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蛾的综合防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656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白蛾的综合防控方法,涉及白蛾防控技术领域。该白蛾的综合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幼虫期与化蛹初期生物防治:在白蛾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均释放人工繁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连续放蜂防治两代;产卵期与幼虫期物理化学防治;防治区化学防治;白蛾成虫物理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白蛾的不同生长周期内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手段,同时可以根据防治区域的具体情况分布或联合应用,达到有效控制白蛾繁殖传播、阻断白蛾扩散的效果,对产卵期、幼虫期、化蛹初期的白蛾杀灭率达到99.5%以上,对白蛾成虫的杀灭率达到96.8%以上,同时对环境污染小,适合大范围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蛾的综合防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白蛾防控
,尤其涉及白蛾的综合防控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白蛾防治研究深入,白蛾无公害综合防治日趋重视,克服了长期使用有机磷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和杀伤天敌不利于生态平衡的问题。白蛾的防治由于防治技术环节和措施不同以及使用农药品种剂量的差异,防治效果差异较大。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申请的专利(CN105794553A)公开了一种无公害综合防治美国白蛾方法,通过在美国白蛾网幕期,摘掉网幕虫枝并浸入无公害农药200~500倍液苦参碱速杀方法,克服了摘掉美国白蛾网幕集中收集到固定地点杀灭传统方法所普遍存在的易引起美国白蛾网幕破碎后产生逃逸问题,并产生美国白蛾新的传播和危害,达不到摘掉网幕彻底灭杀幼虫的效果。使用摘掉网幕虫枝并浸入无公害农药200~500倍液苦参碱速杀方法,可使摘掉的网幕幼虫死亡率达到100%。但是无法结合多种防治手段,根据防治区域的具体情况分布或联合应用,以达到有效控制白蛾繁殖传播、阻断白蛾扩散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白蛾的综合防控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白蛾的综合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幼虫期与化蛹初期生物防治:在白蛾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均释放人工繁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连续放蜂防治两代;S200、产卵期与幼虫期物理化学防治:在5月中下旬成虫产卵期,人工剪除叶片上的卵块,摘除并销毁;5月下旬-6月上旬,查找白蛾幼虫网幕并使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浸入化学杀虫剂中杀灭;S300、防治区化学防治:在需要防治的区域,每隔10~15天使用病毒杀虫剂进行喷洒,总共3~5次,病毒杀虫剂与水的比例控制在1:300~500;S400、白蛾成虫物理防治:对白蛾成虫采用诱捕器诱捕,诱捕器间距保持20~40米,及时清除诱捕器中的白蛾。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育包括以下步骤:(1)在野外于白蛾蛹期,采集寄生有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白蛾蛹,于-5~0℃下保存,采集完成后置于恒温箱内,在温度25±2℃、相对湿度70±5的条件下培养至羽化出蜂;(2)将蓖麻蚕茧切出1-2个切口,接入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蜂寄生,在温度25±2℃、相对湿度70±5的条件下接入30~36小时;(3)将寄生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蓖麻蚕茧,放置于温度26±1、相对湿度75±1的恒温箱内,繁育7-9天后,于0~5℃的冰箱中冷藏即可。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化学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称取大波斯菊甙25~40份、丁醚脲15~25份、β-石竹烯8~15份、氯氟氰菊酯6~12份、增溶剂4~10份,常温下混合均匀后,加入乳化剂3~8份、渗透剂2~5份,得到主药成分,使用前将主药成分与水按照质量比1:200~300混合均匀后得到该化学杀虫剂。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增溶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钾、聚山梨酯、聚乙二醇、山梨醇聚氧乙醚、木质素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乳化剂为司盘类、吐温类、乙二醇酯类、丙二醇酯类和/或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渗透剂为氮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病毒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称取病毒沉淀3~6份、二氧化硅0.5~2份、异噻菌胺0.8~1.5份、木质素磺酸钠0.2~0.6份、氟啶脲0.1~0.5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无菌水140~180份混匀即可。