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51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吸音颗粒、发声单体和具有容腔的壳体,所述发声单体收容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容腔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吸音颗粒为可被磁性部件吸引的颗粒,所述壳体中形成所述前腔和/或后腔的至少部分腔壁具有磁性,所述吸音颗粒填充于所述前腔和/或后腔内;在所述腔壁的磁场作用下的所述吸音颗粒之间具有磁吸力,且所述吸音颗粒与所述腔壁之间具有磁吸力。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吸音颗粒实现发声器件声学后腔谐振空间虚拟增大效果,并且通过具有磁性的后腔腔壁限制吸音颗粒间的自由流动,减少吸音颗粒碰撞破碎的情况,有效保护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
,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技术介绍
发声器件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为了减小发声器件的体积,通常在发声器件的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实现扬声器声学后腔谐振空间虚拟增大效果,但是后腔内的吸音颗粒相互之间或吸音颗粒与后腔内壁之间容易发生摩擦、碰撞导致吸音颗粒破碎,并进入扬声器单体内部造成污染,导致声学性能失效。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器件,旨在解决吸音颗粒易破碎,且吸音颗粒破碎的粉体进入扬声器单体内部造成污染,导致其声学性能失效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发声器件,其中,所述发声器件包括吸音颗粒、发声单体和具有容腔的壳体,所述发声单体收容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容腔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吸音颗粒为可被磁性部件吸引的颗粒,所述壳体中形成所述前腔和/或后腔的至少部分腔壁具有磁性,所述吸音颗粒填充于所述前腔和/或后腔内;所述吸音颗粒在所述腔壁的磁场作用下相互吸引,且被具有磁性的所述腔壁吸引。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磁性件、底壁和多个首尾相连的侧壁,所述底壁与多个所述侧壁共同围合成所述前腔和/或所述后腔,所述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底壁和/或任一所述侧壁上。优选地,所述磁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磁性件分设于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两个所述磁性件相对的磁极磁性相反。优选地,所述磁性件为钕铁硼磁铁、铁氧体磁铁、铝镍钴磁铁、铁铬钴磁铁、钐钴磁体和橡胶磁铁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磁性件的厚度为0.1~2mm。优选地,所述磁性件贴附于或嵌设于所述侧壁上。优选地,所述吸音颗粒包括多孔基体和铁磁性材料。优选地,所述多孔基体包括沸石、活性炭、多孔氧化铝、多孔二氧化硅、水合硅铝酸盐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孔基体的粒径为0.1~80μm。优选地,所述铁磁性材料包括铁、钴、镍以及镧系稀土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铁、钴、镍以及镧系稀土金属的氧化物或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铁磁性材料的粒径为0.01~80μm。优选地,所述吸音颗粒中,所述多孔基材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96%;所述铁磁性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01%~70%。优选地,所述吸音颗粒还包括胶黏剂,所述吸音颗粒中,所述胶粘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10%。优选地,所述吸音颗粒还包括胶黏剂,所述吸音颗粒中,所述吸音颗粒的粒径为100~600um。优选地,所述吸音颗粒还填充于所述前腔内。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利用吸音颗粒内部特殊物理孔道构造对后腔气体快速吸引-脱附性质,实现发声器件声学后腔谐振空间虚拟增大效果,从而有效的降低发声期间谐振频率F0,提高低频灵敏度。并且通过设置一个具有磁性的后腔的腔壁,在后腔内部形成磁场,部分灌装于后腔内的吸音颗粒直接与后腔的腔壁吸引,其余靠近腔壁的吸音颗粒间隔吸音颗粒间接的吸引于腔壁上,吸音颗粒在磁场的作用下相互吸合在一起,由此可以限制吸音颗粒间的自由流动,避免甚至消除吸音颗粒间的摩擦碰撞,从而消除吸音颗粒之间碰撞产生的流噪,减少吸音颗粒碰撞破碎的情况,并防止吸音颗粒破碎的粉体进入发声单体内部造成污染,有效保护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发声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声器件中填充的吸音颗粒可靠性实验数据表格。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发声器件31后腔1吸音颗粒32磁性件2发声单体33底壁3壳体34侧壁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声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发声器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100包括吸音颗粒1、发声单体2和具有容腔的壳体3,发声单体2收容于容腔内,发声单体2将容腔分隔为前腔和后腔31。其中,吸音颗粒1为可被磁性部件吸音的颗粒,壳体3中形成前腔和/或后腔31的至少部分腔壁具有磁性,吸音颗粒1填充于前腔和/或后腔31内,吸音颗粒1在腔壁的磁场作用下相互吸引,且被具有磁性的腔壁吸引。上述实施例中,利用吸音颗粒1内部特殊物理孔道构造对后腔31气体快速吸附-脱附性质,实现发声器件100声学后腔31谐振空间虚拟增大效果,从而有效的降低发声期间100谐振频率F0,提高低频灵敏度。并且通过在后腔31的至少部分腔体壁上形成磁性的腔壁,在后腔31内部形成磁场,吸音颗粒1可被后腔31的磁性腔壁吸引,由于磁性腔壁的极化作用,吸音颗粒1自身也会带有磁性,可以相互吸引。吸音颗粒1在磁场的作用下相互吸合在一起,并且吸音颗粒1作为整体被磁性的腔壁吸引,由此可以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包括吸音颗粒、发声单体和具有容腔的壳体,所述发声单体收容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容腔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吸音颗粒为可被磁性部件吸引的颗粒,所述壳体中形成所述前腔和/或后腔的至少部分腔壁具有磁性,所述吸音颗粒填充于所述前腔和/或后腔内;所述吸音颗粒在所述腔壁的磁场作用下相互吸引,且被具有磁性的所述腔壁吸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包括吸音颗粒、发声单体和具有容腔的壳体,所述发声单体收容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容腔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吸音颗粒为可被磁性部件吸引的颗粒,所述壳体中形成所述前腔和/或后腔的至少部分腔壁具有磁性,所述吸音颗粒填充于所述前腔和/或后腔内;所述吸音颗粒在所述腔壁的磁场作用下相互吸引,且被具有磁性的所述腔壁吸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磁性件、底壁和多个首尾相连的侧壁,所述底壁与多个所述侧壁共同围合成所述前腔和/或后腔,所述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底壁和/或任一所述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磁性件分设于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两个所述磁性件相对的磁极磁性相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为钕铁硼磁铁、铁氧体磁铁、铝镍钴磁铁、铁铬钴磁铁、钐钴磁体和橡胶磁铁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的厚度为0.1~2m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贴附于或嵌设于所述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泉泉凌风光李春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