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67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2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驱动机构,用以承载一光学元件,包括:一底座,包括多个第一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至少一凹槽;一外框,包括多个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二侧壁上形成至少一开口,其中该外框和该底座构成一中空框体,且该开口对应该凹槽;一活动部,设置于该中空框体中;一驱动模块,设置于该中空框体中,以驱动该活动部相对该底座移动;以及一粘贴元件,容置于该开口和该凹槽中,并沿所述第一侧壁延伸,其中该粘贴元件设置于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之间,且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平行该光学元件的一光轴。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可避免异物入侵并增加粘贴面积。

Driving mechanism

The disclosure provides a driving mechanism for carrying an optical element, comprising: a bas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first side walls, and at least one groove is formed on the first side wall; An outer fram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second side walls, and at least one opening is formed on the second side wall, wherein the outer frame and the base form a hollow frame, and the opening corresponds to the groove; A movable part arranged in the hollow frame; A driving module arranged in the hollow frame to drive the moving part to move relative to the base; And an adhesive element contained in the opening and the groove and extending along the first side wall, wherein the adhesive elem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side wall and the second side wall, and the first side wall and the second side wall are parallel to an optical axis of the optical element.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is that the invasion of foreign matters can be avoided and the bonding area can be incr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机构本申请是申请人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日为2018年5月10日,申请号为201810443890.1,专利技术名称为“驱动机构”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公开涉及一种驱动机构。更具体地来说,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以驱动一光学元件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数码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在一些电子装置中,为了使照相镜头的焦距可调整,因此配置了电磁驱动机构(例如音圈马达)来移动镜头。然而,随着电子装置小型化的需求,如何使电磁驱动机构内部零件的配置更有效率以节省空间开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点,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动一光学元件,包括一外壳、一中空的框架、一承载件以及一驱动组件。前述中空的框架固定于外壳上并且具有一止挡面,前述承载件活动地设置于外壳内,用以承载前述光学元件。前述驱动组件设置于外壳内,用以驱动承载件和光学元件相对于框架沿光学元件的一光轴方向移动,其中前述止挡面平行于前述光轴,用以和前述承载件接触并限制前述承载件于一极限位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动一光学元件,包括一固定模块、用以承载前述光学元件的一承载件、一驱动组件以及一弹性元件。前述驱动组件可驱使前述承载件和前述光学元件相对于前述固定模块移动。前述弹性元件连接前述承载件与固定模块,其中弹性元件具有一连接部、一端部以及一狭窄部,前述连接部连接承载件,前述端部以焊接或熔接的方式电性连接驱动组件,且前述狭窄部连接前述端部以及连接部。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包括外框、承载座及驱动模块。承载座设置在外框中,用以承载光学元件。驱动模块设置在外框中,用以驱动承载座。其中外框大抵为四边形且包括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且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磁驱动组件,卷绕于承载座的外周。第一电磁驱动组件具有第一段部及一第二段部,第一段部大抵平行第一侧边,第二段部大抵平行第二侧边,第一段部与第一侧边的距离不等于第二段部与第二侧边的距离。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包括一底座、一承载座、一驱动组件以及一阻尼件。底座包含多个定位件。承载座设置于底座上,且承载一光学元件,其中定位件相较于承载座远离光学元件的一光轴。驱动组件驱动承载座相对于底座移动。阻尼件设置于定位件与承载座之间,且直接接触定位件与承载座。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包括一外框、一承载座、以及一驱动模块。外框包括一定位元件,连接于外框的一上表面。承载座设置在外框中,用以承载一光学元件。上表面与通过光学元件的一光轴垂直。驱动模块设置在外框以及承载座之间,用以驱动承载座相对外框移动。上述定位元件朝向承载座延伸,并包括连接于上表面的一连接部、以及连接于连接部的一定位部。定位部的宽度大于连接部的宽度,且定位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承载座的一限位槽内。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包括一外框、一承载座、以及一驱动模块。承载座设置在外框中,且包括一承载本体、一第一止动元件以及一第二止动元件。承载本体用以承载一光学元件。第一止动元件设置于承载本体上,且用以限制承载本体于一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第二止动元件设置于承载本体上,且用以限制承载本体于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范围。驱动模块设置在外框中,且用以驱动承载座相对外框移动。第一方向平行于通过光学元件的一光轴,且第一止动元件比第二止动元件靠近外框的一顶部。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包括一承载座、一镜片、一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一弹性元件。承载座具有一侧壁,且镜片设置于承载座中。