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平行连杆的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20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牙科综合治疗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平行连杆的升降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远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底座靠近升降杆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靠近电机的一侧有焊接有第一平行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电机、升降杆、第一转轴、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第四平行杆和气弹簧的配合设置,达到整个椅架升降的目的,支点位置设计考虑人体工学,以最小力矩举升最大重量,通过气弹簧和电机的配合设置,使整个椅架升降更加平稳安全,通过设置阻尼件,达到整个椅架升降过程中平滑与降燥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平行连杆的升降机构
本技术涉及牙科综合治疗机
,特别是一种基于平行连杆的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牙齿是人体最硬的器官,除担负切咬、咀嚼等功能外,还起保持面部外形和辅助发音等作用。牙齿可分为切牙(门牙)、尖牙(虎牙)、前磨牙和磨牙4种。每个牙齿均由露在牙槽骨外的牙冠和长在牙槽骨内的牙根,以及牙冠、牙根之间的牙颈组成。牙齿的主要构成物质为牙质(牙本质),外面包有牙釉质(在牙冠部分)和牙骨质(在牙根部分)。牙骨质外还有由纤维组成的牙周膜,把牙齿固定在牙槽中。牙的中央有牙髓腔,内充满牙髓,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牙科,医学学科分类之一,在大医院一般并入口腔科。牙科主要治疗牙齿、牙周相关的疾病。在治疗牙的过程中,会用到治疗机,连体式牙科治疗机的治疗机部分,综合了气、水、电三种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必需的元素,在设计过程中借鉴了以往产品的设计经验;参考了国内外先进产品的设计方案,确定了以便捷性、使用性和可靠性作为基础的设计理念。椅子部分多采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制造,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空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观念也相应地产生变化。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会将椅子提升到一个适合治疗的高度,但是现有的治疗机的椅子升降不够平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平行连杆的升降机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平行连杆的升降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其中,所述底座的底部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远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底座靠近升降杆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靠近电机的一侧有焊接有第一平行杆,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一平行杆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平行杆,所述底座靠近第一平行杆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平行杆,所述底座靠近第二平行杆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四平行杆,所述第二平行杆靠近第一平行杆的一侧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有气弹簧;所述第一平行杆靠近第二平行杆的一侧焊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三平行杆靠近第四平行杆的一侧焊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座椅支撑板,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一座椅支撑板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座椅支撑板。可选的,所述底座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支撑臂,所述第一平行杆靠近第二平行杆的一侧焊接有平行杆支撑臂,所述平行杆支撑臂与第二平行杆固定连接,所述平行杆支撑臂与第二平行杆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平行杆支撑臂与升降杆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板靠近第三转轴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座椅支撑臂,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板靠近第一座椅支撑臂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座椅支撑臂,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板靠近第二座椅支撑臂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三座椅支撑臂,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板靠近第二座椅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靠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座椅支撑臂、第二座椅支撑臂和第三座椅支撑臂的长度均相等。可选的,所述气弹簧采用的是2100N气弹簧,所述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第三平行杆和第四平行杆的长度均相等,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的长度均相等,所述第一平行杆与第二平行杆平行。可选的,所述气弹簧与底座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与第四平行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与第四平行杆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平行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平行杆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板与第三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板与第三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靠近底座的一侧套接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的材质为尼龙,所述阻尼件的形状为圆筒形,所述阻尼件的内圈直径大小与第一转轴的直径大小相适配。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基于平行连杆的升降机构,通过底座的底部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有电机,以及升降杆、第一转轴、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第四平行杆和气弹簧之间的配合设置,电机驱动改变四边形对角线的原理,达到整个椅架升降的目的,支点位置设计考虑人体工学,达到以最小力矩举升最大重量的目的。