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冲压成型性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572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板材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控制冲压成型性的方法及装置,包括:确定目标工件的极限塑性应变值;建立冲压仿真模型,并根据冲压仿真模型对目标工件的冲压过程进行仿真,获得仿真工件;若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大于极限塑性应变值,则降低拉延筋的高度,获得拉延筋基于变化的塑性应变值的运动轨迹;若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小于极限塑性应变值,则提高拉延筋的高度,获得拉延筋基于变化的塑性应变值的运动轨迹;对仿真工件的成型性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若满足预设合格条件,则根据运动轨迹对目标工件进行实体实验和/或实体生产;若不满足预设合格条件,则对极限塑性应变值进行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工件的成型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冲压成型性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板材冲压
,尤其涉及控制冲压成型性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板料冲压成型的过程中,会存在诸多成型缺陷,如过度减薄、破裂、起皱和回弹等等。为了避免冲压成型缺陷,可以通过调整冲压工艺参数和模具的几何参数来改善,但是,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并且,若在零件冲压过程中同时发生破裂和起皱的情况,无法通过调整冲压工艺参数和模具的几何参数来同时改善这两种成型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控制冲压成型性的方法及装置。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冲压成型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工件的极限塑性应变值;建立冲压仿真模型,并根据所述冲压仿真模型对所述目标工件的冲压过程进行仿真,获得仿真工件;其中,在仿真过程中,判断所述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是否大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大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则降低拉延筋的高度,直至所述仿真工件的塑性应变值等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并获得所述拉延筋基于变化的塑性应变值的运动轨迹;若所述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小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则提高拉延筋的高度,直至所述仿真工件的塑性应变值等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并获得所述拉延筋基于变化的塑性应变值的运动轨迹;对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若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满足预设合格条件,则根据所述运动轨迹对所述目标工件进行实体实验和/或实体生产;若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不满足所述预设合格条件,则对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进行调整。优选的,所述建立冲压仿真模型,包括:基于所述目标工件的几何形状、材料和冲压控制参数,建立所述冲压仿真模型,其中,所述冲压仿真模型中与拉延筋高度相关的参数设定为可变化。优选的,所述对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进行检测,包括:对所述仿真工件的最大减薄率、厚度均匀性、成型极限值和回弹量中的至少一种参数进行检测。优选的,所述对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进行调整,包括:若所述最大减薄率超过预设合格最大减薄率,则降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最大减薄率低于所述预设合格最大减薄率,则增加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厚度均匀性超过预设合格厚度均匀性,则增加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厚度均匀性低于预设合格厚度均匀性,则降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成型极限值超过预设合格成型极限值,则降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成型极限值低于预设合格成型极限值,则增加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回弹量超过预设合格回弹量,则增加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回弹量低于预设合格回弹量,则降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优选的,所述确定目标工件的极限塑性应变值,包括:基于所述目标工件的强度和延伸率,确定所述目标工件的极限塑性应变值。优选的,所述降低拉延筋的高度,包括:分段式逐级降低所述拉延筋的高度;所述提高拉延筋的高度,包括:分段式逐级提高所述拉延筋的高度。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冲压成型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工件的极限塑性应变值;建立模块,用于建立冲压仿真模型,并根据所述冲压仿真模型对所述目标工件的冲压过程进行仿真,获得仿真工件;其中,在仿真过程中,判断所述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是否大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大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则降低拉延筋的高度,直至所述仿真工件的塑性应变值等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并获得所述拉延筋基于变化的塑性应变值的运动轨迹;若所述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小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则提高拉延筋的高度,直至所述仿真工件的塑性应变值等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并获得所述拉延筋基于变化的塑性应变值的运动轨迹;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满足预设合格条件,则根据所述运动轨迹对所述目标工件进行实体实验和/或实体生产;若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不满足所述预设合格条件,则对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进行调整。