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抗频谱弥散干扰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信号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抗频谱弥散干扰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线性调频信号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信号在雷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优点就是时频存在耦合性,这样可以提升信号的利用率,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但随着电子干扰技术的发展,专门针对线性调频信号的特定干扰也大量出现,如切片转发式干扰、切片调制转发式干扰和频谱弥散干扰等均是针对线性调频信号的特定干扰,频谱弥散干扰简写为SMSP,这类干扰同样也利用了线性调频信号的时频耦合性,在雷达接收端真实目标附近产生了大量的虚假目标,既实现压制真目标的作用,又对目标的距离产生了一定的欺骗性,对雷达抗干扰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目前,对抗SMSP干扰通常的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干扰去斜,其思路就是先通过时频分析估计干扰的调频斜率,然后通过对干扰的去斜,再通过对频率点的直接置零后进行反傅立叶变换来抑制干扰。这种抗SMSP干扰的方法在针对单一调制的SMSP干扰是有效的,但其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如果一个脉冲内的SMSP干扰的调频率是变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抗频谱弥散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1,接收雷达的主通道的数据并通过提取干扰单元提取出有干扰的脉冲数据段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抗频谱弥散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接收雷达的主通道的数据并通过提取干扰单元提取出有干扰的脉冲数据段S1(t);
步骤2,将提取出有干扰的脉冲数据段S1(t)传输至短时傅立叶变换单元进行短时傅立叶变换得到二维矩阵S2(t,f),S2(t,f)表示为,
S2(t,f)=STFT(S1(t))
其中,STFT(·)表示短时傅立叶变换,二维矩阵S2(t,f)的维数为n×m,n表示时间维采样的长度,m表示频率维采样的长度;
步骤3,截取处理单元接收通过短时傅立叶变换单元变换后的二维矩阵S2(t,f)数据并进行绝对值截取处理得到S3(t,f),S3(t,f)表示为,
S3(t,f)=(|S2(t,f)|>T1)
其中,二维矩阵S3(t,f)是由0和1元素构成的,T1表示先验信息确定的截取门限;
步骤4,将通过截取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二维矩阵S3(t,f)传输至提取时频特性单元,所述提取时频特性单元提取干扰时频特性,对二维矩阵S3(t,f)数据进行二维平滑处理得到S4(t,f),并对S4(t,f)再进行截取处理得到二维矩阵S5(t,f),二维平滑处理表示为,
S4(t,f)=P(S3(t,f))
其中,P(·)表示平滑处理,平滑时采用二维窗,维数为a×b维,a表示时间维的长度,b表示频率维的长度,
所述提取时频特性单元在进行二维平滑处理后再进行的截取处理表示为,
S5(t,f)=(|S4(t,f)|≥T2)
其中,T2为截取的门限,取值范围为通过自适应计算的方式确定;
步骤5、时频域滤波器生成单元通过接收所述提取时频特性单元传输的数据二维矩阵S5(t,f),并对二维矩阵S5(t,f)进行倒置处理,得到时频域滤波器S6(t,f),S6(t,f)表示为,
S6(t,f)=1-S5(t,f)
步骤6,时频域滤波器单元通过经过短时傅立叶变换单元进行短时傅立叶变换后的二维矩阵S2(t,f)数据进行滤波,得到S7(t),S7(t)表示为,
S7(t)=ISTFT(S2(t,f)·S6(t,f))
其中,·表示点乘,ISTFT(·)表示短时傅立叶变换的反变换;
步骤7,脉冲压缩单元接收经过所述时域滤波器单元进行滤波后的数据S7(t)并对S7(t)进行脉冲的数字压缩得到S8(t),S8(t)表示为,
S8(t)=PC(S7(t))
其中,PC(·)表示脉冲压缩;
步骤8,信息输出单元接收所述脉冲压缩单元压缩后的数据S8(t)并对S8(t)进行计算得到目标的距离信息,最大值对应的距离门为目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张昭建,刘维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