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尿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15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0
一种隔尿垫,由枕套形布袋和布袋内的填充物组成。枕套形布袋由左上片、右上片和下片组成,下片涂覆有防水胶。流到隔尿垫上的尿液沉降到底部被存储并可排出,使隔尿垫易清理可重复使用。直接或配合尿布使用,减少尿不湿等不可降解物的使用从而实现环保目的,同时还可增加隔尿垫的透气性,避免尿液与使用者皮肤接触,提升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尿垫
本技术属于卫生护理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隔尿垫。
技术介绍
婴幼儿或失禁的成年人,容易出现尿床情况。采用尿不湿虽然能够吸收尿液,但大量的一次性使用,需要消耗大量的吸水性树脂,不易降解的合成树脂,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使用尿不湿时也会出现漏液现象,污染床铺,为此多采用与隔尿垫联用的方式。隔尿垫多为带有塑料膜的棉布或是表面为无纺布,内里为吸水树脂平铺,底层为塑料薄膜上的隔尿垫,无论哪种隔尿垫,透气性均不理想。尿布可多次使用,但是使用尿布时,阻挡吸收尿液的尿布吸水量有限,往往也会出现尿液流到床铺上,这时往往也会使用隔尿垫。3D直立棉材料具有如海绵状的三维立体构造的直立纤维网结构或蜂窝状纤维网结构等,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3D立体织物基材,通常也称三明治布料,采用立体编织,同样具有通风透气,弹性好,中空等特点,其中因其通透性,具有易清洗干燥的特点。二者透气即透水性均好于海绵。枕套形布袋,具有更换填充物枕芯方便的特点,一侧为完整布片与另一侧2个布片分别缝合。另一侧的2个布片长短不一,并有部分重叠,重叠处可以遮挡枕芯防止外露。
技术实现思路
如何避免或减少使用吸水性树脂保护环境,适应各种尿布,包括吸水性较差的尿布,存储一定量的尿液,并在尿液流到隔尿垫内部时,易去除尿液,易清理并可重复使用,避免现有的隔尿垫透气性差或一次性的特点,提升舒适感,是本技术要解决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尿垫,其特征在于由枕套形布袋和布袋内的填充物组成,所述的枕套形布袋由左上片、右上片和下片组成,其中左上片和右上片相邻处有间隙或无间隙至重叠,左上片和右上片除相邻处的其它边缘均与下片边缘连接,右上片透水透气,下片为防水布料,所述的填充物为3D立体织物基材或3D直立棉。使用时,使用者平躺在隔尿垫上,尿液经透水透气的右上片流淌经填充物后被涂覆有防水涂层或不透水的有机聚合物的下片阻挡滞留。并被下片或同样涂覆有防水涂层的左上片与下片相连接的边缘、右上片与下片相连的边缘形成的存储空间容纳。此时使用者可以无需使用含吸水棉的纸尿片,只需要普通布料阻挡尿液飞溅即可。使用者排尿后,尿液被尿布阻挡并部分吸收后流下到隔尿垫处存储。左上片和右上片相邻处有间隙可便于填充物的取出,而无间隙至重叠可有效防止填充物直接暴露,重叠时刻防止面料因卷曲而出现的填充物暴露问题。所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枕套形布袋下片与右上片采用直接缝合或拉链、魔术贴连接。在右上片与左上片重叠处相对的另一侧,右上片与下片直接本体连接或缝合,右上片的其它两侧即左右两侧,下文所述右上片的左右两侧即相同位置,与下片通过拉链连接,便于拆卸并清理隔尿垫内部,当需要清洗时,可将填充物从左上片和右上片之间重叠的缝隙中抽出,将填充物进行清洗,或是将右上片左右两侧打开,便于填充物的取出和隔尿垫的整体清洗及干燥。当右上片左右两侧打开时,隔尿垫呈单层展开模式,可悬挂晾干,易于快速干燥。而采用的填充物3D立体织物基材或是3D直立棉均具有通风易干燥的特点。当将填充物取出清水冲洗完毕后,可悬挂晾晒,在正常通风环境无需甩干时,经测试,在1小时内即可晾干。为保证隔尿垫的舒适性,避免存在隔尿垫内的尿液接触到使用者,隔尿垫应具有一定的高度,高度的增加也同样意味着尿液存储量增加。对于婴幼儿,由于其每日尿液有限,随体重增加而增加,由初生的婴儿每日60至120毫升,到300至400毫升。隔尿垫的尺寸从30至60厘米宽,长50至120厘米不等。高度2厘米的隔尿垫,以30厘米宽,60厘米长,安全存储高度1厘米,即可以存储180毫升尿液。虽然隔尿垫的下片可以采用硬质板材,保持平整性,但为便于携带以及易于操作,采用柔软防水面料制作下片时,会面临床铺不平整等问题。因此可采用加高隔尿垫的方式解决。由于填充物虽然是3D材质,但仍具有一定的吸附液体特点。该特点对于移动隔尿垫以及使用者身体移动却有积极作用,可避免洒漏。但是该类采用与海绵吸水区别在于其吸附液体能力低于海绵,通透性高于海绵,支撑强度高于海绵。因此在隔尿垫存储尿液后,需要清洁并再次使用时,可以清水冲洗后,甩干或晾干,而无需要担心像海绵那样冲洗不净,晾晒周期过长。