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线路末端感知终端和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573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线路末端感知终端和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桩头,所述安装框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内腔设有对拉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备壳体、显示屏、蜂鸣器、安装框、定位螺母、连接桩头、安装板、定位框、移动杆、弧形螺套、驱动把、螺块和对拉螺杆,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线路监测装置不具备连接稳定快捷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设备与待监测线路的连接费时费力,且连接桩头与导线的连接不稳定,易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不利于监测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线路末端感知终端和线路状态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路监测装置
,具体为一种配电线路末端感知终端和线路状态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线路末端感知终端和线路状态监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监测设备进行监控,现有市场上的线路监测装置不具备连接稳定快捷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设备与待监测线路的连接费时费力,且连接桩头与导线的连接不稳定,易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不利于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线路末端感知终端和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具备连接稳定快捷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线路监测装置不具备连接稳定快捷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设备与待监测线路的连接费时费力,且连接桩头与导线的连接不稳定,易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不利于监测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线路末端感知终端和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桩头,所述安装框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内腔设有对拉螺杆,所述对拉螺杆的一侧贯穿定位框并固定连接有驱动把,所述对拉螺杆的另一侧通过轴承与定位框的连接处活动连接,所述对拉螺杆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块,所述螺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顶部贯穿定位框和安装板并延伸至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移动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桩头配合使用的弧形螺套,所述弧形螺套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优选的,所述设备壳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设备壳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设备壳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蜂鸣器。优选的,所述螺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定位框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杆配合使用的滑槽。优选的,所述定位框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对拉螺杆配合使用的防护圈,且防护圈的厚度为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备壳体、显示屏、蜂鸣器、安装框、定位螺母、连接桩头、安装板、定位框、移动杆、弧形螺套、驱动把、螺块和对拉螺杆,可使装置达到连接稳定快捷的功能,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线路监测装置不具备连接稳定快捷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设备与待监测线路的连接费时费力,且连接桩头与导线的连接不稳定,易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不利于监测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问题。2、通过防滑垫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设备在使用时出现滑动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设备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显示屏和蜂鸣器的使用,能够更加方便使用者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查看,发生异常可及时报警对工作人员进行警示;通过滑杆和滑槽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螺块在移动时出现卡滞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螺块移动时的流畅性;通过防护圈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对拉螺杆在转动时出现异常磨损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对拉螺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定位螺母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定位框剖视图。图中:1、设备壳体;2、显示屏;3、蜂鸣器;4、安装框;5、支撑腿;6、定位螺母;7、连接桩头;8、安装板;9、定位框;10、移动杆;11、弧形螺套;12、驱动把;13、螺块;14、滑杆;15、滑槽;16、对拉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的设备壳体1、显示屏2、蜂鸣器3、安装框4、支撑腿5、定位螺母6、连接桩头7、安装板8、定位框9、移动杆10、弧形螺套11、驱动把12、螺块13、滑杆14、滑槽15和对拉螺杆1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请参阅图1-4,一种配电线路末端感知终端和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包括设备壳体1,设备壳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5,支撑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通过防滑垫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设备在使用时出现滑动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设备使用时的稳定性,设备壳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4,安装框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安装板8,安装板8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桩头7,安装框4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框9,定位框9的内腔设有对拉螺杆16,对拉螺杆16的一侧贯穿定位框9并固定连接有驱动把12,对拉螺杆16的另一侧通过轴承与定位框9的连接处活动连接,定位框9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对拉螺杆16配合使用的防护圈,且防护圈的厚度为2mm,通过防护圈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对拉螺杆16在转动时出现异常磨损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对拉螺杆16的使用寿命,对拉螺杆16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块13,螺块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14,定位框9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杆14配合使用的滑槽15,通过滑杆14和滑槽15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螺块13在移动时出现卡滞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螺块13移动时的流畅性,螺块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0,移动杆10的顶部贯穿定位框9和安装板8并延伸至安装板8的顶部,移动杆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桩头7配合使用的弧形螺套11,弧形螺套1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6,设备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2,设备壳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蜂鸣器3,通过显示屏2和蜂鸣器3的使用,能够更加方便使用者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查看,发生异常可及时报警对工作人员进行警示。使用时,使用者将待连接导线缠绕在连接桩头7的表面位置,使用者对驱动把12进行转动带动对拉螺杆16进行转动,通过对拉螺杆16的转动带动螺块13进行移动,通过螺块13的移动带动移动杆10进行移动,通过移动杆10的移动带动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线路末端感知终端和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包括设备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4),所述安装框(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桩头(7),所述安装框(4)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框(9),所述定位框(9)的内腔设有对拉螺杆(16),所述对拉螺杆(16)的一侧贯穿定位框(9)并固定连接有驱动把(12),所述对拉螺杆(16)的另一侧通过轴承与定位框(9)的连接处活动连接,所述对拉螺杆(16)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块(13),所述螺块(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0),所述移动杆(10)的顶部贯穿定位框(9)和安装板(8)并延伸至安装板(8)的顶部,所述移动杆(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桩头(7)配合使用的弧形螺套(11),所述弧形螺套(1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线路末端感知终端和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包括设备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4),所述安装框(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桩头(7),所述安装框(4)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框(9),所述定位框(9)的内腔设有对拉螺杆(16),所述对拉螺杆(16)的一侧贯穿定位框(9)并固定连接有驱动把(12),所述对拉螺杆(16)的另一侧通过轴承与定位框(9)的连接处活动连接,所述对拉螺杆(16)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块(13),所述螺块(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0),所述移动杆(10)的顶部贯穿定位框(9)和安装板(8)并延伸至安装板(8)的顶部,所述移动杆(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桩头(7)配合使用的弧形螺套(11),所述弧形螺套(1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跃良吴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斯博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