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木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667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4
一种林木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捕捉装置,涉及捕捉器领域,包括捕捉部和两个支撑部,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捕捉部的上下两端;所述捕捉部和所述支撑部均为圆筒形结构,并且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捕捉部上都设置有开口,并且所述捕捉部的开口与所述支撑部的开口相连;所述捕捉部的开口与所述支撑部的开口处都设置有快速连接部件;所述支撑部的端部设置有系绳;所述捕捉部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两个插入口,同一表面上的两个所述插入口形成为V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进行采集和捕捉时操作过于复杂,破坏性大,不便于携带和拆卸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木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捕捉装置
本技术涉及捕捉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木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钻蛀性昆虫是指那些钻入树木枝梢、枝干和根部的昆虫。钻蛀性昆虫主要危害木本植物的主干和侧枝,以幼虫危害为主,蛀食后影响植物的水分输送,降低其抗风强度,遇大风等极端天气会形成风折木,导致树体死亡。同时,部分钻蛀性昆虫可传播病害,如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其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天牛类蛀干害虫。钻蛀性昆虫具有隐蔽性强、识别不及时、防止困难等特点,是一类毁灭性的园林植物害虫,因此钻蛀性昆虫的有效防治对于保障园林景观的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有的中国技术专利CN201718358U中公开了一种树木钻蛀性昆虫采集器,可通过丝杠使切刀固定横梁及弧型切刀向下移动,使树木段根据需要逐渐加力,在几乎没有震动的情况下逐渐劈开,使虫子落于取虫盘中。该技术对树木钻蛀性昆虫进行采集时,需要劈开树木段,破坏性大,操作过于复杂,取出的幼虫又很难饲养,少有羽化为成虫,并且整个装置结构体积过大,不便于随身携带和拆卸。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林木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捕捉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进行采集时操作过于复杂,破坏性大,不便于携带和拆卸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木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捕捉装置,包括捕捉部和两个支撑部,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捕捉部的上下两端;所述捕捉部和所述支撑部均为圆筒形结构,并且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捕捉部上都设置有开口,并且所述捕捉部的开口与所述支撑部的开口相连;所述捕捉部的开口与所述支撑部的开口处都设置有快速连接部件;所述支撑部的端部设置有系绳;所述捕捉部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两个插入口,同一表面上的两个所述插入口形成为V字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快速连接部件为粘扣带。进一步地,在所述捕捉部上还设置有多个环形的骨架,其沿着所述捕捉部的轴向方向上等间距地均匀布置在所述捕捉部中。进一步地,所述骨架具有开口,所述骨架的开口与所述捕捉部的开口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捕捉部和所述支撑部由铁纱网制成,所述骨架由钢丝制成。更进一步地,所述捕捉部在轴向上的中间位置也设置有系绳。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快速连接部件,可以快速地将捕捉装置安装在树干上,方便使用者使用。2、通过在支撑部上设置系绳,可以方便快捷地将捕捉装置固定在树木的树干上,并且由于系绳能够收缩支撑部的开口,使得捕捉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直径的树木。通过在捕捉部上设置系绳,可以收紧捕捉部装置,防止捕捉部上的开口打开。3、由于捕捉部和支撑部由铁纱网制成,使得捕捉装置能够进行折叠,即在捕捉装置轴向上进行折叠,减小了捕捉装置的体积,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林木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捕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捕捉部;2、骨架;3、系绳;4、插入口;5、支撑部;6、快速连接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林木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捕捉装置,其包括捕捉部1和支撑部5,其中支撑部5为两个,分别位于捕捉部1的上下两端。