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利军专利>正文

一种触控转换电磁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99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转换电磁铁机构,包括:壳体;控制器,设于壳体内,用于切换输出第一电流或第二电流;线圈,设于壳体内,缠绕于骨架;伸缩件,与骨架活动连接,用于连接外部加工件,于控制器输出第一电流时,伸缩件可相对骨架平移,于控制器输出第二电流时,伸缩件不动,保持住与骨架的相对位置;触发开关组件,与控制器相连,用于配合控制器实现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切换,其至少部分伸入骨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电子元件结合机械行程开关,通过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切换,第一电流值负责伸缩件的迅速吸合,第二电流保持长时间吸合的持续性,机械转换减少了因大电流不转换成小电流而导致各个元器件及线圈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转换电磁铁机构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触控转换电磁铁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通过控制器内部元器件通电源,由整流电路经可控管实现转换大小电流的目的。其存在以下缺陷,只能存在一种高电压或者一种低电压,高电压的持续时间很难准确控制,时间太短无法吸合,而长时间的高电压励磁电流又会把线圈损坏,如果只是低电压电流通过线圈时则没有足够的励磁电流将衔铁吸合,上述情况都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的触控转换电磁铁机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控转换电磁铁机构,包括:壳体;控制器,设于壳体内,用于切换输出第一电流或第二电流;线圈,设于壳体内,缠绕于骨架;伸缩件,与骨架活动连接,用于连接外部加工件,于控制器输出第一电流时,所述伸缩件可相对骨架平移,于控制器输出第二电流时,所述伸缩件不动,保持住与骨架的相对位置;触发开关组件,与控制器相连,用于配合控制器实现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切换,其至少部分伸入骨架内。本技术利用电子元件结合机械行程开关-触发开关组件,通过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切换,第一电流值较大负责伸缩件的迅速吸合,第二电流用来保持长时间吸合的持续性,机械转换大大减少了因大电流不转换成小电流而导致各个元器件及线圈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进一步的,所述触发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本体和与第一开关本体相连的连接件,所述第一开关本体垂直伸入所述骨架,所述连接件和壳体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触发开关组件包括第二开关本体,分别与第二开关本体、壳体相连的支架,及抵接于第二开关本体的延伸件,所述延伸件垂直伸入所述骨架。触发开关组件的选择多样,适配性更高,加工方便。进一步的,所述延伸件包括垂直伸入骨架抵接的主体部分,及设于主体部分端部、外径增大的凸缘,该凸缘与壳体相抵,且抵接于第二开关本体。延伸件解决了第二开关本体无法直接接触伸缩件的问题,保证触发开关组件和伸缩件的稳固接触;凸缘避免延伸件脱离第二开关本体进入骨架内。进一步的,所述骨架包括中空筒体,设于中空筒体端部的第一挡边,及与第一挡边平行的第二挡边,所述中空筒体的一端延伸突出第二挡边所在平面。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配合对线圈起到了限位作用,整体结构更加简洁、稳固。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控制器位于下壳体内,所述线圈位于上壳体内,该上壳体的侧壁开设有散热孔。壳体分为两部分,便于装配和检修;散热孔的设计避免线圈通电导致过热。进一步的,所述伸缩件外周设有可与上壳体端面相抵的卡环。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侧壁开设有出线孔。进一步的,所述伸缩件外壁贴合骨架内壁。伸缩件的外径和骨架内径适配,保证伸缩件稳固移动,避免产生偏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电子元件结合机械行程开关-触发开关组件,通过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切换,第一电流值较大负责伸缩件的迅速吸合,第二电流用来保持长时间吸合的持续性,机械转换大大减少了因大电流不转换成小电流而导致各个元器件及线圈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对伸缩件的控制更加稳定、有效,与外界的整个装置配合效果更佳;整体装配结构简单、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延伸件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一种触控转换电磁铁机构,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控制器2,线圈3,伸缩件5,及触发开关组件6;控制器2可以切换输出第一电流或第二电流,第一电流值远远大于第二电流值;线圈3缠绕在骨架4上,骨架4位于壳体1内;伸缩件5与骨架4活动连接,其一端可以与外部加工件连接,当控制器2输出较大的第一电流时,伸缩件5可以相对骨架4平移,当控制器2输出较小的第二电流时,伸缩件5停止不动,一直保持住与骨架4的相对位置;触发开关组件6则与控制器2相连,用于配合控制器2实现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之间的切换。