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压棒支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83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办公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气压棒支臂,包括升降立柱、以及设置于升降立柱上端的旋转头快拆组件和设置于升降立柱下端的桌夹组件,升降立柱包括升降内管、升降外管、气压棒和按压把手,升降外管套设于升降内管的外部,气压棒设置两个,并且共用同一开关销,按压把手用于控制所述开关销,并且升降外管的顶盖穿设两个螺丝至升降外管的内部,两个气压棒的底部均固定接于升降内管的内底部,两个气压棒的顶部均设置锥形头,两个锥形头相对应抵触于两个所述螺丝,通过设置两个气压棒来增加支臂的承重值;并且两个气压棒的顶出端设置为锥形头,由两个螺丝顶触,通过调节两个螺丝,还可以调节支臂承重值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气压棒支臂
本技术属于办公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双气压棒支臂。
技术介绍
可升降的办公用品由于能够调节不同的高度,从而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其中采用最多的升降机构为气压棒,并且都是采用一个气压棒,导致这种气压棒直升类产品的承重范围较小。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现有产品载重受气压棒力值影响较大,气压棒力值较小时,产品载重较小,不能悬挂较大重量的荧幕,否则容易头重脚轻,导致容易倾倒的情况;气压棒力值较大时,产品载重较大,但是用来悬挂较小重量的荧幕,就会显得大材小用,使得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以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气压棒支臂,包括升降立柱、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上端的旋转头快拆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下端的桌夹组件,所述升降立柱包括升降内管、升降外管、气压棒和按压把手,所述升降外管套设于所述升降内管的外部,所述气压棒设置两个,并且共用同一开关销,所述开关销和所述按压把手均设置于所述升降外管的顶盖上,所述按压把手用于控制所述开关销,并且所述升降外管的顶盖穿设两个螺丝至所述升降外管的内部,两个所述气压棒的底部均固定接于所述升降内管的内底部,两个所述气压棒的顶部均设置锥形头,两个所述锥形头相对应抵触于两个所述螺丝。作为本技术一种双气压棒支臂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气压棒并列设置,且与所述旋转头快拆组件之间的距离一近一远。作为本技术一种双气压棒支臂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头快拆组件包括十字板,所述十字板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升降内管的上端。作为本技术一种双气压棒支臂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桌夹组件包括扁置的U形板和夹紧件,所述夹紧件通过螺栓旋钮插设在所述U形板的槽口内。该技术一种双气压棒支臂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两个气压棒来增加支臂的承重值;并且两个气压棒的顶出端设置为锥形头,由两个螺丝顶触,通过调节两个螺丝,还可以调节支臂承重值的范围。具体的,是由于两个气压棒受同一开关销控制,两个锥形头的高度一致,当两个螺丝同时抵触锥形头时,使支臂的承重值最大;当旋拧其中一个螺丝使其不抵触锥形头时,使支臂的承重值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采用一个气压棒的剖视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双气压棒支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气压棒支臂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两个螺丝分别抵触两个锥形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螺丝分别抵触一个锥形头,另一个螺丝未抵触另一个锥形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升降立柱,101、升降外管,102、升降内管,103、气压棒,1031、锥形头,104、开关销,105、按压把手,2、旋转头快拆组件,3、桌夹组件,4、机米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对本技术的范围并不构成任何限制。