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超专利>正文

一种变电站用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97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一种变电站用变压器,包括一号浸油腔、一号冷却腔、二号浸油腔和二号冷却腔,所述一号浸油腔内部相通连接有一号冷却腔,所述一号浸油腔一侧设置有一号风机面板,所述一号风机面板下方设置有二号风机面板,所述一号风机面板和二号风机面板一侧设置有二号浸油腔,所述二号浸油腔内部相通连接有二号冷却腔;所述一号浸油腔下方连接有二号循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设置的一号动力管、一号循环泵、二号循环管和二号循环泵,能够将一号浸油腔和二号浸油腔中的冷却油抽取至一号冷却管和二号冷却管内部,在一号风机和二号风机的作用下,将冷却油进行冷却,以增加冷却油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用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用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用来变换交流电压、电流而传输交流电能的一种静止的电器设备;它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实现电能传递的;变压器就其用途可分为电力变压器、试验变压器、仪用变压器及特殊用途的变压器:电力变压器是电力输配电、电力用户配电的必要设备;试验变压器对电器设备进行耐压试验的设备;仪用变压器作为配电系统的电气测量、继电保护之用;特殊用途的变压器有冶炼用电炉变压器、电焊变压器、电解用整流变压器、小型调压变压器等;一般来说,变压器的散热是仅仅依靠冷却油和冷却腔进行散热操作,在炎热的夏天冷却降温效果较差,无法达到变压器的冷却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变电站用变压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变电站用变压器,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设置的一号动力管、一号循环泵、二号循环管和二号循环泵,能够将一号浸油腔和二号浸油腔中的冷却油抽取至一号冷却管和二号冷却管内部,在一号风机和二号风机的作用下,将冷却油进行冷却,以增加冷却油的散热效果。(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用变压器,包括一号浸油腔、一号冷却腔、二号浸油腔和二号冷却腔,所述一号浸油腔内部相通连接有一号冷却腔,所述一号浸油腔一侧设置有一号风机面板,所述一号风机面板下方设置有二号风机面板,所述一号风机面板和二号风机面板一侧设置有二号浸油腔,所述二号浸油腔内部相通连接有二号冷却腔;所述一号浸油腔下方连接有二号循环管,所述二号风机面板内部设置有二号冷却管,所述二号冷却管上方连接有二号回流管,所述二号冷却管表面连接有二号散热鳍片,所述二号冷却腔上方连接有一号动力管,所述一号动力管一端连接有一号冷却管,所述一号冷却管一端连接有一号回流管,所述一号冷却管表面连接有一号散热鳍片。优选的,所述二号循环管中段设置有二号循环泵。优选的,所述一号风机面板表面设置有一号风机。优选的,所述二号风机面板表面设置有二号风机。优选的,所述一号动力管中段设置有一号循环泵。优选的,所述二号回流管一端与一号浸油腔连接,所述一号回流管一端与二号浸油腔连接。优选的,所述一号浸油腔和二号浸油腔内部均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下方连接有绕组,所述绕组表面设置有铁芯,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接线柱。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的一号动力管、一号循环泵、二号循环管和二号循环泵,能够将一号浸油腔和二号浸油腔中的冷却油抽取至一号冷却管和二号冷却管内部,在一号风机和二号风机的作用下,将冷却油进行冷却,以增加冷却油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的一号散热鳍片和二号散热鳍片,能够增加冷却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冷却油的冷却效率,通过设置的一号冷却腔和二号冷却腔,能够增加一号浸油腔和二号浸油腔本身的散热能力,以巩固变压器的散热效果,一号浸油腔内部的冷却油在经过二号散热鳍片的冷却后,经由二号回流管重新流入一号浸油腔,二号浸油腔内部的冷却油在经过一号散热鳍片的冷却后,经由一号回流管重新流入二号浸油腔,至此完成冷却油的冷却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风机面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号浸油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绕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号浸油腔;2、一号冷却腔;3、二号浸油腔;4、二号冷却腔;5、一号风机面板;6、一号风机;7、二号风机面板;8、二号风机;9、一号动力管;10、一号循环泵;11、二号循环管;12、二号循环泵;13、一号冷却管;14、一