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朝茂专利>正文

一种妇产科剖腹产后的护理治疗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198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0
一种妇产科剖腹产后的护理治疗台,涉及妇产科护理技术领域,包括治疗台、支撑腿、支撑柱、支撑板、第一安装轴、侧板、丝杆、第一电机、升降筒和枕头本体;治疗台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治疗台上关于治疗台纵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两个第二开口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支撑腿设置在治疗台底部;支撑柱设置在治疗台底部;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柱底端,支撑板位于第一开口下方;第一安装轴转动设置在第二开口横向两侧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辅助妇女的术后治疗,操作方便简单,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方便,大大减轻了妇女的痛感,便于妇女术后的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剖腹产后的护理治疗台
本技术涉及妇产科护理
,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剖腹产后的护理治疗台。
技术介绍
剖腹产也称为剖宫产,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剖腹产手术时,患者的背部会经脊椎注射麻药,而手背也会进行常规的输液治疗。手术后,由于患者的身体比较虚弱,宫缩没有自然生产强烈,一般也会进行两到三天的输液治疗。剖腹产的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不垫枕头平躺六个小时,六个小时后需要垫上枕头侧卧或者半侧卧来促进排气同时减少对伤口的牵拉,在二十四小时后要下床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肠粘连、下肢血栓和肺栓塞;同时要进行两到三天的压肚子操作,能够促进宫腔里的积血排出,防止积血增多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引起大出血的危险。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的妇产科剖腹产后的护理治疗台,患者护理的过程是躺在病床上,由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进行辅助护理,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劳动强度,给医护人员带来麻烦,同时患者来回移动会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妇产科剖腹产后的护理治疗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台(1)、支撑腿(2)、支撑柱(3)、支撑板(4)、第一安装轴(5)、侧板(6)、丝杆(7)、第一电机(8)、升降筒(11)和枕头本体(12);/n治疗台(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01),治疗台(1)上关于治疗台(1)纵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开口(102),第一开口(101)与两个第二开口(102)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支撑腿(2)设置在治疗台(1)底部;支撑柱(3)设置在治疗台(1)底部;支撑板(4)设置在支撑柱(3)底端,支撑板(4)位于第一开口(101)下方;第一安装轴(5)转动设置在第二开口(102)横向两侧内壁上;侧板(6)设置有两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剖腹产后的护理治疗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台(1)、支撑腿(2)、支撑柱(3)、支撑板(4)、第一安装轴(5)、侧板(6)、丝杆(7)、第一电机(8)、升降筒(11)和枕头本体(12);
治疗台(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01),治疗台(1)上关于治疗台(1)纵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开口(102),第一开口(101)与两个第二开口(102)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支撑腿(2)设置在治疗台(1)底部;支撑柱(3)设置在治疗台(1)底部;支撑板(4)设置在支撑柱(3)底端,支撑板(4)位于第一开口(101)下方;第一安装轴(5)转动设置在第二开口(102)横向两侧内壁上;侧板(6)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板(6)关于治疗台(1)纵向对称设置在治疗台(1)底部,第二开口(102)位于两个侧板(6)之间;
丝杆(7)转动设置在支撑板(4)上;第一电机(8)设置在支撑板(4)底部,第一电机(8)与丝杆(7)驱动连接;升降筒(11)套设在丝杆(7)上,升降筒(11)与丝杆(7)螺纹连接,升降筒(11)与支撑柱(3)滑动连接;枕头本体(12)设置在升降筒(11)上端,枕头本体(12)位于第一开口(101)内;
治疗台(1)和侧板(6)上设置有用于辅助患者腿部运动的抬升组件,抬升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抬升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6)和两个第二开口(102)内,抬升组件包括抬升板(13)、转轴(15)、第二电机(16)、转盘(17)和连杆(20),抬升板(13)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轴(5)上,抬升板(13)位于第二开口(102)内,抬升板(13)底部设置有安装座(14),转轴(15)转动设置在侧板(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朝茂石亚群田细维
申请(专利权)人:许朝茂石亚群田细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