【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供自校准的微流控芯片结构
本技术属于体外诊断与免疫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提供自校准的微流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微流控技术的主要形式为微流控芯片,主要是指以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为基础,以微管道网络为结构特征,将整个分析实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样品前处理、反应、分离、检测等集合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进行分析的技术。微流控芯片集速度快、多通道、样本少和低成本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巨大,为医学研究与临床转化作出巨大的贡献。现有的微流控技术存在的问题:1、芯片键合后检测是否键合合格,以前是通过人工的手段,在LED灯光下肉眼判断整个粘合通道是否完全,效率低,且有一定的漏检率。2、在运输途中或者键合过程操作不当,有一定的概率会造成粘合的通道出现断点,在检测时样本在通道内会出现漏液或停止流动的现象,造成检测错误。3、受检测仪器内部框量的影响,芯片检测不能准确定位,只能根据初始磨具的位置确定通道位置,容易造成偏差,检测时荧光信号值识别易受到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4、样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供自校准的微流控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底片(1)和盖片(2),所述底片(1)的上表面和盖片(2)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盖片(2)沿样本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加样孔(3)、微通道(4)和废液槽(5),加样孔(3)贯穿盖片(2),所述微通道(4)和废液槽(5)开设于盖片(2)的下表面,底片(1)的上表面设有与盖片(2)的微通道(4)相对应的反应区(8),底片(1)的上表面设有与盖片(2)废液槽(5)相对应的废液区(9),所述底片(1)的下表面设有四个L形的定位板(12),定位板(12)位于底片(1)的四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供自校准的微流控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底片(1)和盖片(2),所述底片(1)的上表面和盖片(2)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盖片(2)沿样本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加样孔(3)、微通道(4)和废液槽(5),加样孔(3)贯穿盖片(2),所述微通道(4)和废液槽(5)开设于盖片(2)的下表面,底片(1)的上表面设有与盖片(2)的微通道(4)相对应的反应区(8),底片(1)的上表面设有与盖片(2)废液槽(5)相对应的废液区(9),所述底片(1)的下表面设有四个L形的定位板(12),定位板(12)位于底片(1)的四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供自校准的微流控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2)的短边的长度为5-15mm,长边的长度为10-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供自校准的微流控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2)的厚度为0.2-2mm,宽度为0.5-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供自校准的微流控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底片(1)的反应区(8)和废液区(9)的边缘设有荧光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供自校准的微流控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2)的微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钟泉,周洪锐,魏华英,李昀地,赵娜,张粲,李慧,王俊水,李轩,肖福磊,秦月,贾凌云,贺敬文,刘陈针玉,钱龙,李娜,孟佳,李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