2、该基于平行连杆的升降机构,通过气弹簧和电机的配合设置,达到整个椅架升降更加平稳安全的目的,通过设置阻尼件的能够达到整个椅架升降过程中平滑与降燥音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板,2-底座,3-电机,4-升降杆,5-第一转轴,6-第一平行杆,7-第二平行杆,8-第三平行杆,9-第四平行杆,10-气弹簧,11-第二转轴,12-第三转轴,13-第一座椅支撑板,14-第二座椅支撑板,15-底座支撑臂,16-平行杆支撑臂,17-第一座椅支撑臂,18-第二座椅支撑臂,19-第三座椅支撑臂,20-靠背调节机构,21-阻尼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3所示,一种基于平行连杆的升降机构,它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上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2,作为升降机构的底座,其中,底座2的底部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有电机3,提升座椅,电机3远离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杆4,底座2靠近升降杆4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靠近电机3的一侧有焊接有第一平行杆6,第一转轴5远离第一平行杆6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平行杆7,底座2靠近第一平行杆6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平行杆8,底座2靠近第二平行杆7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四平行杆9,第二平行杆7靠近第一平行杆6的一侧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有气弹簧10,通过电机3驱动改变四边形对角线的原理,达到整个椅架升降的目的,支点位置设计考虑人体工学,达到以最小力矩举升最大重量的目的,第一平行杆6靠近第二平行杆7的一侧焊接有第二转轴11,第三平行杆8靠近第四平行杆9的一侧焊接有第三转轴12,第二转轴11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座椅支撑板13,第二转轴11远离第一座椅支撑板13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座椅支撑板14,支撑座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座2靠近第一转轴5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支撑臂15,保证底座2的稳定性,第一平行杆6靠近第二平行杆7的一侧焊接有平行杆支撑臂16,平行杆支撑臂16与第二平行杆7固定连接,平行杆支撑臂16与第二平行杆7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平行杆支撑臂16与升降杆4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座椅支撑板13靠近第三转轴12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座椅支撑臂17,第一座椅支撑板13靠近第一座椅支撑臂17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座椅支撑臂18,第一座椅支撑板13靠近第二座椅支撑臂18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三座椅支撑臂19,第一座椅支撑板13靠近第二座椅支撑板14的一侧设置有靠背调节机构20,调节靠背角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气弹簧10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平行连杆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上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2);/n其中,所述底座(2)的底部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远离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杆(4),所述底座(2)靠近升降杆(4)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靠近电机(3)的一侧有焊接有第一平行杆(6),所述第一转轴(5)远离第一平行杆(6)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平行杆(7),所述底座(2)靠近第一平行杆(6)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平行杆(8),所述底座(2)靠近第二平行杆(7)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四平行杆(9),所述第二平行杆(7)靠近第一平行杆(6)的一侧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有气弹簧(10);/n所述第一平行杆(6)靠近第二平行杆(7)的一侧焊接有第二转轴(11),所述第三平行杆(8)靠近第四平行杆(9)的一侧焊接有第三转轴(12),所述第二转轴(11)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座椅支撑板(13),所述第二转轴(11)远离第一座椅支撑板(13)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座椅支撑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平行连杆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上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2);
其中,所述底座(2)的底部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远离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杆(4),所述底座(2)靠近升降杆(4)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靠近电机(3)的一侧有焊接有第一平行杆(6),所述第一转轴(5)远离第一平行杆(6)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平行杆(7),所述底座(2)靠近第一平行杆(6)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平行杆(8),所述底座(2)靠近第二平行杆(7)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四平行杆(9),所述第二平行杆(7)靠近第一平行杆(6)的一侧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有气弹簧(10);
所述第一平行杆(6)靠近第二平行杆(7)的一侧焊接有第二转轴(11),所述第三平行杆(8)靠近第四平行杆(9)的一侧焊接有第三转轴(12),所述第二转轴(11)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座椅支撑板(13),所述第二转轴(11)远离第一座椅支撑板(13)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座椅支撑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平行连杆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靠近第一转轴(5)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底座支撑臂(15),所述第一平行杆(6)靠近第二平行杆(7)的一侧焊接有平行杆支撑臂(16),所述平行杆支撑臂(16)与第二平行杆(7)固定连接,所述平行杆支撑臂(16)与第二平行杆(7)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平行杆支撑臂(16)与升降杆(4)通过开口销转动连接。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兴伦毕选华熊铁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贝利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