优选的,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工件的几何形状、材料和冲压控制参数,建立所述冲压仿真模型,其中,所述冲压仿真模型中与拉延筋高度相关的参数设定为可变化。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前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在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冲压成型性的方法中,首先,确定目标工件的极限塑性应变值。接着。建立冲压仿真模型,并根据冲压仿真模型对目标工件的冲压过程进行仿真,获得仿真工件。在仿真过程中,判断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是否大于极限塑性应变值;若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大于极限塑性应变值,则降低拉延筋的高度,直至仿真工件的塑性应变值等于极限塑性应变值,并获得拉延筋基于变化的塑性应变值的运动轨迹;若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小于极限塑性应变值,则提高拉延筋的高度,直至仿真工件的塑性应变值等于极限塑性应变值,并获得拉延筋基于变化的塑性应变值的运动轨迹。然后,对仿真工件的成型性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表明仿真工件的成型性满足预设合格条件,则根据运动轨迹对目标工件进行实体实验和/或实体生产;若检测结果表明仿真工件的成型性不满足预设合格条件,则对极限塑性应变值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通过先建立冲压仿真模型,再在冲压仿真模型中通过调节拉延筋高度的方式,对仿真工件的成型性进行调整,最终确定出能够使目标工件满足预设合格条件的拉延筋调节运动轨迹,利用该运动轨迹对目标工件进行实体实验和/或实体生产,能够保证得到满足预设合格条件的目标工件,提高了工件的成型性,避免工件产生冲压成型缺陷。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图形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制冲压成型性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制冲压成型性的装置的结构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冲压成型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确定目标工件的极限塑性应变值;/n建立冲压仿真模型,并根据所述冲压仿真模型对所述目标工件的冲压过程进行仿真,获得仿真工件;其中,在仿真过程中,判断所述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是否大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大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则降低拉延筋的高度,直至所述仿真工件的塑性应变值等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并获得所述拉延筋基于变化的塑性应变值的运动轨迹;若所述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小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则提高拉延筋的高度,直至所述仿真工件的塑性应变值等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并获得所述拉延筋基于变化的塑性应变值的运动轨迹;/n对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n若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满足预设合格条件,则根据所述运动轨迹对所述目标工件进行实体实验和/或实体生产;若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不满足所述预设合格条件,则对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进行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冲压成型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工件的极限塑性应变值;
建立冲压仿真模型,并根据所述冲压仿真模型对所述目标工件的冲压过程进行仿真,获得仿真工件;其中,在仿真过程中,判断所述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是否大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大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则降低拉延筋的高度,直至所述仿真工件的塑性应变值等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并获得所述拉延筋基于变化的塑性应变值的运动轨迹;若所述仿真工件的当前塑性应变值小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则提高拉延筋的高度,直至所述仿真工件的塑性应变值等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并获得所述拉延筋基于变化的塑性应变值的运动轨迹;
对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进行检测,获得检测结果;
若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满足预设合格条件,则根据所述运动轨迹对所述目标工件进行实体实验和/或实体生产;若所述检测结果表明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不满足所述预设合格条件,则对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冲压仿真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工件的几何形状、材料和冲压控制参数,建立所述冲压仿真模型,其中,所述冲压仿真模型中与拉延筋高度相关的参数设定为可变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仿真工件的成型性进行检测,包括:
对所述仿真工件的最大减薄率、厚度均匀性、成型极限值和回弹量中的至少一种参数进行检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进行调整,包括:
若所述最大减薄率超过预设合格最大减薄率,则降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最大减薄率低于所述预设合格最大减薄率,则增加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
若所述厚度均匀性超过预设合格厚度均匀性,则增加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厚度均匀性低于预设合格厚度均匀性,则降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
若所述成型极限值超过预设合格成型极限值,则降低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成型极限值低于预设合格成型极限值,则增加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
若所述回弹量超过预设合格回弹量,则增加所述极限塑性应变值;若所述回弹量低于预设合格回弹量,则降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闻宇杨建炜姚野郑学斌王宝川张永强郝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