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697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多孔支撑膜浸入到水相溶液中,取出并除去表面多余水相溶液;所述水相溶液的成分包括多官能胺、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和水;b)将经过步骤a)处理的膜片浸入到油相溶液中,取出并沥干表面多余油相溶液;所述油相溶液的成分包括多官能酰基卤化物、苯基氯硅烷和有机溶剂;c)将经过步骤b)处理的膜片进行加热干燥,得到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在油相溶液中添加了苯基氯硅烷,从而可以使制备的反渗透膜具有较高的产水量和脱盐率,以及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膜
,尤其涉及一种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反渗透技术是当今先进和节能有效的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借助于只允许水透过而不允许其他物质透过的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利用反渗透膜的分离特性,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有机物、细菌、微生物等杂质,具有能耗低、无污染、工艺先进、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是反渗透膜,反渗透膜种类繁多,其中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因具有优良的物化稳定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使用,但其也存在诸多缺点,如膜片的产水量不高,脱盐率不稳定,容易被污染等。如何提高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产水、脱盐和抗污染性能等已成为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反渗透膜具有较高的产水量和脱盐率,且抗污染性能良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多孔支撑膜浸入到水相溶液中,取出并除去表面多余水相溶液;所述水相溶液的成分包括多官能胺、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和水;b)将经过步骤a)处理的膜片浸入到油相溶液中,取出并沥干表面多余油相溶液;所述油相溶液的成分包括多官能酰基卤化物、油相添加剂和有机溶剂;所述油相添加剂选择苯基三氯硅烷、苯基二氯硅烷和苯基一氯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c)将经过步骤b)处理的膜片进行加热干燥,得到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优选的,所述油相添加剂在油相溶液中的浓度为0.01~0.1wt%。优选的,所述多官能酰基卤化物选择邻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均苯三甲酰氯和均苯四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多官能酰基卤化物在油相溶液中的浓度为0.1~0.5wt%。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选择三氟三氯乙烷、正己烷、环己烷和庚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多官能胺选择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和对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多官能胺在水相溶液中的浓度为1~3wt%。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选择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在水相溶液中的浓度为0.02~0.08wt%。优选的,所述pH调节剂为碱金属氢氧化物。优选的,所述pH调节剂在水相溶液中的浓度为0.2~1wt%。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浸入的温度为15~35℃;所述浸入的时间为10~60s。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浸入的温度为15~35℃;所述浸入的时间为10~60s。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加热干燥的温度为50~70℃;所述加热干燥的时间为1~10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多孔支撑膜浸入到水相溶液中,取出并除去表面多余水相溶液;所述水相溶液的成分包括多官能胺、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和水;b)将经过步骤a)处理的膜片浸入到油相溶液中,取出并沥干表面多余油相溶液;所述油相溶液的成分包括多官能酰基卤化物、油相添加剂和有机溶剂;所述油相添加剂选择苯基三氯硅烷、苯基二氯硅烷和苯基一氯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c)将经过步骤b)处理的膜片进行加热干燥,得到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本专利技术基于界面聚合法,通过在多孔支撑膜表面依次浸涂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使水油两相中的反应单体(多官能胺、多官能酰基卤化物)在支撑膜表面发生界面聚合形成聚酰胺分离层,最终制备得到了得到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在油相溶液中添加了苯基氯硅烷,它具有相对疏水性和稳定性,能与聚酰胺形成共价键和氢键,可以很好地与聚酰胺相容,不易形成界面缺陷,并且苯基能够在聚酰胺聚合物网状链中延伸,为聚酰胺膜层的疏水性提供较低的表面能和较大的空间体积,使膜的脱盐率能够稳定提升;同时苯基氯硅烷的添加能够促进水相单体的扩散,使水油两相在界面聚合过程中形成更多的空隙结构,使膜的渗透性(产水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此外,苯基氯硅烷的添加能够使聚酰胺层的微观峰谷距离变大,大大减少污染物在谷中的堆积,从而使膜的抗污染性能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多孔支撑膜浸入到水相溶液中,取出并除去表面多余水相溶液;b)将经过步骤a)处理的膜片浸入到油相溶液中,取出并沥干表面多余油相溶液;c)将经过步骤b)处理的膜片进行加热干燥,得到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多孔支撑膜优选为聚醚砜膜;所述多孔支撑膜的截留分子量优选为3~5万,具体可为3万、3.2万、3.5万、3.7万、4万、4.2万、4.5万、4.7万或5万。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水相溶液的成分包括多官能胺(反应单体)、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和水。其中,所述多官能胺优选包括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和对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间苯二胺;所述多官能胺在水相溶液中的浓度优选为1~3wt%,具体可为1wt%、1.2wt%、1.5wt%、1.8wt%、2wt%、2.3wt%、2.5wt%、2.7wt%或3wt%,最优选为1.8wt%;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表面活性剂在水相溶液中的浓度优选为0.02~0.08wt%,具体可为0.02wt%、0.03wt%、0.04wt%、0.05wt%、0.06wt%、0.07wt%或0.08wt%,最优选为0.04wt%;所述pH调节剂优选为碱金属氢氧化物,更优选为氢氧化钠;所述pH调节剂在水相溶液中的浓度优选为0.2~1wt%,具体可为0.2wt%、0.3wt%、0.4wt%、0.5wt%、0.6wt%、0.7wt%、0.8wt%、0.9wt%或1wt%,最优选为0.5wt%。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浸入的温度优选为15~35℃,具体可为15℃、20℃、25℃(室温)、30℃或35℃;所述浸入的时间优选为10~60s,具体可为10s、15s、20s、25s、30s、35s、40s、45s、50s、55s或60s,最优选为60s。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中,所述除去表面多余水相溶液的方式优选为:首先用滚轮滚压支撑膜将其表面挤干,然后再将多余液体吹干。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步骤b)中,所述油相溶液的成分包括多官能酰基卤化物(反应单体)、油相添加剂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a)将多孔支撑膜浸入到水相溶液中,取出并除去表面多余水相溶液;/n所述水相溶液的成分包括多官能胺、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和水;/nb)将经过步骤a)处理的膜片浸入到油相溶液中,取出并沥干表面多余油相溶液;/n所述油相溶液的成分包括多官能酰基卤化物、油相添加剂和有机溶剂;所述油相添加剂选择苯基三氯硅烷、苯基二氯硅烷和苯基一氯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nc)将经过步骤b)处理的膜片进行加热干燥,得到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多孔支撑膜浸入到水相溶液中,取出并除去表面多余水相溶液;
所述水相溶液的成分包括多官能胺、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和水;
b)将经过步骤a)处理的膜片浸入到油相溶液中,取出并沥干表面多余油相溶液;
所述油相溶液的成分包括多官能酰基卤化物、油相添加剂和有机溶剂;所述油相添加剂选择苯基三氯硅烷、苯基二氯硅烷和苯基一氯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c)将经过步骤b)处理的膜片进行加热干燥,得到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添加剂在油相溶液中的浓度为0.01~0.1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能酰基卤化物选择邻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均苯三甲酰氯和均苯四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多官能酰基卤化物在油相溶液中的浓度为0.1~0.5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择三氟三氯乙烷、正己烷、环己烷和庚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朝华曾浩浩龙竞陈幸屠娇娇赵亮刘玉石楚道何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沁森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