号散热鳍片;15、一号回流管;16、二号冷却管;17、二号散热鳍片;18、二号回流管;19、支架;20、接线柱;21、铁芯;22、绕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变电站用变压器,包括一号浸油腔1、一号冷却腔2、二号浸油腔3和二号冷却腔4,所述一号浸油腔1内部相通连接有一号冷却腔2,所述一号浸油腔1一侧设置有一号风机面板5,所述一号风机面板5下方设置有二号风机面板7,所述一号风机面板5和二号风机面板7一侧设置有二号浸油腔3,所述二号浸油腔3内部相通连接有二号冷却腔4;所述一号浸油腔1下方连接有二号循环管11,所述二号风机面板7内部设置有二号冷却管16,所述二号冷却管16上方连接有二号回流管18,所述二号冷却管16表面连接有二号散热鳍片17,所述二号冷却腔4上方连接有一号动力管9,所述一号动力管9一端连接有一号冷却管13,所述一号冷却管13一端连接有一号回流管15,所述一号冷却管13表面连接有一号散热鳍片14。本实施例中,所述二号循环管11中段设置有二号循环泵12,所述一号动力管9中段设置有一号循环泵10,所述一号风机面板5表面设置有一号风机6,所述二号风机面板7表面设置有二号风机8,所述二号回流管18一端与一号浸油腔1连接,所述一号回流管15一端与二号浸油腔3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的一号动力管9、一号循环泵10、二号循环管11和二号循环泵12,能够将一号浸油腔1和二号浸油腔3中的冷却油抽取至一号冷却管13和二号冷却管16内部,在一号风机6和二号风机8的作用下,将冷却油进行冷却,以增加冷却油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的一号散热鳍片14和二号散热鳍片17,能够增加冷却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冷却油的冷却效率,通过设置的一号冷却腔2和二号冷却腔4,能够增加一号浸油腔1和二号浸油腔3本身的散热能力,以巩固变压器的散热效果,一号浸油腔1内部的冷却油在经过二号散热鳍片17的冷却后,经由二号回流管18重新流入一号浸油腔1,二号浸油腔3内部的冷却油在经过一号散热鳍片14的冷却后,经由一号回流管15重新流入二号浸油腔3,至此完成冷却油的冷却操作。如图3-4所示,所述一号浸油腔1和二号浸油腔3内部均设置有支架19,所述支架19下方连接有绕组22,所述绕组22表面设置有铁芯21,所述支架19上方设置有接线柱20。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一号动力管9、一号循环泵10、二号循环管11和二号循环泵12,能够将一号浸油腔1和二号浸油腔3中的冷却油抽取至一号冷却管13和二号冷却管16内部,在一号风机6和二号风机8的作用下,将冷却油进行冷却,以增加冷却油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的一号散热鳍片14和二号散热鳍片17,能够增加冷却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冷却油的冷却效率,通过设置的一号冷却腔2和二号冷却腔4,能够增加一号浸油腔1和二号浸油腔3本身的散热能力,以巩固变压器的散热效果,一号浸油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用变压器,包括一号浸油腔(1)、一号冷却腔(2)、二号浸油腔(3)和二号冷却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浸油腔(1)内部相通连接有一号冷却腔(2),所述一号浸油腔(1)一侧设置有一号风机面板(5),所述一号风机面板(5)下方设置有二号风机面板(7),所述一号风机面板(5)和二号风机面板(7)一侧设置有二号浸油腔(3),所述二号浸油腔(3)内部相通连接有二号冷却腔(4);/n所述一号浸油腔(1)下方连接有二号循环管(11),所述二号风机面板(7)内部设置有二号冷却管(16),所述二号冷却管(16)上方连接有二号回流管(18),所述二号冷却管(16)表面连接有二号散热鳍片(17),所述二号冷却腔(4)上方连接有一号动力管(9),所述一号动力管(9)一端连接有一号冷却管(13),所述一号冷却管(13)一端连接有一号回流管(15),所述一号冷却管(13)表面连接有一号散热鳍片(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用变压器,包括一号浸油腔(1)、一号冷却腔(2)、二号浸油腔(3)和二号冷却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浸油腔(1)内部相通连接有一号冷却腔(2),所述一号浸油腔(1)一侧设置有一号风机面板(5),所述一号风机面板(5)下方设置有二号风机面板(7),所述一号风机面板(5)和二号风机面板(7)一侧设置有二号浸油腔(3),所述二号浸油腔(3)内部相通连接有二号冷却腔(4);
所述一号浸油腔(1)下方连接有二号循环管(11),所述二号风机面板(7)内部设置有二号冷却管(16),所述二号冷却管(16)上方连接有二号回流管(18),所述二号冷却管(16)表面连接有二号散热鳍片(17),所述二号冷却腔(4)上方连接有一号动力管(9),所述一号动力管(9)一端连接有一号冷却管(13),所述一号冷却管(13)一端连接有一号回流管(15),所述一号冷却管(13)表面连接有一号散热鳍片(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王艳杨宏强康梦阳
申请(专利权)人:王超王艳杨宏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