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吸能层、夹层结构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能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吸能层、夹层结构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机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发生车辆碰撞事故的机率不断增加,人们对车辆的安全防护性能越来越重视。位于车辆前端的缓冲吸能结构对车辆安全性能测试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具有优异抗冲击性能的吸能材料一直都是研究重点。薄壁结构不仅能够高效吸能,而且质量较轻,能够在提高车辆碰撞性能的同时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因此,薄壁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的碰撞系统中。然而,现有的薄壁结构多是均匀结构,将薄壁结构的最佳承力面设计为正对碰撞力的方向,现有的薄壁结构虽然可以在冲击荷载的作用下表现出较好的吸能效果,但是如果荷载较大,达到薄壁结构的承载能量极限时,均匀薄壁结构会随机地在任一截面位置发生破坏,在某一截面发生破坏后,未被破坏部分的薄壁结构的最佳承力面与力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具会发生改变,导致薄壁结构最佳承力面无法正对力的作用方向,因此,在某一截面被破坏后,薄壁结构的整体抗压强度会迅速降低,导致吸能效果大大下降。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吸能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层吸能芯层;/n各所述吸能芯层均包括多个隔离布置的吸能腔体,位于各所述吸能芯层中部的多个所述吸能腔体均密封布置,位于各所述吸能芯层边缘的多个所述吸能腔体均具有开口;/n设各所述吸能腔体的上部的夹角为第一二面角,多层所述吸能芯层的第一二面角由上至下依次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吸能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层吸能芯层;
各所述吸能芯层均包括多个隔离布置的吸能腔体,位于各所述吸能芯层中部的多个所述吸能腔体均密封布置,位于各所述吸能芯层边缘的多个所述吸能腔体均具有开口;
设各所述吸能腔体的上部的夹角为第一二面角,多层所述吸能芯层的第一二面角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能层,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吸能腔体均为卧式四棱柱状;
所述卧式四棱柱状吸能腔体的四个侧面依次为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位于上部,所述第三面板和所述第四面板位于下部,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夹角为所述第一二面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吸能层,其特征在于,设位于中部的吸能腔体为第一吸能腔体,与所述第一吸能腔体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吸能腔体左上方的吸能腔体为第二吸能腔体,与所述第一吸能腔体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吸能腔体右上方的吸能腔体为第三吸能腔体,与所述第一吸能腔体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吸能腔体右下方的吸能腔体为第四吸能腔体,与所述第一吸能腔体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吸能腔体左下方的吸能腔体为第五吸能腔体;
所述第一吸能腔体的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吸能腔体的第三面板重合设置,所述第一吸能腔体的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三吸能腔体的第四面板重合设置,所述第一吸能腔体的第三面板与所述第四吸能腔体的第一面板重合设置,所述第一吸能腔体的第四面板与所述第五吸能腔体的第二面板重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吸能层,其特征在于,设最下层的吸能芯层的相邻吸能腔体分别为左吸能腔体和右吸能腔体,所述左吸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