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驱动发光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78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子,公开了一种自驱动发光鞋,包括鞋面和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整体成型为所述自驱动发光鞋的鞋底,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适于通过足部施力对外发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另一种自驱动发光鞋,包括鞋面和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与鞋底载体部(4)拼装形成所述自驱动发光鞋的鞋底,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适于通过足部施力对外发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受力时能够对外发光,无需外加电源或光照刺激,使用方便,在黑暗环境下也能发光,且加工工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驱动发光鞋
本技术涉及鞋子,具体地涉及一种自驱动发光鞋。
技术介绍
目前的发光鞋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1)将照明系统集成于鞋子本身(通常是鞋底),照明系统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灯泡等,开关在人运动时闭合导致鞋子发光;(2)将荧光材料覆盖或集成于鞋面或者鞋底,荧光材料在受到外界光照时进行发光。但是,第一种需要配备电池或者充电端口,制备及集成工艺相对复杂、成本高,且需要定期更换电池或者充电、操作麻烦;第二种依赖外界光照进行激发,因此鞋子在黑暗环境下无法发光或者发光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驱动发光鞋,在受力时能够对外发光,无需外加电源或光照刺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驱动发光鞋,包括鞋面和受力自驱动发光部,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整体成型为所述自驱动发光鞋的鞋底,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适于通过足部施力对外发光。优选地,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为弹性力致发光材料和透光载体材料的混合成型件。优选地,所述弹性力致发光材料为ZnS:Cu、ZnS:Mn、ZnS:(Cu,Mn)、ZnS:(Cu,Mn,Cl)、SrAl2O4:Eu、SrAl2O4:(Eu,Dy)、SrAl2O4:Ce、SrAl2O4:(Ce,Ho)、BaTiO3-CaTiO3:Pr、Ca2MgSi2O7:Eu、CaAl2Si2O8:Eu、CaZnOS-ZnS:Bi、CaZnOS-ZnS:Ag、CaZnOS-ZnS:Cu、CaZnOS-ZnS:Mn、CaZnOS-ZnS:Tb、CaZnOS-ZnS:Pr、CaZnOS-ZnS:Sm、CaZnOS-ZnS:Ho、CaZnOS-ZnS:Dy、CaZnOS-ZnS:Er和CaZnOS-ZnS:Eu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透光载体材料为透明塑料、透明橡胶、透明纤维、玻璃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通过将受力自驱动发光部整体成型为鞋底,使得鞋底在受力时能够对外发光,无需外加电源或光照刺激,使用方便,在黑暗环境下也能发光,且加工工艺简单,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光依赖电源或者光源、操作繁琐、使用受限、制备工艺复杂等缺点,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本技术提供另一种自驱动发光鞋,包括鞋面和受力自驱动发光部,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与鞋底载体部拼装形成所述自驱动发光鞋的鞋底,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适于通过足部施力对外发光。优选地,所述鞋底载体部的左、右、前、后侧的至少一侧设有空腔,或者所述鞋底载体部内设有左右两侧连通的空腔,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镶嵌在所述空腔内。优选地,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为圆柱形、球形、多边形或弧形;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为实心结构、空心结构或多孔结构。优选地,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为弹性力致发光材料和透光载体材料的混合成型件。优选地,所述弹性力致发光材料为ZnS:Cu、ZnS:Mn、ZnS:(Cu,Mn)、ZnS:(Cu,Mn,Cl)、SrAl2O4:Eu、SrAl2O4:(Eu,Dy)、SrAl2O4:Ce、SrAl2O4:(Ce,Ho)、BaTiO3-CaTiO3:Pr、Ca2MgSi2O7:Eu、CaAl2Si2O8:Eu、CaZnOS-ZnS:Bi、CaZnOS-ZnS:Ag、CaZnOS-ZnS:Cu、CaZnOS-ZnS:Mn、CaZnOS-ZnS:Tb、CaZnOS-ZnS:Pr、CaZnOS-ZnS:Sm、CaZnOS-ZnS:Ho、CaZnOS-ZnS:Dy、CaZnOS-ZnS:Er和CaZnOS-ZnS:Eu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透光载体材料为透明塑料、透明橡胶、透明纤维、玻璃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通过将受力自驱动发光部与鞋底载体部拼装形成鞋底,使得鞋底在受力时能够对外发光,无需外加电源或光照刺激,使用方便,在黑暗环境下也能发光,且加工工艺简单,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光依赖电源或者光源、操作繁琐、使用受限、制备工艺复杂等缺点,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自驱动发光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种自驱动发光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受力自驱动发光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受力自驱动发光部2弹性力致发光材料3透光载体材料4鞋底载体部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其中,“前”是指远离鞋跟且靠近鞋尖的方向,“后”是指靠近鞋跟且远离鞋尖的方向,“左”和“右”为在水平方向上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驱动发光鞋,包括鞋面和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整体成型为所述自驱动发光鞋的鞋底,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适于通过足部施力对外发光。本技术通过将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整体成型为鞋底,使得鞋底在受力时能够对外发光,无需外加电源或光照刺激,使用方便,在黑暗环境下也能发光,且加工工艺简单,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光依赖电源或者光源、操作繁琐、使用受限、制备工艺复杂等缺点,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具体地,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为弹性力致发光材料2和透光载体材料3的混合成型件。即在鞋底成型前,将弹性力致发光材料2和透光载体材料3混合后,再加工成型成鞋底,使得鞋底整体都能够发光,且发光均匀。弹性力致发光材料2是一种无需外加电场或光源就能够将机械刺激(震动、按压、弯曲、扭折、摩擦等)直接转换为光的发光材料,具有亮度高、循环稳定性好、发光颜色可调、生产成本低、对人体无害等优点,使得鞋底在人运动时受力进而诱导弹性力致发光材料2发光,发光现象可以随施加力循环往复发生,光亮在黑暗或弱光环境下清晰可见,且鞋底发光颜色丰富易调节、发光寿命长、发光效果好、制造成本低。优选地,所述弹性力致发光材料2为ZnS:Cu、ZnS:Mn、ZnS:(Cu,Mn)、ZnS:(Cu,Mn,Cl)、SrAl2O4:Eu、SrAl2O4:(Eu,Dy)、SrAl2O4:Ce、SrAl2O4:(Ce,Ho)、BaTiO3-CaTiO3:Pr、Ca2MgSi2O7:Eu、CaAl2Si2O8:Eu、CaZnOS-ZnS:Bi、CaZnOS-ZnS:Ag、CaZnOS-ZnS:Cu、CaZnOS-ZnS:Mn、CaZnOS-ZnS:Tb、CaZnOS-ZnS:Pr、CaZnOS-ZnS:Sm、CaZnOS-ZnS:Ho、CaZ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驱动发光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面和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整体成型为所述自驱动发光鞋的鞋底,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适于通过足部施力,以能够将机械刺激直接转换为光而对外发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驱动发光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面和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整体成型为所述自驱动发光鞋的鞋底,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适于通过足部施力,以能够将机械刺激直接转换为光而对外发光。


2.一种自驱动发光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面和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与鞋底载体部(4)拼装形成所述自驱动发光鞋的鞋底,所述受力自驱动发光部(1)适于通过足部施力,以能够将机械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曹峰王春枫彭登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