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一体化散热测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560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温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大体积混凝土一体化散热测温系统,包括冷却水循环管和若干温控棒,温控棒可插入混凝土预留的测温孔内,温控棒内设置有用于与冷却水循环管连通的循环水腔,温控棒上设置有若干气囊,气囊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控棒上设有用于给气囊充气的充气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测温孔内设置温控棒与冷却水循环管连通,在给混凝土内部散热的同时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无需每浇筑一层混凝土均设置冷却水循环管,解决了现有散热方式浪费冷却水循环管和结构安装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体积混凝土一体化散热测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温度检测
,具体为大体积混凝土一体化散热测温系统。
技术介绍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由于混凝土体积较大,水泥水化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热量留在混凝土内部不容易释放,因此,混凝土往往由于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整体刚度,极大的缩短了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以至危害到整个结构的安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克服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目前通常是每浇筑一层混凝土后,在混凝土上铺设冷却水循环管网,利用冷却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热量,同时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及时调节冷却水流量,进而平衡混凝土内外温差。此种方式每浇筑一层混凝土则需要铺设冷却水循环管和传感器,不仅浪费冷却水循环管,还安装麻烦,增加了施工工序,影响工期;且冷却水循环管铺设太多还会影响混凝土浇筑后的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大体积混凝土一体化散热测温系统,以更好的平衡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解决现有技术中浪费冷却水循环管和结构安装麻烦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大体积混凝土一体化散热测温系统,包括冷却水循环管和若干温控棒,温控棒可插入混凝土预留的测温孔内,温控棒内设置有用于与冷却水循环管连通的循环水腔,温控棒上设置有若干气囊,气囊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控棒上设有用于给气囊充气的充气机构。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将温控棒放入混凝土预留的测温孔内,将冷却水循环管与循环水腔连通,利用冷却水从测温孔处带走混凝土内部热量,从而实现混凝土内部散热。同时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测温孔内部温度,从而检测混凝土内部温度,根据温度变化来调节冷却水的流量,能够更好的实现混凝土的散热。本方案将传感器安装在气囊上,气囊不充气时便于将温控棒及传感器等部件放入测温孔,充气后利用气囊抵紧测温孔内壁,即可实现传感器的稳定安装,还可以实现温控棒的固定。使用完毕后释放气囊的气体,即可将温控棒及其部件取出,操作方便。在温控棒内直接设置充气机构给气囊充气,无需借助外部充气设备,操作更方便。进一步,充气机构包括充气管,充气管与气囊连通,充气管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伸出充气管外。有益效果:温控棒放入后,按压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下移动,将气体挤压至气囊中,即可实现气囊的充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充气管设置在循环水腔内侧,充气管内部中空,充气管与气囊之间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横跨循环水腔设置。有益效果:连接管横跨循环水腔设置,冷却水在循环水腔内流动时能够与连接管接触,从而通过连接管给气囊内的气体降温,进而通过气囊辅助混凝土内部散热,散热效果更好。进一步,温控棒上设置有用于给活塞定位的定位组件。有益效果:给活塞定位,能够避免活塞移动,从而避免气囊泄气;设置定位组件给活塞定位,在活塞移动到位后则无需额外寻找工具来固定活塞,操作方便。进一步,定位组件包括固定在活塞杆上的定位柱,定位柱可与充气管连接。有益效果:活塞移动到位后,将定位柱与充气管连接,即可给活塞定位。进一步,定位柱与充气管螺纹连接,活塞可在充气管内转动。有益效果:活塞移动到位后,将定位柱旋入充气管内即可与充气管连接,由此固定定位柱,从而固定活塞,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定位柱上竖直开设有螺纹孔,活塞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定位柱与充气管螺纹连接。