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714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包括枕块,所述枕块内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驱动端贯穿枕块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电动伸缩杆上固定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枕块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使丝杆转动让螺母带动连接板、固定架和眼药瓶主体在滑孔内滑动分别滑到两个辅助条的位置即可自动确定患者的双眼位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滴眼药装置因无法确实患者左右眼而导致滴眼药的准确率低下的问题,实现让患者平躺不动便可以将药液滴入双眼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滴眼药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
技术介绍
眼药水是一种治疗眼疾的常用药品,在使用眼药水的时候,人们需要用一只手将上眼皮和下眼皮撑开,另外一只手拿着眼药水瓶放在眼睛的上方,凭借自己的直觉捏动眼药水瓶,将眼药水挤出,然后滴入眼睑内,但是在捏动眼药水瓶的时候,一旦腕部出现抖动,就容易将眼药水滴出;同时操作者在滴眼药水之前要先洗干净双手,避免经手接触眼睛而引发感染。现有专利(公开号:CN205947915U)公开了一种滴眼药水装置解决上述问题,但上述的滴眼药水装置在滴眼药水的过程中,需患者自己先后调整左眼和右眼的位置,以保证与眼药水滴落的位置对应,但有些年老的患者在滴眼药水时,因患者年老体弱,活动不便,不易自行调整身体,其调整身体过程耗费时间的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进行搀扶,导致了整个滴眼药水的过程效率低下,且老年患者在调整身体的过程中也容易使药水从眼睛里流出,甚至在调整身体的过程中不慎触碰到滴眼药的装置,影响后续的使用,所以亟需设计一种可以使患者躺着不动便可以双眼进行滴药的装置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包括枕块,所述枕块内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伸缩杆,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驱动端贯穿枕块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电动伸缩杆上固定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枕块的顶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滑动连接有眼药瓶主体,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内插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安装架内,所述螺母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活塞杆,两个所述活塞杆的伸缩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与眼药瓶主体相贴合,所述活塞杆上固定套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夹持板的一侧,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架的一侧。优选地,所述枕块的顶部开设有枕槽,所述枕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软垫,且所述软垫的材质为硅胶。优选地,所述枕块的顶部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柱,每个所述限位柱的形状均为圆柱体。优选地,所述枕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电动伸缩杆和伺服电机均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辅助条,所述辅助条的材质为不锈钢。优选地,每个所述缓冲弹簧的外表面均包裹有防水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使丝杆转动让螺母带动连接板、固定架和眼药瓶主体在滑孔内滑动分别滑到两个辅助条的位置即可自动确定患者的双眼位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滴眼药装置因无法确定患者左右眼而导致滴眼药的准确率低下的问题,实现让患者平躺不动便可以将药液滴入双眼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枕块;2.电动伸缩杆;3.安装板;4.缓冲弹簧;5.限位柱;6.滑孔;7.眼药瓶主体;8.辅助条;9.安装架;10.丝杆;11.螺母;12.导向杆;13.伺服电机;14.固定架;15.活塞杆;16.夹持板;17.支撑弹簧;18.枕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包括枕块1,枕块1内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电动伸缩杆2,两个电动伸缩杆2的驱动端贯穿枕块1并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电动伸缩杆2上固定套接有缓冲弹簧4,缓冲弹簧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3的底部,缓冲弹簧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枕块1的顶部,安装板3的顶部开设有滑孔6,滑孔6内滑动连接有眼药瓶主体7,安装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9,安装架9内转动连接有丝杆10,丝杆10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1,螺母11内插接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安装架9内。螺母1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4,固定架14内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活塞杆15,两个活塞杆15的伸缩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6,夹持板16与眼药瓶主体7相贴合,活塞杆15上固定套接有支撑弹簧17,支撑弹簧1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夹持板16的一侧,支撑弹簧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架14的一侧。枕块1的顶部开设有枕槽18,枕槽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软垫,且软垫的材质为硅胶,可以使患者舒适的躺在该装置上,软垫的作用为有效保护患者的头部,避免该装置划伤患者的头部,从而增加了该装置的安全性。枕块1的顶部两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柱5,每个限位柱5的形状均为圆柱体,可对安装板3的下降高度进行限位,防止安装板3下降过低而压伤患者的面部。枕块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控制板与电动伸缩杆2和伺服电机13均电性连接,便于控制电动伸缩杆2和伺服电机13的开启和关闭。安装板3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辅助条8,辅助条8的材质为不锈钢,增加辅助条8的硬度,有效延长辅助条8的使用寿命。每个缓冲弹簧4的外表面均包裹有防水膜,缓解缓冲弹簧4的锈蚀速度,使缓冲弹簧4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本技术中,通过拉动活塞杆15使活塞杆15缩短带动支撑弹簧17收缩使得夹持板16水平移动,即可将眼药瓶主体7换下,更换其他的眼药水对患者进行再次滴药,这样可以使该装置固定不同体积的药瓶,不仅使患者可以一次性完成滴药,而且还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当该装置需要工作时,首先让患者平躺,使患者的头部放置在枕槽18内,然后启动电动伸缩杆2使电动伸缩杆2的驱动端缩短带动安装板3竖直下降直到安装板3的底部与限位柱5的顶部相抵,然后开启伺服电机13使丝杆10转动让螺母11带动连接板、固定架14和眼药瓶主体7在滑孔6内滑动分别滑到两个辅助条8的位置即可自动确定患者的双眼位置进行滴药。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枕块,其内部设置有安装腔;/n两个电动伸缩杆;其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枕块内,且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驱动端贯穿枕块;/n安装板,其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驱动端上;/n两个缓冲弹簧,其固定套接在所述电动伸缩杆上,且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枕块的顶部;/n滑孔,其开设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n眼药瓶主体,其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孔内;/n安装架,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n丝杆,其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内;/n螺母,其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杆上;/n导向杆,其插接在所述螺母内,且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安装架内;/n伺服电机,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架的一侧,且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n连接板,且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母的前侧;/n两个夹持板,其分别贴合在所述眼药瓶主体的两侧;/n两个活塞杆,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夹持板远离眼药瓶主体的一侧;/n固定架,其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杆远离夹持板的一侧,且所述固定架的后侧与所述连接板的前侧固定连接;/n两个支撑弹簧,其固定套接在所述活塞杆上,且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夹持板的一侧,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架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滴眼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枕块,其内部设置有安装腔;
两个电动伸缩杆;其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枕块内,且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驱动端贯穿枕块;
安装板,其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驱动端上;
两个缓冲弹簧,其固定套接在所述电动伸缩杆上,且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枕块的顶部;
滑孔,其开设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
眼药瓶主体,其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孔内;
安装架,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
丝杆,其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内;
螺母,其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杆上;
导向杆,其插接在所述螺母内,且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安装架内;
伺服电机,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架的一侧,且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
连接板,且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母的前侧;
两个夹持板,其分别贴合在所述眼药瓶主体的两侧;
两个活塞杆,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夹持板远离眼药瓶主体的一侧;
固定架,其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杆远离夹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月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