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相均流的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装置及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
中的开关电源技术,涉及一种多相均流的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装置及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对电力电子变换器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地不断追求。LLC谐振变换器以其结构简单、损耗小、功率密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直流-直流电能变换领域。而在中大功率应用领域,受制于单路变换器有限的功率传输能力,通常采用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多相变换器实现串并联组合。各功率单元结构相同,能够实现模块化设计,有利于设备标准化以及成本控制,从而满足输入输出高电压和大电流的应用需求。LLC谐振变换器由于其自身特点,二次侧电流波动较大,因此在输出端需要大量昂贵的低ESR电容并联以减少输出电压纹波和电容的电流应力,不仅增大了系统的体积,而且对系统的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极大地阻碍了LLC谐振变换器在大功率尤其是大电流场合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交错并联技术得到应用,即多台LLC谐振变换器并联工作,保证每一台变换器主开关管的工作频率是相等的,主开关管之间的相位相差一 ...
【技术保护点】
1.多相均流的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由N个LLC谐振变换器模块构成的多相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及一个控制器;/n所述多相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中包含N个或N-1个虚拟受控电压源,分别串接在N相或N-1相LLC谐振变换器模块的谐振腔中;/n所述控制器包含电压环或电流环,以及均流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相均流的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N个LLC谐振变换器模块构成的多相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及一个控制器;
所述多相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中包含N个或N-1个虚拟受控电压源,分别串接在N相或N-1相LLC谐振变换器模块的谐振腔中;
所述控制器包含电压环或电流环,以及均流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均流的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虚拟受控电压源由某一相LLC谐振变换器的变压器辅助绕组或若干相LLC谐振变换器的变压器辅助绕组串接构成;
所述的控制器检测多相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或总输出电流的反馈信号,通过其内部的电压环或电流环调节所有相并联LLC谐振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同步变化来调节输出电压或者总输出电流;
所述控制器检测单相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与1/N总输出电流值之间的偏差,或每两相LLC谐振变换器之间的输出电流偏差,通过均流环调节多相并联LLC谐振变换器之间的相位差,实现所有LLC谐振变换器输出电流均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均流的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相均流的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装置为两相均流的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装置,包括:
A相LLC谐振变换器:所述A相LLC谐振变换器包括开关管Q11和开关管Q12构成的开关桥臂、谐振电容Cr1、谐振电感Lr1、变压器T1、整流管Q13、整流管Q14和输出电容Co1;
B相LLC谐振变换器:所述B相LLC谐振变换器包括开关管Q21和开关管Q22构成的开关桥臂、谐振电容Cr2、谐振电感Lr2、变压器T2、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Waux1构成的虚拟受控电压源Vaux1、整流管Q23、整流管Q24和输出电容Co2;
及控制器101;
其中:开关管Q11的漏极接输入电压源VDC的正端,其源极接开关管Q12的漏极及谐振电容Cr1的一端,开关管Q12的源极接原边地,谐振电容Cr1的另一端接谐振电感Lr1的一端,谐振电感Lr1的另一端接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接原边地,变压器T1的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整流管Q13的源极,整流管Q13的漏极接输出电容Co1的正端,变压器T1的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变压器T1的第一副边绕组的异名端及输出电容Co1的负端,变压器T1的第二副边绕组的异名端接整流管Q14的源极,整流管Q14的漏极接输出电容Co1的正端;
开关管Q21的漏极接输入电压源VDC的正端,其源极接开关管Q22的漏极和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的异名端,开关管Q22的源极接原边地,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的同名端接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接谐振电感Lr2的一端,谐振电感Lr2的另一端接谐振电容Cr2的一端,谐振电容Cr2的另一端接原边地,变压器T2的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整流管Q23的源极,整流管Q23的漏极接输出电容Co2的正端,变压器T2的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变压器T2的第一副边绕组的异名端及输出电容Co2的负端,变压器T2的第二副边绕组的异名端接整流管Q24的源极,整流管Q24的漏极接输出电容Co2的正端;
输出电容Co1的输出端与输出电容Co2的输出端并联;
控制器101接收所述交错并联谐振器的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Vo_FB或总输出电流的反馈信号Io_FB、A相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反馈信号Io1_FB和B相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反馈信号Io2_FB,输出开关管Q11~Q22的驱动信号VG11~VG22;
其中,VG11和VG12为留有一定死区时间、占空比接近50%、两两互补的方波脉冲信号,VG21和VG22为留有一定死区时间、占空比接近50%、两两互补的方波脉冲信号;
控制器101根据接收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Vo_FB或总输出电流的反馈信号Io_FB,通过内部电压环或电流环调节A相和B相并联LLC谐振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同步变化来调节输出电压或者总输出电流;进一步,所述控制器101根据A相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反馈信号Io1_FB和B相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反馈信号Io2_FB之间的偏差,通过均流环调节B相LLC谐振变换器和A相LLC谐振变换器的驱动信号相位差,实现两相LLC谐振变换器输出电流均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均流的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相均流的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装置为两相均流的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装置,包括:
A相LLC谐振变换器:所述A相LLC谐振变换器包括开关管Q11和开关管Q12构成的开关桥臂、谐振电容Cr1、谐振电感Lr1,变压器T1、变压器T2的辅助绕组Waux2、整流管Q13、整流管Q14和输出电容Co1;
B相LLC谐振变换器:所述B相LLC谐振变换器包括开关管Q21和开关管Q22构成的开关桥臂、谐振电容Cr2、谐振电感Lr2,变压器T2、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Waux1、整流管Q23、整流管Q24和输出电容Co2;
及控制器101;
其中:开关管Q11的漏极接输入电压源VDC的正端,其源极接开关管Q12的漏极及变压器T2的辅助绕组Waux2的异名端,开关管Q12的源极接原边地,变压器T2的辅助绕组Waux2的同名端接变压器T1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变压器T1原边绕组的异名端接谐振电感Lr1的一端,谐振电感Lr1的另一端接谐振电容Cr1的一端,谐振电容Cr1的另一端接原边地,变压器T1的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整流管Q13的源极,整流管Q13的漏极接输出电容Co1的正端,变压器T1的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变压器T1的第一副边绕组的异名端及输出电容Co1的负端,变压器T1的第二副边绕组的异名端接整流管Q14的源极,整流管Q14的漏极接输出电容Co1的正端;
开关管Q21的漏极接输入电压源VDC的正端,其源极接开关管Q22的漏极和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的同名端,开关管Q22的源极接原边地,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的异名端接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的异名端接谐振电感Lr2的一端,谐振电感Lr2的另一端接谐振电容Cr2的一端,谐振电容Cr2的另一端接原边地,变压器T2的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整流管Q23的源极,整流管Q23的漏极接输出电容Co2的正端,变压器T2的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变压器T2的第一副边绕组的异名端及输出电容Co2的负端,变压器T2的第二副边绕组的异名端接整流管Q24的源极,整流管Q24的漏极接输出电容Co2的正端;
输出电容Co1的输出端与输出电容Co2的输出端并联;
控制器101接收所述交错并联谐振器的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Vo_FB或总输出电流的反馈信号Io_FB、A相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反馈信号Io1_FB和B相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反馈信号Io2_FB,输出开关管Q11~Q22的驱动信号VG11~VG2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高,董汉菁,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