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厂余热制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543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余热制冷领域的一种电厂余热制冰系统,包括吸收器和发生器,所述发生器与吸收器之间连接有贫溶液管和富溶液管,所述贫溶液管上安装有节流阀,所述富溶液管上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发生器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连接有第一液管,所述第一液管连接有液氨罐,所述液氨罐连接有第二液管,所述第二液管上并列安装有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利用电厂的废气余热进行制冰,避免了大量的热能浪费,减少了对环境的热量排放,利用废热制冰,制冰以后对外出售,还可以为电厂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制冰系统产生的冰还可以在夏季天气较热时为操作工人降温,达到内部循环的效果,提升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厂余热制冰系统
本技术涉及余热制冷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厂余热制冰系统。
技术介绍
余热制冷就是利用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或废气、废液,以及某些动力机械排出的热量作能源,驱动压缩式或吸收式制冷机制冷的技术。余热制冷可以帮助我们回收余热,节约能耗,降低成本。余热制冷是一种吸收式制冷.是靠消耗热能采作为补偿的.而这种热能主要是低位热能,例如0.8Pa压的蒸汽,或60℃以上的热水以及利用工业废气等。吸收式制冷装置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循环泵、节流阀等部件组成,工作介质包括制取冷量的制冷剂和吸收、解吸制冷剂的吸收剂,二者组成工质对。浓氨水溶液在发生器中被加热,分离出一定流量的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中,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被冷却,并凝结成液态;液态冷剂经过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吸热蒸发,产生冷效应,冷剂由液态变为气态,再进入吸收器中;另外,从发生器流出的稀溶液经换热器和节流降压后进入吸收器,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冷剂蒸气,吸收过程产生的浓溶液由循环泵加压,经换热器吸热升温后,重新进入发生器,如此循环制冷。氨水吸收式制冷以自然存在的水或氨等为制冷剂,对环境和大气臭氧层无害;以热能为驱动能源,除了利用锅炉蒸气、燃料产生的热能外,还可以利用余热、废热、太阳能等低品位热能,在同一机组中还可以实现制冷和制热(采暖)的双重目的。整套装置除了泵和阀件外,绝大部分是换热器,运转安静,振动小;同时,制冷机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装方便。在当前能源紧缺,电力供应紧张,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吸收式制冷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申请即利用余热制冷的基础原理,将电厂废热进行再利用,提出一种电厂余热制冰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厂余热制冰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厂余热制冰系统,包括吸收器和发生器,所述发生器与吸收器之间连接有贫溶液管和富溶液管,所述贫溶液管上安装有节流阀,所述富溶液管上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发生器的供热热源为乏汽,所述发生器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连接有第一液管,所述第一液管连接有液氨罐,所述液氨罐连接有第二液管。优选的,所述第二液管上并列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有冰模,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有冷库,所述冰模和冷库均与吸收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液管上还安装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连接有乙二醇循环管,所述乙二醇循环管上安装有负循环泵,所述乙二醇循环管连接有冰模和冷库。优选的,所述冷库的保温材料内部设置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零下5到零下20摄氏度。优选的,所述乏汽为蒸汽联箱的湿电蒸汽,所述热源还包括备用热源,所述备用热源为0.15Mpa以上的电厂蒸汽减压而成。优选的,所述冰模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冷冻流道和脱模流道。优选的,所述乙二醇水溶液储罐设置制冷换热管和制热换热管。优选的,所述冰模、冷库、乙二醇水溶液储罐和液氨罐周围设置有喷淋系统。优选的,所述第二液管上还连接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连接有乙二醇水溶液储罐,所述乙二醇水溶液储罐与吸收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此电厂余热制冰系统,1、利用电厂的废气余热进行制冰,避免了大量的热能浪费,减少了对环境的热量排放。