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病毒沉淀由感染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白蛾幼虫经粉碎、过滤、离心后得到,粉碎后的粒径为20~30目,过滤采用25vt~50vt%的乙醇浸泡后过滤,离心转速为1400~1800rp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白蛾的综合防控方法,通过幼虫期与化蛹初期生物防治、产卵期与幼虫期物理化学防治、防治区化学防治、白蛾成虫物理防治,在白蛾的不同生长周期内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手段,同时可以根据防治区域的具体情况分布或联合应用,达到有效控制白蛾繁殖传播、阻断白蛾扩散的效果,对产卵期、幼虫期、化蛹初期的白蛾杀灭率达到99.5%以上,对白蛾成虫的杀灭率达到96.8%以上,同时对环境污染小,适合大范围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白蛾的综合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幼虫期与化蛹初期生物防治:在白蛾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均释放人工繁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连续放蜂防治两代;S200、产卵期与幼虫期物理化学防治:在5月中下旬成虫产卵期,人工剪除叶片上的卵块,摘除并销毁;5月下旬-6月上旬,查找白蛾幼虫网幕并使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浸入化学杀虫剂中杀灭;S300、防治区化学防治:在需要防治的区域,每隔10~15天使用病毒杀虫剂进行喷洒,总共3~5次,病毒杀虫剂与水的比例控制在1:300~500;S400、白蛾成虫物理防治:对白蛾成虫采用诱捕器诱捕,诱捕器间距保持20~40米,及时清除诱捕器中的白蛾。本实施例白蛾的综合防控方法,通过幼虫期与化蛹初期生物防治、产卵期与幼虫期物理化学防治、防治区化学防治、白蛾成虫物理防治,在白蛾的不同生长周期内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手段,同时可以根据防治区域的具体情况分布或联合应用,达到有效控制白蛾繁殖传播、阻断白蛾扩散的效果,对产卵期、幼虫期、化蛹初期的白蛾杀灭率达到99.5%以上,对白蛾成虫的杀灭率达到96.8%以上,同时对环境污染小,适合大范围应用。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育包括以下步骤:(1)在野外于白蛾蛹期,采集寄生有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白蛾蛹,于-5~0℃下保存,采集完成后置于恒温箱内,在温度25±2℃、相对湿度70±5的条件下培养至羽化出蜂;(2)将蓖麻蚕茧切出1-2个切口,接入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蜂寄生,在温度25±2℃、相对湿度70±5的条件下接入30~36小时;(3)将寄生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蓖麻蚕茧,放置于温度26±1、相对湿度75±1的恒温箱内,繁育7-9天后,于0~5℃的冰箱中冷藏即可。本实施例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育方法,选用寄生率高、繁殖能力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控制温度湿度的情况下,在蓖麻蚕茧内繁育冷藏,人工繁育效率高,能够有效寄生在白蛾的幼虫或蛹内,阻断其繁育,该繁育方法雌雄比高,繁育数代后蜂种无退化现象,低温下易大批量储存。化学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称取大波斯菊甙25~40份、丁醚脲15~25份、β-石竹烯8~15份、氯氟氰菊酯6~12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白蛾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00、幼虫期与化蛹初期生物防治:在白蛾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均释放人工繁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连续放蜂防治两代;/nS200、产卵期与幼虫期物理化学防治:在5月中下旬成虫产卵期,人工剪除叶片上的卵块,摘除并销毁;5月下旬-6月上旬,查找白蛾幼虫网幕并使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浸入化学杀虫剂中杀灭;/nS300、防治区化学防治:在需要防治的区域,每隔10~15天使用病毒杀虫剂进行喷洒,总共3~5次,病毒杀虫剂与水的比例控制在1:300~500;/nS400、白蛾成虫物理防治:对白蛾成虫采用诱捕器诱捕,诱捕器间距保持20~40米,及时清除诱捕器中的白蛾。/n

【技术特征摘要】
1.白蛾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幼虫期与化蛹初期生物防治:在白蛾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均释放人工繁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连续放蜂防治两代;
S200、产卵期与幼虫期物理化学防治:在5月中下旬成虫产卵期,人工剪除叶片上的卵块,摘除并销毁;5月下旬-6月上旬,查找白蛾幼虫网幕并使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浸入化学杀虫剂中杀灭;
S300、防治区化学防治:在需要防治的区域,每隔10~15天使用病毒杀虫剂进行喷洒,总共3~5次,病毒杀虫剂与水的比例控制在1:300~500;
S400、白蛾成虫物理防治:对白蛾成虫采用诱捕器诱捕,诱捕器间距保持20~40米,及时清除诱捕器中的白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蛾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育包括以下步骤:
(1)在野外于白蛾蛹期,采集寄生有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白蛾蛹,于-5~0℃下保存,采集完成后置于恒温箱内,在温度25±2℃、相对湿度70±5的条件下培养至羽化出蜂;
(2)将蓖麻蚕茧切出1-2个切口,接入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蜂寄生,在温度25±2℃、相对湿度70±5的条件下接入30~36小时;
(3)将寄生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蓖麻蚕茧,放置于温度26±1、相对湿度75±1的恒温箱内,繁育7-9天后,于0~5℃的冰箱中冷藏即可。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贺佳龙成林张娓娓冯婷舒杨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沐森林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