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降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749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盲降定位系统,包括四个支撑柱,其中两个支撑柱之间设有第一活动槽,剩余两个支撑柱之间设有与第一活动槽平行的第二活动槽,第一活动槽内和第二活动槽内分别设有纵向丝杆,两个纵向丝杆上分别设有两个与纵向丝杆配合的滑块,纵向丝杆上设有驱动纵向丝杆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两个纵向丝杆之间设有两个横向丝杆,横向丝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的相向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横向丝杆上分别设有两个凸台,每个横向丝杆上的两个凸台的相向面分别设有围栏,横向丝杆上设有驱动横向丝杆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两个纵向丝杆和两个所述横向丝杆形成限位空间,限位空间内设有旋转支撑台,旋转支撑台设有驱动旋转支撑台转动的传动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盲降定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盲降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航空遥感测绘技术、GPS导航定位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基础建设规划、线路巡查、应急响应、地形测量等多个领域。无人机在降落的过程中,其降落精度一直是行业内所关注的重要指标,它关乎着无人机的安全。无人机在起飞、降落临近底面的高度,无论何种定位手段,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地面效应,其中,地面效应是指无人机螺旋桨产生的向下高速气流经过与接触之后产生的回流、紊流会使得无人机的姿态发生不可预测的改变,目前尚无无人机机巢在落地后对无人机的落点进行校正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盲降定位系统,具有对无人机的落点进行校正、同时横向纵向两个方向锁死无人机的落地支撑脚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盲降定位系统,包括四个支撑柱,依次连接四个支撑柱同向的一端所构成的图形为长方形,其中一对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第一活动槽,剩余一对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与第一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盲降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支撑柱,依次连接四个支撑柱同向的一端所构成的图形为长方形,其中一对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第一活动槽,剩余一对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与第一活动槽平行的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和第二活动槽内分别设有纵向丝杆,两个所述纵向丝杆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与纵向丝杆配合的滑块,所述纵向丝杆上设有驱动纵向丝杆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n两个所述纵向丝杆之间设有两个横向丝杆,所述横向丝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的相向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横向丝杆上分别设有两个凸台,每个所述横向丝杆上的两个凸台的相向面分别设有围栏,所述横向丝杆上设有驱动横向丝杆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盲降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支撑柱,依次连接四个支撑柱同向的一端所构成的图形为长方形,其中一对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第一活动槽,剩余一对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与第一活动槽平行的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和第二活动槽内分别设有纵向丝杆,两个所述纵向丝杆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与纵向丝杆配合的滑块,所述纵向丝杆上设有驱动纵向丝杆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
两个所述纵向丝杆之间设有两个横向丝杆,所述横向丝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的相向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横向丝杆上分别设有两个凸台,每个所述横向丝杆上的两个凸台的相向面分别设有围栏,所述横向丝杆上设有驱动横向丝杆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
两个所述纵向丝杆和两个所述横向丝杆形成一长方形的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内设有旋转支撑台,所述旋转支撑台的底部连接有驱动旋转支撑台转动的传动机构;
该盲降定位系统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动力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第二动力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三信号输出端与传动机构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盲降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盲降定位系统还包括机巢,所述机巢包括外壳和与外壳铰接的顶棚,四个所述支撑柱和旋转支撑台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强荣何雄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力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