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肿胀抬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18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肢体肿胀抬高器,包括: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第一T型卡板、第一弹簧、第三固定管、第二T型卡板、第二弹簧、第四固定管、第五固定管、第三T型卡板、第三弹簧、第六固定管、第四T型卡板、第四弹簧、固定板及螺纹杆;所述第二固定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管外侧,所述第一固定管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管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及第三固定管之间可进行横向延展,第四固定管、第五固定管及第六固定管可进行高度延伸,从而对患者肢体进行抬高支撑,便于对患者消肿,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肢体肿胀抬高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而言,是一种肢体肿胀抬高器。
技术介绍
一些病人在刚进行完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很长时间,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及换药,病人长时间卧床中,其四肢不便于活动,这样容易导致其四肢容易出现水肿。抬高肿胀肢体是便捷有效的消肿方式,但是临床上没有专业的抬高护理用垫,一般使用枕头或者衣物垫着,抬高高度不明显使得患者的消肿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例如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肢体肿胀抬高器,包括: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第一T型卡板、第一弹簧、第三固定管、第二T型卡板、第二弹簧、第四固定管、第五固定管、第三T型卡板、第三弹簧、第六固定管、第四T型卡板、第四弹簧、固定板及螺纹杆;所述第二固定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管外侧,所述第一固定管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管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T型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T型卡板与所述第一固定管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三固定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管外侧,所述第二固定管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管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若干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二T型卡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内,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T型卡板与所述第二固定管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五固定管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管外侧,所述第四固定管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五固定孔,所述第五固定管下端与所述第五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第六固定孔,所述第三T型卡板设置于所述第五固定孔和第六固定孔内,所述第三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三T型卡板与所述第四固定管内壁面之间,所述第六固定管设置于所述第五固定管外侧,所述第五固定管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七固定孔,所述第六固定管下端与所述第七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若干第八固定孔,所述第四T型卡板设置于所述第七固定孔和第八固定孔内,所述第四弹簧设置于所述第四T型卡板与所述第五固定管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一固定管下端对称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管下端通过螺纹杆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管顶端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U型夹板、压块及丝杆;所述U型夹板与所述第三固定管相连接,所述压块设置于所述U型固定板之间,所述丝杆设穿过所述U型固定板与所述压块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六固定管顶端倾斜设置有承载板。优选的,所述承载板横截面为半环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T型卡板、第二T型卡板、第三T型卡板及第四T型卡板顶部均为弧形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肢体肿胀抬高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及第三固定管之间可进行横向延展,通过第四固定管、第五固定管及第六固定管可进行高度延伸,从而对患者肢体进行抬高支撑,便于对患者肢体消肿,结构简单,调节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肢体肿胀抬高器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肢体肿胀抬高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肢体肿胀抬高器的第一T型卡板和第一弹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第一固定管;2、第二固定管;3、第一T型卡板;4、第一弹簧;5、第三固定管;6、第二T型卡板;7、第二弹簧;8、第四固定管;9、第五固定管;10、第三T型卡板;11、第三弹簧;12、第六固定管;13、第四T型卡板;14、第四弹簧;15、固定板;16、螺纹杆;17、U型夹板;18、压块;19、丝杆;20、承载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肢体肿胀抬高器,包括:第一固定管1、第二固定管2、第一T型卡板3、第一弹簧4、第三固定管5、第二T型卡板6、第二弹簧7、第四固定管8、第五固定管9、第三T型卡板10、第三弹簧11、第六固定管12、第四T型卡板13、第四弹簧14、固定板15及螺纹杆16;所述第二固定管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外侧,所述第一固定管1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管2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T型卡板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所述第一弹簧4设置于所述第一T型卡板3与所述第一固定管1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三固定管5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管2外侧,所述第二固定管2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管5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若干