2、利用废热制冰,制冰以后对外出售,还可以为电厂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3、制冰系统产生的冰还可以在夏季天气较热时为操作工人降温,达到内部循环的效果,提升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乙二醇制冷原理图。图中:吸收器1、发生器2、冷凝器3、液氨罐4、冰模5、冷库6、乙二醇水溶液储罐7、循环泵8、节流阀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厂余热制冰系统,包括吸收器1和发生器2,发生器2与吸收器1之间连接有贫溶液管和富溶液管,贫溶液管上安装有节流阀,富溶液管上安装有循环泵8,发生器2连接有气管,气管连接有冷凝器3,冷凝器3连接有第一液管,第一液管连接有液氨罐4,该装置利用电厂的废气余热进行制冰,避免了大量的热能浪费,减少了对环境的热量排放。液氨罐4连接有第二液管,第二液管上并列安装有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连接有冰模5,第二控制阀连接有冷库6,第三控制阀连接有乙二醇水溶液储罐,冰模5、冷库6与乙二醇水溶液储罐7均与吸收器1连接,利用废热制冰,制冰以后对外出售,还可以为电厂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制冰系统产生的冰还可以在夏季天气较热时为操作工人降温,达到内部循环的效果,提升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本案中,制冰的主要原理为利用吸收式制冷机组中液氨的气化吸热,液氨罐4的容积较大,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制冷。发生器2的供热热源为乏汽与蒸汽联箱的湿电蒸汽,冷库6的保温材料内部设置相变材料,相变温度为零下5到零下20摄氏度,在制冰过程中对相变材料进行制冷,使其从液体变为固体,在存储冰块阶段,利用相变材料的固体变液体的吸热原理延长存储时间,热源还包括备用热源,备用热源为0.15Mpa以上的电厂蒸汽减压而成,在余热满足不了制冷需求时,进行热源补充,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冰模5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冷冻流道和脱模流道,在制冰、养冰过程结束后将8摄氏度到12摄氏度的乙二醇水溶液用泵送入脱模流道使得冰和冰模脱离,避免了温度过高时冰块产生裂纹以及温度过低时脱模速度慢的问题。乙二醇水溶液储罐7设置制冷换热管和制热换热管,制冷换热管用于和制冷系统进行热交换,制热换热管用于与发生器出来的冷凝水进行热交换,这样一来,可以使得乙二醇水溶液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8到12摄氏度的温度,冰模5、冷库6、乙二醇水溶液储罐7和液氨罐4周围设置有喷淋系统,可以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可以及时用水对氨进行喷淋吸收。参照附图3,液氨可以对乙二醇循环管中的乙二醇溶液降温,乙二醇再经过冰模(5)和冷库(6),进行制冰和降温,避免了液氨与制冰装置的直接接触,采用间接制冰的方式,可以提升整个装置的安全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厂余热制冰系统,包括吸收器(1)和发生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2)与吸收器(1)之间连接有贫溶液管和富溶液管,所述贫溶液管上安装有节流阀,所述富溶液管上安装有循环泵(8),所述发生器(2)的供热热源为乏汽,所述发生器(2)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冷凝器(3),所述冷凝器(3)连接有第一液管,所述第一液管连接有液氨罐(4),所述液氨罐(4)连接有第二液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厂余热制冰系统,包括吸收器(1)和发生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2)与吸收器(1)之间连接有贫溶液管和富溶液管,所述贫溶液管上安装有节流阀,所述富溶液管上安装有循环泵(8),所述发生器(2)的供热热源为乏汽,所述发生器(2)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冷凝器(3),所述冷凝器(3)连接有第一液管,所述第一液管连接有液氨罐(4),所述液氨罐(4)连接有第二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余热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管上并列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有冰模(5),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有冷库(6),所述冰模(5)和冷库(6)均与吸收器(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余热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管上还安装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连接有乙二醇循环管,所述乙二醇循环管上安装有副循环泵,所述乙二醇循环管连接有冰模(5)和冷库(6)。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电厂余热制冰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普泛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