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及水回收一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696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雾及水回收一体装置,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向输水管道供水及输水管道内余水回收的泵站单元,用于实现管路快速连接的快接单元和用于雾化喷洒的雾化单元,快接单元通过管路连接在泵站单元和雾化单元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防止由于气温低造成在停止工作时造成输水管道内的水结冰而堵塞,减少了维护成本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管路连接方便、快捷,无需借助额外的工具,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雾及水回收一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具体是一种喷雾及水回收一体装置。
技术介绍
雾霾是漂浮在大气中的PM2.5等尺寸微粒,粉尘,气溶胶等粒子,在一定的湿度,温度等天气条件相对稳定状态下产生的天气现象,随着工业生产及人类活动的日趋活跃,城市的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雾霾对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雾霾天不但影响人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呼吸道、心血管病人的发病率,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成分且在大气中的悬浮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随着雾霾天气的逐渐加重,各种除霾措施应运而生,其中以喷洒水雾除霾最为常见,其中,固定的水雾除霾装置主要是在室外建立泵站和喷雾终端,在冬天的时候,室外温度较低,当装置停止工作时,输水管道内会留有残余的水,再加上过低的气温极易导致管道内的水结冰,造成输水管道堵塞、甚至破裂损坏,现有喷洒水雾除霾设备大多未考虑这一点,常会出现上述输水管道堵塞,继而导致喷洒水雾除霾设备无法使用,因此设计一种喷雾及水回收一体装置能够实现喷洒水雾除霾及喷雾后输水管道内的余水回收,防止输水管道堵塞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管路能够快速连接,同时具有喷雾和水回收功能,能预防温度低水冻结而堵塞管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喷雾及水回收一体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喷雾及水回收一体装置,包括用于向输水管道供水及输水管道内余水回收的泵站单元,用于实现管路快速连接的快接单元和用于雾化喷洒的雾化单元,快接单元通过管路连接在泵站单元和雾化单元之间。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快接单元能实现泵站单元和雾化单元之间管路的快速连接,连接方便、快捷,利用泵站单元为雾化单元提供水源,当温度过低时,通过泵站单元能将管路内的水进行回收,避免因温度低造成管道内的水结冰,堵塞管路或损坏管路,利用雾化单元,将泵站单元提供的水进行雾化喷洒,降尘除霾,净化环境。优选的,泵站单元包括水槽、第一手阀、电动泵、第二手阀和手动换向阀,水槽、第一手阀、电动泵、第二手阀和手动换向阀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手动换向阀和快接单元通过管路连通,利用第一手阀、第二手阀和手动换向阀的组合切换,实现供水和水回收,手动切换,无需额外动力,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优选的,快接单元包括快接母头、快接公头和多个定位组件,快接母头和快接公头可插入式连接,多个定位组件间隔设置在快接母头的圆周面上,快接母头圆周面上设置有与定位组件数量对应的定位孔,快接母头上部设置有环状的凹槽,凹槽底部设置有密封垫,凹槽内侧壁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快接公头上设置有定位环槽,利用插接式的快接公头和快接母头及定位组件能实现管路的快速连接和拆卸,利用密封垫和O型密封圈实现可靠密封,防止泄露,连接简单,密封可靠。优选的,定位组件包括卡爪、扭簧和铰接座,铰接座固接在快接母头圆周面上,卡爪为L形,卡爪中部铰接在铰接座上,扭簧设置在铰接座上,卡爪上部穿透设置在定位孔内,扭簧一端顶靠在快接母头侧壁上,扭簧另一端顶靠在卡爪下部内侧,利用扭簧实现卡爪的可靠定位。优选的,雾化单元包括主水管和多根连接管,主水管和快接公头通过管路连接,多个连接管间隔设置在主水管上,连接管顶端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嘴,利用雾化单元实现水的雾化。优选的,泵站单元还包括底座,水槽和电动泵均设置在底座上,底座底部四周设置有多个行走轮,底座一端设置有把手。优选的,手动换向阀为二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优选的,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座,手动换向阀和快接单元均设置在安装座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能够防止由于气温低造成在停止工作时造成输水管道内的水结冰而堵塞,减少了维护成本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管路连接方便、快捷,无需借助额外的工具,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快接单元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快接单元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喷雾状态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回吸状态原理图。