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屠宰型麻黄肉鸡配套系的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659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屠宰型麻黄肉鸡配套系的育种方法,首先建立三个专门化品系:生长速度中等偏快,产蛋率高的黄鸡纯系Y1;生长速度中等偏慢,产蛋率高的麻黄鸡纯系M1;生长速度中等偏快的快大型麻黄鸡纯系M2;再以选育育成的黄鸡纯系Y1作为作为第一母本,以选育育成的麻黄鸡纯系M1作为第一父本,杂交得到终端母本F1;最后以选育育成的麻黄鸡纯系M2作为终端父本,与终端母本F1杂交,得到商品代的屠宰型麻黄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屠宰型麻黄肉鸡胴体毛孔细致,具有显著“双胸”特征,肉质好,鸡肉风味佳,适合屠宰加工,屠宰率≥91%,冰鲜运输对肉质、风味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屠宰型麻黄肉鸡配套系的育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禽遗传育种,具体涉及一种屠宰型麻黄肉鸡配套系的育种方法。
技术介绍
受食品安全影响,多个地区对活禽销售逐渐收紧,未来活禽交易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市场将逐渐从活禽交易转变为冰鲜鸡。肉鸡冰鲜上市后,对鸡肉品质的评判标准主要为鸡只的胴体性状,腿比率高、毛孔细密、皮肤紧实度好的冰鲜鸡更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主流的以冰鲜上市的肉鸡品种为白羽肉鸡,其鸡肉肉质和风味较差,不符合两广和港澳地区市场对鸡肉品质的要求。因此,针对地区市场对冰鲜鸡的偏好,需要一种胴体性状优秀、养殖效率较高、鸡肉品质好的品种,以满足两广和港澳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屠宰型麻黄肉鸡配套系的育种方法,通过该育种方法能够获得一种胴体性状优秀、养殖效率高、鸡肉品质好的屠宰型麻黄肉鸡。本专利技术采用专门化品系培育方法,分父本品系和母本品系选育,分别有第一母本黄鸡纯系Y1,第一父本麻黄鸡纯系M1和终端父本麻黄鸡纯系M2,各品系选择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屠宰型麻黄肉鸡配套系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建立三个专门化品系:(1)生长速度中等偏快,产蛋率高的黄鸡纯系Y1;(2)生长速度中等偏慢,产蛋率高的麻黄鸡纯系M1;(3)生长速度中等偏快的快大型麻黄鸡纯系M2;/nS2.以选育育成的黄鸡纯系Y1作为第一母本,以选育育成的麻黄鸡纯系M1作为作为第一父本,杂交得到终端母本F1;/nS3.以选育育成的麻黄鸡纯系M2作为终端父本,与所述终端母本F1杂交,得到商品代的屠宰型麻黄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屠宰型麻黄肉鸡配套系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三个专门化品系:(1)生长速度中等偏快,产蛋率高的黄鸡纯系Y1;(2)生长速度中等偏慢,产蛋率高的麻黄鸡纯系M1;(3)生长速度中等偏快的快大型麻黄鸡纯系M2;
S2.以选育育成的黄鸡纯系Y1作为第一母本,以选育育成的麻黄鸡纯系M1作为作为第一父本,杂交得到终端母本F1;
S3.以选育育成的麻黄鸡纯系M2作为终端父本,与所述终端母本F1杂交,得到商品代的屠宰型麻黄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鸡纯系Y1具有黄羽、慢羽、黄胫、黄喙特征,高峰期产蛋率大于86%;所述麻黄鸡纯系M1具有麻黄羽、慢羽、体型滚圆特征,高峰期产蛋率大于83%;所述麻黄鸡纯系M2具有麻黄羽、慢羽、矮胫特征,高峰期产蛋率大于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鸡纯系Y1的选育方法如下:以石歧杂鸡作为零世代,将零世代的公鸡和母鸡进行自由交配,6周龄时选留体重适中、体型适中、黄羽、慢羽、黄胫、黄喙的个体,20周龄时选留体重中等偏高、肌肉丰满的个体,46周龄时选择高峰期产蛋率大于86%的个体留种作为第一世代;对留种个体进行横交和扩繁,并按同一标准选择后代个体作为第二世代,以此类推,经过3个以上世代的持续选育,育成所述黄鸡纯系Y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6周龄时选留体重为700-840g的母鸡和体重为800-940g的公鸡,20周龄时选留体重为1780-2000g、胫长≤6.0cm、胫围4.5-5.3cm的母鸡和体重为2980-3120g、胫长7.0-7.8cm、胫围≥5.6cm的公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黄鸡纯系M1的选育方法如下:以石歧杂鸡作为零世代,将零世代的公鸡和母鸡进行自由交配,6周龄时选留体重中等偏低、麻黄羽、黄胫、慢羽的个体,20周龄时选留增重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炳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种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