捕捉部1为圆筒形结构,其上下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形口,该圆形口中设置有支撑部5。支撑部5为圆筒形结构,其与捕捉部1一体式设计,并且其一端与捕捉部1的上下表面的圆形口一体式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系绳3。支撑部5的圆筒部分可以用于放置树干。进而,通过拉拽系绳3可以收紧支撑部5端部的开口,进而将本专利技术的捕捉装置固定在树干上。支撑部5优选由铁纱网制成,并且系绳3位于支撑部5的铁纱网的上下端开口的夹层中。支撑部5的圆筒的侧面设置有开口,该开口沿着支撑部5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该开口位置处设置有快速连接部件6,可以快速将支撑部5打开或关闭,以便于环绕在树干上或从树干上拆卸下来。快速连接部件6可以是粘扣带或类似的能够快速打开或闭合开口的部件。支撑部5的圆筒形的直径设计成尽可能的大,以容纳大多数需要捕捉钻蛀性鞘翅目昆虫的树木的树干,使得本技术的捕捉装置具有很大的适应性,可以适用于多种树木。捕捉部1上也设置有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开口,其位置与支撑部5的圆筒侧面的开口相对应,即捕捉部1的开口与支撑部5的开口相连。并且在捕捉部1的开口位置处也设置有快速连接部件6,可以将捕捉部1打开。此处的快速连接部件6也可以是粘扣带或类似的能够快速打开或闭合开口的部件。通过在捕捉部1和支撑部5上设置开口和快速连接部件6,可以将环形的捕捉装置打开并且进行折叠,便于使用者进行收纳和携带。捕捉部1还设置有多个环形的骨架2,其沿着捕捉部1的轴向方向上等间距地均匀布置在捕捉部1中,用于将捕捉部1支撑成圆筒形结构。捕捉部1优选由铁纱网制成,骨架2优选采用开口的环形钢丝制成,其中,钢丝的骨架2位于两层的铁纱网的扑捉部1之间,并且钢丝的开口与捕捉部1侧面的开口相对应。捕捉部1选用铁纱网可以有效地利用铁纱网具有通透性的特点,便于对捕捉装置内部进行观察和透气。骨架2选用钢丝可以有效地利用钢丝具有柔韧性的特点,使得使用者可以打开捕捉部1的开口,进而将捕捉装置安装到树干上。捕捉部1在轴向上的中间位置也可以设置有系绳,可以通过收紧系绳可以关闭捕捉部1的开口,在快速连接部件6的基础上提供进一步地保障,防止开口打开。捕捉部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插入口4,其一端在与支撑部5的连接位置处相重合,并且另一端设置在捕捉部1的下表面的边缘处,即两个插入口4形成为V字形;在捕捉部1的下表面上同样设置有两个插入口4,其位置和形状与捕捉部1的上表面上的两个插入口4相对应。插入口4中可以插入捕捉板,使得捕捉板可以从捕捉部1一侧的插入口4中进入,并且穿过整个捕捉部1,并从捕捉部1另一侧的插入口4中穿出。本技术的林木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捕捉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将折叠的捕捉装置打开,并且打开捕捉部1和支撑部5上的开口;之后将支撑部5对准树木的树干,使得树干位于支撑部5的中心位置处;将快速连接部件6连接起来使得捕捉部1和支撑部5上的开口闭合,并拉拽支撑部5上的系绳3,进而将支撑部5固定在树干上;之后,在需要收集捕捉装置中捕获的昆虫时,在捕捉部1的一个插入口4中插入捕捉板,并且震动捕捉板,使得昆虫位于捕捉板的一侧,之后在另一个插入口4中插入捕捉板,使得捕捉装置中的昆虫位于两个捕捉板之间,之后可以从树干上拆下捕捉装置,并且捕捉的昆虫不会逃走。通过上述方式,使用者在使用完成后,只需要打开快速连接部件6并解开系绳3就可以拆下捕捉装置,并且将捕捉装置折叠起来,便于使用者移动本技术的捕捉装置。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技术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林木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捉部和两个支撑部,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捕捉部的上下两端;所述捕捉部和所述支撑部均为圆筒形结构,并且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捕捉部上都设置有开口,并且所述捕捉部的开口与所述支撑部的开口相连;所述捕捉部的开口与所述支撑部的开口处都设置有快速连接部件;所述支撑部的端部设置有系绳;所述捕捉部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两个插入口,同一表面上的两个所述插入口形成为V字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木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捉部和两个支撑部,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捕捉部的上下两端;所述捕捉部和所述支撑部均为圆筒形结构,并且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捕捉部上都设置有开口,并且所述捕捉部的开口与所述支撑部的开口相连;所述捕捉部的开口与所述支撑部的开口处都设置有快速连接部件;所述支撑部的端部设置有系绳;所述捕捉部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两个插入口,同一表面上的两个所述插入口形成为V字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钻蛀性鞘翅目昆虫成虫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连接部件为粘扣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盈石春玲李玉泉王磊董明慧孙妍遇文婧高宇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