具体的,触发开关组件6包括第一开关本体61和与其相连的连接件620,第一开关本体61垂直伸入骨架4内,从而实现触发开关组件6的至少部分伸入骨架4内。连接件620上带有外螺纹,其与壳体1螺纹连接。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本体61可以选用市面上的微动开关V-15-1CQ。控制器2中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切换输出为现有技术可以实现。如图5所示,骨架4包括中空柱形筒体41,垂直设置在中空筒体41端部的第一挡边42,及与第一挡边42平行的第二挡边43,该第二挡边43距离中空筒体41的另一端部还有一段距离,即中空筒体41的一端延伸突出第二挡边43所在平面。从而线圈3缠绕在第一挡边42和第二挡边43之间,伸缩件5则从中空筒体41的上端垂直伸入,其外径与中空筒体41的内径大致相等。为了避免伸缩件5过度伸入中空筒体41内,在伸缩件5的外周设置有卡环51,具体可以是在伸缩件5的外周形成外径缩小的颈部,卡环51固定卡设在颈部,卡环51可以与壳体1的上端面相抵,起到限位作用。为了便于装配,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控制器2位于下壳体12内,下壳体12的侧壁开设有出线孔121,与控制器2相连的电线可以从出线孔121穿出。线圈3和骨架4位于上壳体11内,上壳体11的侧壁开设有散热孔111。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控制器2输出第一电流,线圈3通电后,作为衔铁的伸缩件5沿着骨架4向下平移,直至接触并下压触发开关组件6的第一开关本体61,第一开关本体61和控制器2配合,将第一电流切换至电流值较小的第二电流,使得伸缩件5维持在切换电流时刻所保持的状态,即保持住伸缩件5与骨架4的相对位置,保持长时间的持续吸合,直至与伸缩件5相连的外部加工件,可以是冲床上的零部件,反向拉动伸缩件5,其拉力大于线圈3和骨架4作为磁轭对伸缩件5的吸引力,伸缩件5反向移动复位。不断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成加工。实施例二如图6-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触发开关组件6包括第二开关本体62,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转换电磁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n控制器(2),设于壳体(1)内,用于切换输出第一电流或第二电流;/n线圈(3),设于壳体(1)内,缠绕于骨架(4);/n伸缩件(5),与骨架(4)活动连接,用于连接外部加工件,于控制器(2)输出第一电流时,所述伸缩件(5)可相对骨架(4)平移,于控制器(2)输出第二电流时,所述伸缩件(5)不动,保持住与骨架(4)的相对位置;/n触发开关组件(6),与控制器(2)相连,用于配合控制器(2)实现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切换,其至少部分伸入骨架(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转换电磁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
控制器(2),设于壳体(1)内,用于切换输出第一电流或第二电流;
线圈(3),设于壳体(1)内,缠绕于骨架(4);
伸缩件(5),与骨架(4)活动连接,用于连接外部加工件,于控制器(2)输出第一电流时,所述伸缩件(5)可相对骨架(4)平移,于控制器(2)输出第二电流时,所述伸缩件(5)不动,保持住与骨架(4)的相对位置;
触发开关组件(6),与控制器(2)相连,用于配合控制器(2)实现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切换,其至少部分伸入骨架(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转换电磁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组件(6)包括第一开关本体(61)和与第一开关本体(61)相连的连接件(620),所述第一开关本体(61)垂直伸入所述骨架(4),所述连接件(620)和壳体(1)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转换电磁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组件(6)包括第二开关本体(62),分别与第二开关本体(62)、壳体(1)相连的支架(63),及抵接于第二开关本体(62)的延伸件(64),所述延伸件(64)垂直伸入所述骨架(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雷利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