有益效果:当活塞移动到位后,将定位柱旋入充气管内即可固定定位柱,从而固定活塞;定位柱螺纹连接在活塞杆上,即使活塞到位后定位柱位于充气管外部,也能够将定位柱旋入充气管内,实现定位柱的固定。进一步,气囊呈框形,气囊包括主体和连接部,主体与温控棒平行,连接部连接在主体和温控棒之间。有益效果:如此设置,能够增加气囊与测温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温控棒的固定稳定性。进一步,冷却水循环管可拆卸连接有软管,软管与循环水腔可拆卸连接。有益效果:软管用于连通冷却水循环管和循环水腔,将软管与循环水腔连通即可实现冷却水循环管和循环水腔的连接,操作方便。进一步,循环水腔顶部设有通水口,连接管自由端设置有管接头,管接头与通水口螺纹连接。有益效果:将管接头旋入通水口中,即可将软管与循环水腔连通,从而将循环水腔与冷却水循环管连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活塞1、测温孔2、软管3、充气管4、定位柱5、循环水腔6、活塞杆7、温控棒8、连接管9、温度传感器10、气囊11、冷却水循环管12、管接头13。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大体积混凝土一体化散热测温系统,包括冷却水循环管12和若干中空的温控棒8,实际运用时冷却水循环管12铺设在混凝土表层,混凝土浇筑时预留图1所示的测温孔2,温控棒8插入测温孔2内。温控棒8两侧安装有框形的气囊11,气囊11包括主体和连接部,主体与温控棒8平行,连接部连接在主体与温控棒8之间。连接部上胶接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与控制终端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采用电脑。温控棒8内竖直安装有内壁中空的充气管4,充气管4的中空部分与气囊11的连接部之间连通有连接管9。充气管4内滑动设置有活塞1,活塞1还可在充气管4内旋转,活塞1竖直胶接固定有活塞杆7,活塞杆7端部伸出充气管4外。活塞杆7顶端胶接固定有定位柱5,定位柱5可旋入充气管4内与充气管4螺纹连接。充气管4外壁与温控棒8内壁之间形成用于与冷却水循环管12连通的循环水腔6。循环水腔6顶部开有通水口,冷却水循环管12上连通有软管3,软管3自由端卡接有管接头13,管接头13与通水口螺纹连接。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浇筑混凝土时预留测温孔2,将温控棒8放入测温孔2内,放入后向下按压定位柱5,定位柱5带动活塞1向下移动,活塞1将充气管4内的气体经连接管9挤压至气囊11内,气囊11膨胀,气囊11的主体抵紧在测温孔2内壁上,由此实现温控棒8的稳定安装,同时也实现了温度传感器10的定位。当定位柱5底端移动至充气管4内后,定位柱5与充气管4螺纹连接,此时若充气量不足,则可通过旋转定位柱5带动活塞1转动的向下移动,继续充气。活塞1到位后停止旋转定位柱5,此时定位柱5与充气管4螺纹连接,由此实现了活塞1的定位。实际运用时根据气囊11充气后向外扩展的宽度设计测温孔2的直径,同时根据气囊11所需的充气量设计充气管4的长度,使得定位柱5能够进入充气管4内。充气完成后,将管接头13旋入循环水腔6顶部的通水口中,使得循环水腔6与冷却水循环管12连通。往冷却水循环管12内注入冷却水,冷却水流入循环水腔6内,将测温孔2内的热量带出,由此实现了混凝土内部的散热。冷却水进入循环水腔6内时还能够与连接管9接触,从而通过连接管9给气囊11内的气体降温,利用气囊11辅助测温孔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体积混凝土一体化散热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循环管和若干温控棒,温控棒可插入混凝土预留的测温孔内,温控棒内设置有用于与冷却水循环管连通的循环水腔,温控棒上设置有若干气囊,气囊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控棒上设有用于给气囊充气的充气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体积混凝土一体化散热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循环管和若干温控棒,温控棒可插入混凝土预留的测温孔内,温控棒内设置有用于与冷却水循环管连通的循环水腔,温控棒上设置有若干气囊,气囊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控棒上设有用于给气囊充气的充气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一体化散热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充气管,充气管与气囊连通,充气管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伸出充气管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一体化散热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设置在循环水腔内侧,充气管内部中空,充气管与气囊之间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横跨循环水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一体化散热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温控棒上设置有用于给活塞定位的定位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一体化散热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超徐昌永何树凱王林時榴貴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