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水培种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63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薯水培种植架,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安装有种植槽,支撑杆顶端连接一根顶杆,顶杆上设置有LED灯带,LED灯带上连接有光敏元件,种植槽内部放置有红薯生长架,种植槽右侧底部开设有滴水软管,支撑底座上装配有水箱,水箱通过出水管和进水管与种植槽相连通,水箱内部设置有水泵,支撑底座底部安装有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邻上、下两层种植槽之间通过软管相连通,通过第一层种植槽内注入营养液,然后依次往下顺流,并在最底层实现营养液的收集,之后送至第一层种植槽,通过定量控制水泵,实现整个种植槽的水循环和营养液的循环,大大节省了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薯水培种植架
本技术涉及园艺绿化种植领域,具体是一种红薯水培种植架。
技术介绍
红薯又称番薯,平时在土地上种植的红薯茎平卧或上升,由于红薯易萌发,并且红薯嫩叶、茎尖是优质的保健食品,在室内等窄小空间采用水培方式种植红薯,是一种不错的休闲娱乐选择,水培红薯,红薯茎叶按照定型的花架攀爬,景象丰美,可以观赏和收获红薯嫩叶、茎尖食用,红薯多分枝,萌发生长快速,单位面积产量高,经济价值高,效益好,红薯叶圆柱形或具棱,绿或紫色,被疏柔毛或无毛,茎节易生不定根,叶片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两面被疏柔毛或近于无毛,叶色有浓绿、黄绿、紫绿等,叶柄长2.5-20厘米,被疏柔毛或无毛,将其与常见的蔬菜比较,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含量均属上乘,胡萝卜素含量甚至高过胡萝卜;传统收获红薯叶一般在土地种植的红薯中摘取,不仅影响红薯产量,还不干净,易遭受外界环境污染。现今出现许多大棚及室内种植,但是这些种植方式在浇水、施肥以及光照等程序均需要人工操作,各个生产环节需要分工并且实时观察确保生产环境符合植物的生长需要。尤其是对种植区进行水培营养液的补充,较为麻烦,需要人工对每层种植区进行补液,并定期观察营养液的含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薯水培种植架,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薯水培种植架,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从上到下固定安装有第一种植槽、第二种植槽、第三种植槽,所述第一种植槽、第二种植槽、第三种植槽通过挂钩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顶端垂直固定连接一根顶杆,所述顶杆上设置有LED灯带,所述LED灯带上电性连接有光敏元件,所述第一种植槽、第二种植槽、第三种植槽内部放置有红薯生长架,所述第一种植槽右侧底部开设有第一滴水软管,所述第二种植槽右侧底部开设有第二滴水软管,所述支撑底座上固定装配有水箱,所述第三种植槽右侧底部连通出水管,所述第一种植槽通过进水管与水箱连通,所述水箱内部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支撑底座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滑轮。优选的,所述第一种植槽、第二种植槽和第三种植槽的截面为梯形。优选的,所述红薯生长架包括:上圈、上支撑、中圈、下支撑、底圈和基座。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与支撑杆由方管固定架固定,支撑杆与顶杆之间由三通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种植槽通过第一滴水软管与第二种植槽相连通,所述第二种植槽通过第二滴水软管与第三种植槽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水箱通过出水管与第三种植槽右侧底部相连通,所述水箱通过进水管与第一种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相邻上、下两层种植槽之间通过滴水软管相连通,通过第一种植槽内注入水或营养液,然后依次往下顺流,并在第三种植槽实现水或营养液的收集,当水或营养液达到一定量后,会由出水管进入到水箱中,之后通过水泵将水箱中的水或营养液送入第一种植槽内,通过定量控制水泵,实现整个种植槽的水循环和营养液的循环,大大节省了人力。另外红薯放置于红薯生长架内,注入水和营养液,适宜光照条件下,红薯开始发芽,生长,红薯茎叶攀援于生长架上,自上而下布满红薯茎叶,观赏性强,适时采摘多余的幼嫩红薯茎叶食用,观赏、食用两不误,此外当夜晚来临或光照不足时,光敏元件感知到信息,启动LED灯带电源开关,LED灯开启,为红薯生长提供光源。