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龋齿的咬合器
本技术属于医用口腔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防龋齿的咬合器。
技术介绍
龋齿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继发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细菌是龋齿发生的必要条件,诱发龋齿的众多细菌中最常见的是变形链球菌等产酸菌。防治龋齿有效的方法是在未感染变形链球菌等产酸菌时涂氟保护牙齿,在已经感染了变形链球菌时要使用漱口水、抑菌凝胶或者喷剂去杀灭细菌。临床上对于0~6岁儿童和失能人员采用漱口水、抑菌凝胶或者喷剂去杀灭牙齿上的致病菌的方法来治疗龋齿是困难的。儿童和失能人员依从性和自制力差,不能按照标准去控制不吞咽漱口水,不能按照要求在含漱30~60秒时吐出漱口水,从而存在长期吞咽漱口水引起消化道菌群失调的风险。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有效协助儿童和失能人员使用漱口水防治龋齿和清洁口腔的器械。基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龋齿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咬合本体,所述咬合本体包括第一咬合翼、咬合连接部和第二咬合翼,所述第一咬合翼和第二咬合翼对称设置在所述咬合连接部两侧,所述第一咬合齿和第二咬合齿通过咬合连接部相连围成U形或V形空腔;/n所述咬合本体的材料为多孔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龋齿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咬合本体,所述咬合本体包括第一咬合翼、咬合连接部和第二咬合翼,所述第一咬合翼和第二咬合翼对称设置在所述咬合连接部两侧,所述第一咬合齿和第二咬合齿通过咬合连接部相连围成U形或V形空腔;
所述咬合本体的材料为多孔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龋齿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翼和第二咬合翼的厚度均为0.5~2cm,所述第一咬合翼和第二咬合翼的宽度均为1~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龋齿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器还包括滞留板,所述滞留板上设置有滞留槽,所述滞留槽的形状与所述咬合本体相配合,所述滞留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咬合翼和第二咬合翼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龋齿的咬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槽为通槽。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