第一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承载座上。前述侧壁设置于镜片和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之间,且镜片和第一电磁驱动组件接触此侧壁。第一弹性元件连接承载座和固定部。当沿镜片的一光轴方向观察时,第一弹性元件的至少部分与前述侧壁重叠。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用以承载一光学元件,包括一底座、一外框、一活动部、一驱动模块、以及一粘贴元件。底座包括多个第一侧壁,且第一侧壁上形成至少一凹槽。外框包括多个第二侧壁,且第二侧壁上形成至少一开口,其中外框和底座构成一中空框体,且开口对应于凹槽。活动部和驱动模块设置中空框体中,驱动模块可驱动活动部相对底座移动。粘贴元件容置于开口和凹槽中,并沿第一侧壁延伸,其中粘贴元件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且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平行光学元件的一光轴。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动一光学元件,其主要包括一外壳、一框架、一承载件以及一驱动组件。前述框架固定于外壳上,并形成有邻接外壳的一内凹面,其中前述内凹面面朝外壳且不接触外壳。前述承载件活动地设置于外壳内,用以承载前述光学元件。前述驱动组件设置于外壳内,用以驱动前述承载件和光学元件相对于前述框架移动。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内凹面可为一斜面,且前述斜面相对于光学元件的一光轴形成一倾斜角。本公开提供一种驱动结构,该驱动机构可于承载座中设置多个止动元件,借此分散承载座对于外框或底座的碰撞力量以保护驱动机构,并可增加承载座的强度。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两边不等长的驱动机构。通过这种配置方式,可有效的利用驱动机构内部的空间,达到机构微型化的效果。此外,驱动机构内的弹性元件中具有不同构造的弦线,从而可允许两边不对称的驱动机构存在。本公开提供一种具有设置于定位件与承载座之间,且直接接触前述两者的阻尼件的驱动机构,借此可提升驱动机构的稳定性。此外,本公开亦提供一种具有沟槽的定位件的驱动机构,借此可增加粘着剂的接触面积,提升接着强度。本公开的驱动机构可通过定位元件的设计减少污染颗粒的产生。通过回避槽可让弹性元件能位于外框内。此外,通过防尘环的设计减少污染颗粒掉落至光学元件上。再者,本公开可通过承载座的设计避免弹性元件的变形部碰触到承载座。本公开提供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动一光学元件,其中通过在框架上形成相对于光轴倾斜的斜面,或者在框架或底座上形成用以容纳和引导胶水的结构,可避免组装时胶水溢流而导致驱动机构损坏。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前述框架上设置导磁构件,以提升磁铁和线圈之间的电磁驱动力并增加驱动机构整体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为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1表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镜头模块的分解图。图1-2表示图1-1中的镜头模块于组装后省略光学元件1-E的示意图。图1-3表示沿图1-2中的线段1A1-1A1的剖视图。图1-4表示图1-2的驱动机构省略外壳1-H后的示意图。图1-5、1-6表示图1-4中的框架1-F的示意图。图1-7表示图1-2的驱动机构省略外壳1-H和电路板1-P后的示意图。图1-8表示沿图1-2中的线段1A2-1A2的剖视图。图1-9表示沿图1-2中的线段1A3-1A3的剖视图。图2-1表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分解图。图2-2表示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机构,用以承载一光学元件,包括:/n一底座,包括多个第一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至少一凹槽;/n一外框,包括多个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二侧壁上形成至少一开口,其中该外框和该底座构成一中空框体,且该开口对应该凹槽;/n一活动部,设置于该中空框体中;/n一驱动模块,设置于该中空框体中,以驱动该活动部相对该底座移动;以及/n一粘贴元件,容置于该开口和该凹槽中,并沿所述第一侧壁延伸,其中该粘贴元件设置于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之间,且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平行该光学元件的一光轴,其中该底座还包括一分隔元件,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并位于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17 US 62/507,4781.一种驱动机构,用以承载一光学元件,包括:
一底座,包括多个第一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至少一凹槽;
一外框,包括多个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二侧壁上形成至少一开口,其中该外框和该底座构成一中空框体,且该开口对应该凹槽;
一活动部,设置于该中空框体中;
一驱动模块,设置于该中空框体中,以驱动该活动部相对该底座移动;以及
一粘贴元件,容置于该开口和该凹槽中,并沿所述第一侧壁延伸,其中该粘贴元件设置于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之间,且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平行该光学元件的一光轴,其中该底座还包括一分隔元件,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并位于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凹槽具有一阶梯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底座包括一平板部和至少一凸出部,该平板部具有面向该活动部的一表面,该凸出部凸出于该表面,且该凹槽形成于该凸出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凸出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比该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侧壁,且该第一端的宽度小于该第二端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该底座的角隅,且该底座包括多个凸出部,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壁中之一上,并分别邻近相异角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多个凸出部的高度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底座包括一平板部和一支撑部,该支撑部连接该平板部,且该支撑部的高度小于该平板部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平板部具有面向该活动部的一表面,且该粘贴元件的一部分位于该支撑部和该表面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驱动机构还包括一胶体,且该底座面向该活动部的一表面上形成一齿状结构,其中该胶体设置于该驱动模块和该齿状结构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朝彰宋秉儒陈怡和许家彬翁智伟陈信华黄健伦张诏钧刘守宸林坤仕许乃文林育丞徐尚榆廖佑怀聂奕心黄诗婷高国峻吴富源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