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二T型卡板6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内,所述第二弹簧7设置于所述第二T型卡板6与所述第二固定管2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五固定管9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管8外侧,所述第四固定管8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五固定孔,所述第五固定管9下端与所述第五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第六固定孔,所述第三T型卡板10设置于所述第五固定孔和第六固定孔内,所述第三弹簧11设置于所述第三T型卡板10与所述第四固定管8内壁面之间,所述第六固定管12设置于所述第五固定管9外侧,所述第五固定管9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七固定孔,所述第六固定管12下端与所述第七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若干第八固定孔,所述第四T型卡板13设置于所述第七固定孔和第八固定孔内,所述第四弹簧14设置于所述第四T型卡板13与所述第五固定管9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一固定管1下端对称设置有固定板15,所述第四固定管8下端通过螺纹杆16与所述固定板15相连接;所述第三固定管5顶端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U型夹板17、压块18及丝杆19;所述U型夹板17与所述第三固定管5相连接,所述压块18设置于所述U型固定板15之间,所述丝杆19设穿过所述U型固定板15与所述压块18相连接;所述第六固定管12顶端倾斜设置有承载板20;所述承载板20横截面为半环形结构;所述第一T型卡板3、第二T型卡板6、第三T型卡板10及第四T型卡板13顶部均为弧形结构。实施例根据附图1-3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肢体肿胀抬高器,使用时,通过转动丝杆19,丝杆19带动压块18向下移动,即可将U型夹板17固定于患者病床上,根据患者需要对第一固定管1、第二固定管2及第三固定管5进行长度调节,第一固定管1顶部的通过第一T型卡板3在第一弹簧4的作用下伸出第二固定管2上的第二固定孔,对第二固定管2进行固定,第一T型卡板3顶部为弧形结构,当转动第二固定管2时,第二固定管2即可将第一T型卡板3压缩到第一固定管1内,即可对第二固定管2相对第一固定管1进行向上向下的移动,对长度调整,长度适合后,将第二固定孔转回到第一T型卡板3上,第一T型卡板3在第一弹簧4的作用下即可对第二固定管2进行固定,同理可根据需要对第一固定管1、第二固定管2及第三固定管5之间的支撑长度进行调节,对第四固定管8、第五固定管9及第六固定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肢体肿胀抬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管(1)、第二固定管(2)、第一T型卡板(3)、第一弹簧(4)、第三固定管(5)、第二T型卡板(6)、第二弹簧(7)、第四固定管(8)、第五固定管(9)、第三T型卡板(10)、第三弹簧(11)、第六固定管(12)、第四T型卡板(13)、第四弹簧(14)、固定板(15)及螺纹杆(16);/n所述第二固定管(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外侧,所述第一固定管(1)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管(2)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T型卡板(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所述第一弹簧(4)设置于所述第一T型卡板(3)与所述第一固定管(1)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三固定管(5)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管(2)外侧,所述第二固定管(2)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管(5)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若干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二T型卡板(6)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内,所述第二弹簧(7)设置于所述第二T型卡板(6)与所述第二固定管(2)内壁面之间;/n所述第五固定管(9)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管(8)外侧,所述第四固定管(8)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五固定孔,所述第五固定管(9)下端与所述第五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第六固定孔,所述第三T型卡板(10)设置于所述第五固定孔和第六固定孔内,所述第三弹簧(11)设置于所述第三T型卡板(10)与所述第四固定管(8)内壁面之间,所述第六固定管(12)设置于所述第五固定管(9)外侧,所述第五固定管(9)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七固定孔,所述第六固定管(12)下端与所述第七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若干第八固定孔,所述第四T型卡板(13)设置于所述第七固定孔和第八固定孔内,所述第四弹簧(14)设置于所述第四T型卡板(13)与所述第五固定管(9)内壁面之间;/n所述第一固定管(1)下端对称设置有固定板(15),所述第四固定管(8)下端通过螺纹杆(16)与所述固定板(15)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肢体肿胀抬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管(1)、第二固定管(2)、第一T型卡板(3)、第一弹簧(4)、第三固定管(5)、第二T型卡板(6)、第二弹簧(7)、第四固定管(8)、第五固定管(9)、第三T型卡板(10)、第三弹簧(11)、第六固定管(12)、第四T型卡板(13)、第四弹簧(14)、固定板(15)及螺纹杆(16);
所述第二固定管(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管(1)外侧,所述第一固定管(1)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管(2)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T型卡板(3)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所述第一弹簧(4)设置于所述第一T型卡板(3)与所述第一固定管(1)内壁面之间,所述第三固定管(5)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管(2)外侧,所述第二固定管(2)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管(5)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若干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二T型卡板(6)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内,所述第二弹簧(7)设置于所述第二T型卡板(6)与所述第二固定管(2)内壁面之间;
所述第五固定管(9)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管(8)外侧,所述第四固定管(8)上端开设有若干第五固定孔,所述第五固定管(9)下端与所述第五固定孔相匹配处开设有第六固定孔,所述第三T型卡板(10)设置于所述第五固定孔和第六固定孔内,所述第三弹簧(11)设置于所述第三T型卡板(10)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丽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