本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制造成本低,安装容易,不占用有效的空间,用户能够接受,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红薯水培种植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红薯水培种植架的红薯生长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杆;3、第一种植槽;4、第二种植槽;5、第三种植槽;6、挂钩;7、顶杆;8、LED灯带;9、光敏元件;10、红薯生长架;11、第一滴水软管;12、第二滴水软管;13、水箱;14、出水管;15、进水管;16、水泵;17、滑轮;101、上圈;102、上支撑;103、中圈;104、下支撑;105、底圈;106、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红薯水培种植架,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上从上到下固定安装有第一种植槽3、第二种植槽4、第三种植槽5,所述第一种植槽3、第二种植槽4、第三种植槽5通过挂钩6与支撑杆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顶端垂直固定连接一根顶杆7,所述顶杆7上设置有LED灯带8,所述LED灯带8上电性连接有光敏元件9,所述第一种植槽3、第二种植槽4、第三种植槽5内部放置有红薯生长架10,所述第一种植槽3右侧底部开设有第一滴水软管11,所述第二种植槽4右侧底部开设有第二滴水软管12,所述支撑底座1上固定装配有水箱13,所述第三种植槽5右侧底部连通出水管14,所述第一种植槽3通过进水管15与水箱13连通,所述水箱13内部固定设置有水泵16,所述支撑底座1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滑轮1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种植槽3、第二种植槽4和第三种植槽5的截面为梯形。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红薯生长架10包括:上圈101、上支撑102、中圈103、下支撑104、底圈105、基座10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1与支撑杆2由方管固定架固定,支撑杆2与顶杆7之间由三通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种植槽3通过第一滴水软管11与第二种植槽4相连通,所述第二种植槽4通过第二滴水软管12与第三种植槽5相连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水箱13通过出水管14与第三种植槽5右侧底部相连通,所述水箱13通过进水管15与第一种植槽3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红薯水培种植架,使用时,先向水箱13中注入水或营养液,启动水泵,水或营养液随着进水管15到达第一种植槽3中,第一种植槽3中水或营养液达到一定量时,会由第一滴水软管11滴入第二种植槽4中,第二种植槽4中的水或营养液再由第二滴水软管12滴入第三种植槽5中,当第三种植槽5中的水或营养液达到一定量时,会由出水管14流回到水箱13中。之后通过水泵16将水箱中的水或营养液再次送入到第一种植槽内,通过定量控制水泵,实现整个种植槽的水循环和营养液的循环。LED灯带8通过光敏元件9控制,可实现光线不足时对红薯的补光作用,促进红薯的生长。红薯生长过程中,茎叶不断长长,红薯生长架可以为红薯的茎叶提供依附,利于红薯的生长,同时观赏性也较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薯水培种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上从上到下固定安装有第一种植槽(3)、第二种植槽(4)、第三种植槽(5),所述第一种植槽(3)、第二种植槽(4)、第三种植槽(5)通过挂钩(6)与支撑杆(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顶端垂直固定连接一根顶杆(7),所述顶杆(7)上设置有LED灯带(8),所述LED灯带(8)上电性连接有光敏元件(9),所述第一种植槽(3)、第二种植槽(4)、第三种植槽(5)内部放置有红薯生长架(10),所述第一种植槽(3)右侧底部开设有第一滴水软管(11),所述第二种植槽(4)右侧底部开设有第二滴水软管(12),所述支撑底座(1)上固定装配有水箱(13),所述第三种植槽(5)右侧底部连通出水管(14),所述第一种植槽(3)通过进水管(15)与水箱(13)连通,所述水箱(13)内部固定设置有水泵(16),所述支撑底座(1)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滑轮(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薯水培种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上从上到下固定安装有第一种植槽(3)、第二种植槽(4)、第三种植槽(5),所述第一种植槽(3)、第二种植槽(4)、第三种植槽(5)通过挂钩(6)与支撑杆(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顶端垂直固定连接一根顶杆(7),所述顶杆(7)上设置有LED灯带(8),所述LED灯带(8)上电性连接有光敏元件(9),所述第一种植槽(3)、第二种植槽(4)、第三种植槽(5)内部放置有红薯生长架(10),所述第一种植槽(3)右侧底部开设有第一滴水软管(11),所述第二种植槽(4)右侧底部开设有第二滴水软管(12),所述支撑底座(1)上固定装配有水箱(13),所述第三种植槽(5)右侧底部连通出水管(14),所述第一种植槽(3)通过进水管(15)与水箱(13)连通,所述水箱(13)内部固定设置有水泵(16),所述支撑底座(1)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滑轮(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云王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西双版纳日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