图中:1、泵站单元;10、水槽;11、第一手阀;12、电动泵;13、第二手阀;14、手动换向阀;15、底座;16、行走轮;17、把手;18、安装座;2、快接单元;21、快接母头;211、凹槽;212、定位孔;22、快接公头;221、定位环槽;23、卡爪;24、密封垫;25、O型密封圈;26、扭簧;27、铰接座;3、雾化单元;31、主水管;32、连接管;33、雾化喷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参照附图,一种喷雾及水回收一体装置,包括用于向输水管道供水及对输水管道内余水进行回收的泵站单元1,泵站单元1包括水槽10、第一手阀11、电动泵12、第二手阀13和手动换向阀14,水槽10、第一手阀11、电动泵12、第二手阀13和手动换向阀14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手动换向阀14和快接单元2通过管路连通,手动换向阀14为二位四通手动换向阀,泵站单元1还包括底座15,水槽10和电动泵12均安装在底座15上,在底座15的底部四周安装有多个行走轮16,便于泵站单元1的移动,底座15一端焊接有把手17,采用把手17方便推动泵站单元1移动,底座15上安装有安装座18,手动换向阀14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座18上,利用第一手阀11、第二手阀13和手动换向阀14之间不同的组合开关方式,能够实现向输水管道供水及输水管道内余水的回收,结构紧凑,两种工作状态一体实现。参照附图,快接单元2,用于实现管路的快速连接,快接单元2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座18上,且通过管路分别与泵站单元1和雾化单元3连接,快接单元2包括快接母头21、快接公头22和多个定位组件,快接母头21上部加工有环状的凹槽211,快接公头22可插入安装在凹槽211内,在凹槽211底部安装有密封垫24,凹槽211内侧壁上安装有O型密封圈25,利用密封垫24和O型密封圈25实现快接母头21和快接公头22之间的密封,防止泄露,多个定位组件间隔安装在快接母头21的圆周面上,快接母头21圆周面上加工有与定位组件数量对应的定位孔212,快接公头22上加工有定位环槽221,定位组件包括卡爪23、扭簧26和铰接座27,铰接座27固接在快接母头21圆周面上,卡爪23加工成L形,卡爪23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在铰接座27上,卡爪23上部穿透安装在定位孔212内,扭簧26安装在铰接座27上,扭簧26一端顶靠在快接母头21侧壁上,扭簧26另一端顶靠在卡爪23下部内侧;采用上述结构,初始状态时,卡爪23上部在扭簧26的作用下,向快接母头21的中心靠紧,在快接母头21和快接公头22连接前,将密封垫24安装在凹槽211的底部,O型密封圈25套装在凹槽211的内侧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雾及水回收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向输水管道供水及输水管道内余水回收的泵站单元(1),用于实现管路快速连接的快接单元(2)和用于将所述泵站单元(1)提供的水雾化喷洒的雾化单元(3),所述快接单元(2)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泵站单元(1)和所述雾化单元(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雾及水回收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向输水管道供水及输水管道内余水回收的泵站单元(1),用于实现管路快速连接的快接单元(2)和用于将所述泵站单元(1)提供的水雾化喷洒的雾化单元(3),所述快接单元(2)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泵站单元(1)和所述雾化单元(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及水回收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单元(1)包括水槽(10)、第一手阀(11)、电动泵(12)、第二手阀(13)和手动换向阀(14),所述水槽(10)、第一手阀(11)、电动泵(12)、第二手阀(13)和手动换向阀(14)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所述手动换向阀(14)和所述快接单元(2)通过管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及水回收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接单元(2)包括快接母头(21)、快接公头(22)和多个定位组件,所述快接母头(21)和所述快接公头(22)可插入式连接,多个所述定位组件间隔设置在所述快接母头(21)的圆周面上,所述快接母头(21)圆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组件数量对应的定位孔(212),所述快接母头(21)上部设置有环状的凹槽(211),所述凹槽(211)底部设置有密封垫(24),所述凹槽(211)内侧壁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25),所述快接公头(22)上设置有定位环槽(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及水回收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璇綦然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锦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