如说明书附图2-3所示,一种双气压棒支臂,主要由升降立柱1、以及设置于升降立柱1上端的旋转头快拆组件2和设置于升降立柱1下端的桌夹组件3组成,其中旋转头快拆组件2用以安装荧幕,桌夹组件3用以选择面板进行固定,升降立柱1用以支撑荧幕并调节荧幕的高低。由于荧幕的尺寸大小及重量,是客户根据需求设置的,所以主要起支撑作用的升降立柱1也必须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荧幕。为了能够满足较大重量的荧幕支撑,升降立柱1采用两个气压棒103。具体的,升降立柱1包括升降内管102、升降外管101、两个气压棒103和按压把手105,其中升降内管102的下端设置桌夹组件3,升降外管101套设于升降内管102的外部,升降外管101的上端设置旋转头快拆组件2,两个气压棒103的底部固定均固定安装于升降内管102的内底部,两个两个气压棒103的顶部顶至升降外管101的内顶部。其中两个气压棒103采用同一开关销104,开关销104由设置在升降外管101外顶部的按压把手105控制,用以操控两个气压棒103的伸缩。关键的,升降外管101的顶盖从外部穿设两个机米螺丝4至升降外管101的内部,两个气压棒103的顶部均设置为锥形头1031,使得两个气压棒103的锥形头1031分别对应抵触两个机米螺丝4的底面。由于两个气压棒103受同一开关销104控制,两个锥形头1031的高度一致,通过旋拧机米螺丝4,可以让两个机米螺丝4或一个机米螺丝4抵触锥形头1031。可见,两个机米螺丝4抵触两个锥形头1031,与仅由一个机米螺丝4抵触一个锥形头1031相比,支臂的承重值更大。在一实施例中,当旋转头快拆组件2安装较重的荧幕时,调节两个机米螺丝4为同一高度,使得两个气压棒103的锥形头1031对应与两个机米螺丝4相抵触,此时两个气压棒103均起到支撑的作用,支臂的承重值相对较大,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当旋转头快拆组件2安装较轻的荧幕时,旋松其中一个机米螺丝4,使该机米螺丝4与相对应气压棒103的锥形头1031分离,此时起到支撑作用的仅为另一个与另一个机米螺丝4抵触的气压棒103,支臂的承重值相对较小,如说明书附图5或说明书附图6所示。进一步的,两个气压棒103并列设置,且与旋转头快拆组件2之间的距离一近一远,而非一样。如说明书附图5中与机米螺丝4相抵触的气压棒103,与说明书附图6中与机米螺丝4相抵触的气压棒103相比,和旋转头快拆组件2之间的距离更远,所以更容易出现倾斜的现象,承重值最小。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旋转头快拆组件2包括十字板,十字板上开设通孔,用以穿设螺丝来安装荧幕,并且十字板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升降外管101的上端,方便调节荧幕的俯仰角度。桌夹组件3包括扁置的U形板,U形板固定安装于升降内管的下端,用以夹持桌板等来固定该支臂,并且U形板的槽口内设置夹紧件进行进一步紧固,具体的,U形板上开设螺纹孔,夹紧件通过螺栓旋钮插设在U形板的槽口内,调节U形板的槽口锁紧间距。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气压棒支臂,包括升降立柱、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上端的旋转头快拆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下端的桌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立柱包括升降内管、升降外管、气压棒和按压把手,所述升降外管套设于所述升降内管的外部,所述气压棒设置两个,并且共用同一开关销,所述开关销和所述按压把手均设置于所述升降外管的顶盖上,所述按压把手用于控制所述开关销,并且所述升降外管的顶盖穿设两个螺丝至所述升降外管的内部,两个所述气压棒的底部均固定接于所述升降内管的内底部,两个所述气压棒的顶部均设置锥形头,两个所述锥形头相对应抵触于两个所述螺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气压棒支臂,包括升降立柱、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上端的旋转头快拆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下端的桌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立柱包括升降内管、升降外管、气压棒和按压把手,所述升降外管套设于所述升降内管的外部,所述气压棒设置两个,并且共用同一开关销,所述开关销和所述按压把手均设置于所述升降外管的顶盖上,所述按压把手用于控制所述开关销,并且所述升降外管的顶盖穿设两个螺丝至所述升降外管的内部,两个所述气压棒的底部均固定接于所述升降内管的内底部,两个所述气压棒的顶部均设置锥形头,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冠岳
申请(专利权)人:金弘钛五金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