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输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731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恒温输血装置,包括连接板、第一防护罩、输血管、活动铰链、支承板以及支承柱,支承柱上侧安装有支承板,支承柱下侧安装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前端面安装有温度控制面板,固定底座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支承板上侧安装有温控器,温控器上侧安装有电加热棒,电加热棒环形侧面套设有导热套,导热套环形侧面缠绕有输血管,输血管与导热套连接处开设有管槽,支承板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一防护罩,第一防护罩左侧安装有第二防护罩,第一防护罩以及第二防护罩与支承板连接处安装有活动铰链,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输血袋输血过程中温度较低容易引起患者不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对输血袋进行恒温加热,使用效果好,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温输血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恒温输血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狭义的输血是指输注全血,广义的输血是包括全血在内的、由血液制备的各种有形或无形成分的输注,严格来说,造血干细胞(骨髓或外周血)也算是一种特殊的输血。目前的输血治疗中,输血袋通常保存在低温环境下,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时,需要将输血袋取出进行加热使用,由于输血袋暴露于常温空气中,使用一段时间后输血袋内的血液温度会降低,低于人体内部血液温度,在输血过程中会使患者感到不舒服,输血袋的温度不能保持恒温,现在急需一种恒温输血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恒温输血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对输血袋进行恒温加热,使用效果好,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恒温输血装置,包括连接板、第一防护罩、输血管、活动铰链、支承板以及支承柱,所述支承柱上侧安装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柱下侧安装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前端面安装有温度控制面板,所述固定底座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支承板上侧安装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上侧安装有电加热棒,所述电加热棒环形侧面套设有导热套,所述导热套环形侧面缠绕有输血管,所述输血管与导热套连接处开设有管槽,所述支承板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左侧安装有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以及第二防护罩与支承板连接处安装有活动铰链,所述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连接处上侧安装有连接板,所述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连接处开设有卡槽。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连接板规格相同,两组连接板分别安装于第一防护罩以及第二防护罩上端面,所述连接板内部贯穿安装有销钉。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内径与输血管直径相同,所述卡槽内部安装有橡胶垫圈。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温控器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面板相连接,所述电加热棒通过导线与温控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下端面安装有支撑脚垫,所述支撑脚垫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支撑脚垫安装于固定底座下端面四角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管槽规格与输血管规格相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恒温输血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连接板、第一防护罩、输血管、活动铰链、支承板、支承柱、温度控制面板、固定底座、第二防护罩、卡槽、电加热棒、导热套、管槽、温控器以及蓄电池,该设计能够对输血袋进行恒温加热,解决了原有输血袋输血过程中温度较低容易引起患者不适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因连接板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连接板规格相同,两组连接板分别安装于第一防护罩以及第二防护罩上端面,连接板内部贯穿安装有销钉,该设计便于通过连接板对第一防护罩以及第二防护罩进行安装连接,因卡槽内径与输血管直径相同,卡槽内部安装有橡胶垫圈,该设计便于通过橡胶垫圈对输血管进行防护,因温度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相连接,温控器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面板相连接,电加热棒通过导线与温控器相连接,该设计便于通过温度控制面板对电加热棒的温度进行调控,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对输血袋进行恒温加热,使用效果好,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恒温输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恒温输血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恒温输血装置的正视剖视图;图中:1-连接板、2-第一防护罩、3-输血管、4-活动铰链、5-支承板、6-支承柱、7-温度控制面板、8-固定底座、9-第二防护罩、10-卡槽、11-电加热棒、12-导热套、13-管槽、14-温控器、15-蓄电池、81-支撑脚垫、101-橡胶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恒温输血装置,包括连接板1、第一防护罩2、输血管3、活动铰链4、支承板5以及支承柱6,支承柱6上侧安装有支承板5,支承柱6下侧安装有固定底座8,固定底座8前端面安装有温度控制面板7,固定底座8内部安装有蓄电池15,支承板5上侧安装有温控器14,温控器14上侧安装有电加热棒11,电加热棒11环形侧面套设有导热套12,导热套12环形侧面缠绕有输血管3,输血管3与导热套12连接处开设有管槽13,支承板5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一防护罩2,第一防护罩2左侧安装有第二防护罩9,第一防护罩2以及第二防护罩9与支承板5连接处安装有活动铰链4,第一防护罩2与第二防护罩9连接处上侧安装有连接板1,第一防护罩2与第二防护罩9连接处开设有卡槽10,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输血袋输血过程中温度较低容易引起患者不适的问题。连接板1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连接板1规格相同,两组连接板1分别安装于第一防护罩2以及第二防护罩9上端面,连接板1内部贯穿安装有销钉,该设计便于通过连接板1对第一防护罩2以及第二防护罩9进行安装连接,卡槽10内径与输血管3直径相同,卡槽10内部安装有橡胶垫圈101,该设计便于通过橡胶垫圈101对输血管3进行防护,温度控制面板7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5相连接,温控器14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面板7相连接,电加热棒11通过导线与温控器14相连接,该设计便于通过温度控制面板7对电加热棒11的温度进行调控。固定底座8下端面安装有支撑脚垫81,支撑脚垫81设置有四组,四组支撑脚垫81安装于固定底座8下端面四角位置,该设计提高了固定底座8的稳固性,管槽13规格与输血管3规格相匹配,提高了该设计的合理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需要对输血袋内的血液进行加热时,工作人员首先将连接板1内部的销钉取出,然后通过活动铰链4将第一防护罩2以及第二防护罩9向两侧打开,将输血管3缠绕于导热套12环形侧面的管槽13中,将输血管3的上端部位以及下端部位卡于卡槽10中,然后将第一防护罩2以及第二防护罩9通过活动铰链4相对转动贴合,通过卡槽10对输血管3起到了固定的作用,然后通过温度控制面板7启动电加热棒11,通过温度控制面板7以及温控器14将电加热棒11的加热温度调节到适当温度,电加热棒11通过导热套12将热量传递到输血管3中,对输血管3中的血液进行恒温加热。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温输血装置,包括连接板、第一防护罩、输血管、活动铰链、支承板以及支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上侧安装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柱下侧安装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前端面安装有温度控制面板,所述固定底座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支承板上侧安装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上侧安装有电加热棒,所述电加热棒环形侧面套设有导热套,所述导热套环形侧面缠绕有输血管,所述输血管与导热套连接处开设有管槽,所述支承板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左侧安装有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以及第二防护罩与支承板连接处安装有活动铰链,所述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连接处上侧安装有连接板,所述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连接处开设有卡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输血装置,包括连接板、第一防护罩、输血管、活动铰链、支承板以及支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上侧安装有支承板,所述支承柱下侧安装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前端面安装有温度控制面板,所述固定底座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支承板上侧安装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上侧安装有电加热棒,所述电加热棒环形侧面套设有导热套,所述导热套环形侧面缠绕有输血管,所述输血管与导热套连接处开设有管槽,所述支承板上端面右侧安装有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左侧安装有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以及第二防护罩与支承板连接处安装有活动铰链,所述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连接处上侧安装有连接板,所述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连接处开设有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输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梅丁启洪黄姝婷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