以填充物3D立体织物基材为例,2厘米高40厘米宽,60厘米长,重168克,在完全浸泡水中后取出时,会携带约150克水,以流淌状快速流出,2分钟后即无连续水滴出现,吸水仅48克,20分钟后仅吸水26克,在30分钟后仅有2克水吸附。因此既能实现通过纤维吸附一定液体,避免尿液因移动而洒出的风险,又能够快速沥干,实现填充物可1小时后再次使用的特点。当右上片采用速干面料时,还可以实现隔尿垫枕套结构电热风快速吹干后,以另一块晾干的填充物塞入,实现1个枕套结构和2块填充物轮流使用的效果。所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隔尿垫四周或底部缝合有魔术贴。通过魔术贴,可将隔尿垫与其它物品相固定,例如床垫、床板、提篮或围挡。所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左上片或右上片至少一处边缘为防水布料。由于隔尿垫内存有尿液需要倾倒时,移动过程中隔尿垫会发生晃动,尿液会有洒出可能。通过在可能晃动的方向提高防水高度,避免洒落,当左上片为完全防水布料时,可在隔尿垫立起时,形成一个高度为左上片宽度,宽度为隔尿垫厚度,长度为隔尿垫宽度的防水存储空间。所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隔尿垫边缘有提手。隔尿垫位于右上片与下片处远离左上片的提手可以方便使用者将隔尿垫提起或晾晒,同时隔尿垫提起后,由于尿液会向下方,即左上片处流淌,落入左上片与下片形成的存储空间,便于隔尿垫的安全移动。所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隔尿垫上表面处左上片至少一处边缘有排液口。排液口作为尿液倾倒出口,可改善因尿液倾倒时,从边缘不定区域处流淌至隔尿垫外部,污染隔尿垫。排液口采用向外突出的沿口,如采用涂胶防水方式时,将左上片由隔尿垫内向外锥形物开孔并涂覆胶液,固化成凸起形状。当隔尿垫内存储尿液较多时,或需要更换清洗时,将隔尿垫拎起,从排液口一侧倾斜将尿液倒出。排液口高度以位于左上片边缘以接近右上片为宜。所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隔尿垫防水面料有自洁涂层或超疏水疏油防污涂层。自洁涂层采用由含钛的光催化剂、含硅钛的无光催化剂中至少一种组成自洁涂层,可以分解尿氨,减轻异味。超疏水疏油防污涂层可以防止因长期接触尿液导致表面结上尿垢,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所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填充物靠近下片处有海绵。采用薄片海绵或条状海绵位于下片上方或下片一侧时,可通过海绵进一步吸附固定液体,避免液体过多时,隔尿垫移动产生的洒漏问题。由于成年人的尿量较大,增加多条海绵用于更换可解决尿量过多的问题,又可避免完全采用海绵时,海绵受压而将尿液以毛细方式吸到海绵上表面,造成使用者与尿液接触的不良局面。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流到隔尿垫上的尿液被暂时存储,并可通过排液口排出,使隔尿垫易清理便于清洁可重复使用,直接或配合尿布使用,减少尿不湿等不可降解物的使用从而实现环保目的,同时还可增加隔尿垫的透气性,避免尿液与使用者皮肤接触,提升舒适感。附图说明图中1、下片,2、左上片,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尿垫,其特征在于由枕套形布袋和布袋内的填充物组成,所述的枕套形布袋由左上片、右上片和下片组成,其中左上片和右上片相邻处有间隙或无间隙至重叠,左上片和右上片除相邻处的其它边缘均与下片边缘连接,右上片透水透气,下片为防水布料,所述的填充物为3D立体织物基材或3D直立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尿垫,其特征在于由枕套形布袋和布袋内的填充物组成,所述的枕套形布袋由左上片、右上片和下片组成,其中左上片和右上片相邻处有间隙或无间隙至重叠,左上片和右上片除相邻处的其它边缘均与下片边缘连接,右上片透水透气,下片为防水布料,所述的填充物为3D立体织物基材或3D直立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尿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套形布袋下片与右上片采用直接缝合或拉链、魔术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尿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尿垫四周或底部缝合有魔术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昕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骐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