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577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纤通信设备的生产及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纤穿管组件,每个光纤穿管组件包括盖板以及底座;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平面磁性定位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两个端口设置为第一V形端口,且所述第一V形端口的半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侧面磁性定位孔以及一个侧面磁铁;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规格相同,当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扣合时,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共同形成圆柱形的光纤准直孔,所述第一V形端口与所述第二V形端口形成两个漏斗状引导孔。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光纤器件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设备的生产及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
技术介绍
光纤通信系统需使用众多的光纤器件,其中很多光纤器件必须在裸光纤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加工,然后穿入护套管中进行保护。目前市场都是人工进行光纤穿管,裸光纤的直径只有0.25毫米要穿入内径0.4~0.5毫米的护套管中,对员工的视力和手的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并且效率很低,占用了大量的生产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出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所述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纤穿管组件,每个光纤穿管组件包括盖板以及底座;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平面磁性定位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两个端口设置为第一V形端口,且所述第一V形端口的半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侧面磁性定位孔以及一个侧面磁铁;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盖板的磁性定位孔的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平面磁铁,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两个端口设置为第二V形端口,且所述第二V形端口的半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侧面磁性定位孔以及一个侧面磁铁;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规格相同,当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扣合时,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共同形成圆柱形的光纤准直孔,所述第一V形端口与所述第二V形端口形成两个漏斗状引导孔。可选地,所述两个漏斗状引导孔分为微孔护套管引导孔和光纤引导孔,所述微孔护套管引导孔与所述光纤准直孔之间设置有圆柱形的微孔护套管准直孔;所述微孔护套管引导孔的最小直径与所述微孔护套管准直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微孔护套管准直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光纤准直孔的直径,所述光纤准直孔的直径与所述光纤引导孔的最小直径相同。可选地,所述光纤准直孔的孔径设置在0.24mm~0.40mm范围内。可选地,所述微孔护套管准直孔的孔径设置在0.80mm~0.10mm范围内。可选地,所述微孔护套管引导孔的开口角度为60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该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采用上下两个V形端口组合成漏斗形引导孔的结构,可快速将光纤和微孔护套管进行精密对准,同时该装置设计了磁性吸合的功能可以将多组光纤穿管组件进行组合,从而实现多光纤批量穿纤,进而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光纤穿管工艺,并极大的降低了生产难度,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对员工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解决了传统纯手工光纤穿管效率低、成本高、大量年轻员工招募难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穿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该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纤穿管组件1,多个光纤穿管组件1可以通过侧面磁铁以及侧面磁性定位孔的配合进行组合,如图2所示,每个光纤穿管组件1包括盖板2以及底座3。盖板2上设置有平面磁性定位孔4以及平面磁铁9,盖板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5,第一导向槽5的两个端口设置为第一V形端口6,且第一V形端口6的半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盖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侧面磁性定位孔7以及一个侧面磁铁8。如图3所示,底座3上与盖板2的平面磁性定位孔4的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平面磁性定位孔4以及平面磁铁9,底座3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0,第二导向槽10的两个端口设置为第二V形端口11,且第二V形端口11的半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底座3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侧面磁性定位孔12以及一个侧面磁铁13。优选地,盖板与底座的结构相同。如图4所示,第一导向槽5与第二导向槽10的规格相同,当盖板2与底座3扣合时,第一导向槽5与第二导向槽10共同形成圆柱形的光纤准直孔14,第一V形端口6与第二V形端口10形成两个漏斗状引导孔。可选地,两个漏斗状引导孔分为微孔护套管引导孔15和光纤引导孔16,微孔护套管引导孔16与光纤准直孔14之间设置有圆柱形的微孔护套管准直孔17。微孔护套管引导孔15的最小直径与微孔护套管准直孔17的直径相同,微孔护套管准直孔17的直径大于光纤准直孔14的直径,光纤准直孔14的直径与光纤引导孔16的最小直径相同。可选地,光纤准直孔14的孔径设置在0.24mm~0.40mm范围内;可选地,微孔护套管准直孔17的孔径设置在0.80mm~0.10mm范围内;可选地,微孔护套管引导孔15的开口角度为60度。在对本技术中的一个光纤穿管组件1的盖板2以及底座3进行组装时,将盖板2放置在底座3上方,通过盖板2的平面磁性定位孔4以及底座3的平面磁铁的吸合作用,使得盖板2紧固扣合在底座3上,且无需用户手动对准即可准确安装。在使用一个光纤穿管组件1进行光纤穿管时,先将微孔护套管18通过微孔护套管引导孔16插入微孔护套管准直孔17内,然后将光纤19通过光纤引导孔16穿过光纤准直孔14,即可穿入微孔护套管18内。在对本技术中的多个光纤穿管组件1进行组合时,可以先将每个光纤穿管组件1的盖板2以及底座3组装好,然后将多个光纤穿管组件1通过侧面磁铁以及侧面磁性定位孔的吸合作用组合起来;也可以先将多个光纤穿管组件1的底座3通过侧面磁铁以及侧面磁性定位孔的吸合作用组合起来,将多个光纤穿管组件1的盖板2通过侧面磁铁以及侧面磁性定位孔的吸合作用组合起来,然后将一排盖板2扣合在一排底座3上,通过平面磁铁和平面磁性定位孔4的吸合作用,使得一排盖板2与一排底座3组合起来,两种方式均可实现多个光纤穿管组件1的组合。在使用多个光纤穿管组件1批量将光纤穿入微孔护套管时,如图1所示,将组合好的多个光纤穿管组件1设置在光纤器件20的微孔护套管的出口位置,将光纤穿管组件1的微孔护套管引导孔朝向微孔护套管的出口位置,将多根光纤分别穿入一个光纤引导孔中,并穿过光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纤穿管组件,每个光纤穿管组件包括盖板以及底座;/n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平面磁性定位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两个端口设置为第一V形端口,且所述第一V形端口的半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侧面磁性定位孔以及一个侧面磁铁;/n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盖板的磁性定位孔的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平面磁铁,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两个端口设置为第二V形端口,且所述第二V形端口的半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侧面磁性定位孔以及一个侧面磁铁;/n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规格相同,当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扣合时,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共同形成圆柱形的光纤准直孔,所述第一V形端口与所述第二V形端口形成两个漏斗状引导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穿管用对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纤穿管组件,每个光纤穿管组件包括盖板以及底座;
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平面磁性定位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两个端口设置为第一V形端口,且所述第一V形端口的半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侧面磁性定位孔以及一个侧面磁铁;
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盖板的磁性定位孔的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平面磁铁,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两个端口设置为第二V形端口,且所述第二V形端口的半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侧面磁性定位孔以及一个侧面磁铁;
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规格相同,当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扣合时,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共同形成圆柱形的光纤准直孔,所述第一V形端口与所述第二V形端口形成两个漏斗状引导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福林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艾之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