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包虫手术囊液防漏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098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肝包虫手术囊液防漏器械,包括外罩、海绵圈、套管、进出液管、吸液管、注液管和把手,外罩的一端内收,外罩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活动套置在套管外部,穿过套管设置有进出液管,在套管内部设置有固定进出液管的橡胶片,位于所述外罩一侧的进出液管的一端开口,且连接有穿刺头,位于所述固定套一侧的进出液管的一端封口,在所述进出液管封口一端上连接有注液管,注液管与固定套之间的进出液管的一段上还连接有吸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外罩形状结构的设计,配合外罩内置的海绵圈,能够在进行抽液或注液时对可能溢出的液体进行收集,使用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肝包虫手术囊液防漏器械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具体为一种肝包虫手术囊液防漏器械,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也称棘球蚴病,主要发生在肝脏,也可发生在腹腔内的胰腺、脾脏等脏器。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病因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传统的治疗方式大多是开放式手术,切开囊腔并吸取囊液,然后将肝包虫内囊取出,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囊液外漏,漏出的囊液含大量包虫幼体,容易污染其他部位,对医务人员造成很大的麻烦,对病人造成很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肝包虫手术囊液防漏器械,通过外罩形状结构的设计,配合外罩内置的海绵圈,能够在进行抽液或注液时对可能溢出的液体进行收集,使用较为方便,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肝包虫手术囊液防漏器械,包括外罩、海绵圈、套管、进出液管、吸液管、注液管和把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肝包虫手术囊液防漏器械,包括外罩(1)、海绵圈(10)、套管(11)、进出液管(6)、吸液管(4)、注液管(9)和把手(15),其特征在于:/n所述外罩(1)呈两端开口的大肚型罩,且外罩(1)的一端内收,外罩(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2);/n所述固定套(2)活动套置在套管(11)外部,穿过套管(11)设置有进出液管(6),在套管(11)内部设置有固定进出液管(6)的橡胶片(12),位于所述外罩(1)一侧的进出液管(6)的一端开口,且连接有穿刺头(5),位于所述固定套(2)一侧的进出液管(6)的一端封口,在所述进出液管(6)封口一端上连接有注液管(9),注液管(9)与固定套(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肝包虫手术囊液防漏器械,包括外罩(1)、海绵圈(10)、套管(11)、进出液管(6)、吸液管(4)、注液管(9)和把手(15),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1)呈两端开口的大肚型罩,且外罩(1)的一端内收,外罩(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2);
所述固定套(2)活动套置在套管(11)外部,穿过套管(11)设置有进出液管(6),在套管(11)内部设置有固定进出液管(6)的橡胶片(12),位于所述外罩(1)一侧的进出液管(6)的一端开口,且连接有穿刺头(5),位于所述固定套(2)一侧的进出液管(6)的一端封口,在所述进出液管(6)封口一端上连接有注液管(9),注液管(9)与固定套(2)之间的进出液管(6)的一段上还连接有吸液管(4),在所述吸液管(4)上安装有第一开关阀(3),在所述吸液管(4)与注液管(9)之间的进出液管(6)上安装有第二开关阀(8);
在所述外罩(1)收口一端内部设置有海绵圈(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排组拉沙拉依阿当阿依甫汗·阿汗阿卜杜艾尼·啊卜力孜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