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空调机组及空调机组与建筑物外立面组合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39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空调机组及空调机组与建筑物外立面组合模块,大型空调机组包括:壳体;外换热器,竖直设置在壳体内,且沿壳体相邻的多个侧壁延伸设置,壳体与外换热器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进风部和出风部;外换热器与隔板和/或壳体的壁面围合构成一封闭的换热腔;至少两个离心风机,其吸风口与换热腔室连通,其出风口与壳体上的出风部连通;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外界空气自多个侧面上的进风部进入到壳体内,然后流经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后进入到换热腔内,再经由离心风机、出风部从壳体排出;至少一个内换热器,内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内换热器水路与建筑物内空调末端水路连通;外换热器与内换热器的氟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供制冷剂流通的循环模块,内换热器的水路与氟路进行换热以生产建筑物内空调末端所需要的冷(热)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空调机组及空调机组与建筑物外立面组合模块
本技术涉及空调机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换热器内腔多点负压抽排风大型空调机组及空调机组与建筑物外立面组合模块。
技术介绍
虽然高层建筑物数量快速增加,但是以螺杆压缩机和冷却塔为标志的传统楼宇中央空调却已势微;顶部设置V字型表冷器等外换热器的中央空调模组,如图1所示,已经成为了中央空调市场主流型式。在以螺杆压缩机和冷却塔为标志的传统楼宇中央空调向顶部设置V字型表冷式外换热器中央空调模组转换过程中,“分布式能量系统”概念的普及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分布式能量系统逐渐为建筑设计行业和用户所接受,在楼宇各个平层乃至各个平层的各个区域设置局域中央空调模组代替传统楼宇中央空调已成燎原之势;局域中央空调模组具有热媒输送路程大幅度缩短,输送管径大幅度减小,热负荷分散,机组模块设置灵活,机组管理简单等等重要特点,正在成为楼宇中央空调的新盟主;但是,这种顶部V字型表冷式外换热器中央空调模组,因为通风和扩散需要,必须设置在建筑物楼顶或者露天平台上;如果嵌入楼宇内,设置在楼宇外立面以内各个平层各个位置设备平台上,其外换热器出风将被天花板阻挡、反射、回流,出现外换热器“排风压力增加风量减少”和“气流短路”两大问题,造成夏季冷凝压力升高、冬季蒸发压力降低,致使局域中央空调模组热工性能严重衰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换热器内腔多点负压抽排风大型空调机组,包括:壳体;外换热器,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相邻的多个侧壁延伸设置,所述壳体与所述外换热器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外换热器与隔板和/或所述壳体的壁面围合构成一封闭的换热腔;至少两个离心风机,其吸风口与所述换热腔室连通,其出风口与所述壳体上的出风部连通;在所述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外界空气自多个侧面上的所述进风部进入到壳体内,然后流经所述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后进入到所述换热腔内,再经由所述离心风机、所述出风部从所述壳体排出;至少一个内换热器,所述外换热器与所述内换热器的氟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供制冷剂流通的循环模块,所述内换热器的水路与氟路进行换热以生产建筑物内空调末端所需要的冷(热)水。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换热器的横截面呈“U”型,且沿所述壳体相邻的三个侧壁延伸设置。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换热器沿所述壳体的正面和/或侧面延伸设置,所述壳体的正面和/或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进风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正面底部或顶部,且呈狭长的条状。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机采用后倾式离心风机,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排风腔,所述排风腔的一侧设有所述出风部,所述换热腔与所述排风腔之间设有连通的通道;所述后倾式离心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腔内,且所述后倾式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通道连通。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腔的顶部或底部和/或侧面设有所述排风腔,位于各位置处的排风腔内均设有所述后倾式离心风机,且各所述后倾式离心风机分别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换热腔连通。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机采用带蜗壳的前向多翼风机,所述前向多翼风机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换热腔内,出风口伸出所述换热腔与所述出风部连通。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换热器与所述内换热器的氟路之间并列设置有多个所述循环模块。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水路与建筑物内空调末端水路连通;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换热器采用壳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水路与建筑物内空调末端水路连通。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模块包括有压缩机、四通阀、节流装置,所述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内换热器、压缩机循环连接构成回路,且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连接到该回路上,通过所述四通阀的切换来调整循环模块内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四通阀的一号接口和三号接口上,所述四通阀的四号接口与所述外换热器连通,所述四通阀的二号接口与所述内换热器的氟路管路连通。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设备腔,所述循环模块主体置于所述设备腔内。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与建筑物外立面组合模块,包括设置在建筑物上的与外立面连接的设备平台和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的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采用如上所述的采用换热器内腔多点负压抽排风大型空调机组;所述设备平台的外立面敞口上设置有可通风的遮挡装饰部,所述遮挡装饰部上与所述出风部对应处开设有开口。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装饰部为百叶窗结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部上连接有一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一端与所述出风部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百叶窗结构处并与百叶窗结构上的排风口连通。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风管内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呈向下倾斜设置。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平台为位于建筑物外立面上相邻飘窗之间的内凹部,或者为建筑物上自上而下竖向形成的与外立面连接的内凹部。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优化了局域中央空调模组的结构传统局域中央空调模块一般采用轴流风机设置在外换热器模块上方或者侧面;本实施例一种采用换热器内腔多点负压抽排风大型空调机组,根本改变了传统局域中央空调模组外风机在上、外换热器在下的空间结构关系,将外换热器上置而外风机下置或后置,使环境空气正面均匀低速低阻力穿越外换热器之后自底部排出,优化了局域中央空调模组的空间结构,降低了整机重心和运行噪声,提高了稳定性;2.改善了建筑物外立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传统局域中央空调设置在楼宇内部设备平台时,需要安装专用风管引导风机排风流向,风管出风口正对百叶窗等装饰性外立面单元顶部或腰部,风机排风风道与百叶窗等装饰性外立面单元叶片产生严重空间干涉,不仅排风不畅风量降低,还造成百叶窗叶片承压、振动、噪声;还破坏了建筑物外立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本实施例一种采用换热器内腔多点负压抽排风大型空调机组,作为建筑物分布式能量模块,将底部设有条形出风口的局域中央空调外机与建筑物外立面的百叶窗等装饰单元配对设置,中央空调外机正侧面进风面与百叶窗等装饰单元上的主体通风区域对接、中央空调外机底部条形出风口与百叶窗等装饰单元上预留的低位条形出风口对接,实现空调外机与百叶窗等装饰单元前后一体化组合、空调外机出风口与百叶窗等装饰单元的低位条形出风口前后一体化组合,消除了传统风机排风风道与百叶窗等外立面装饰单元叶片之间的严重空间干涉,消除了百叶窗叶片的受迫振动、噪声,并且降低了百叶窗的安装复杂性和安装工作量,改善了建筑物外立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3.保证了局域中央空调模组的热工性能传统局域中央空调模组如果设置在楼宇内部各个平层各个位置设备平台上,其外换热器出风将被天花板阻挡、反射、回流,即便安装专用风管引导风机排风流向由于风管出风口正对百叶窗等装饰性外立面单元顶部或腰部,也会产生严重空间干涉、排风不畅,出现外换热器“排风压力增加风量减少”和“气流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外换热器,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相邻的多个侧壁延伸设置,所述壳体与所述外换热器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外换热器与隔板和/或所述壳体的壁面围合构成一封闭的换热腔;/n至少两个离心风机,其吸风口与所述换热腔室连通,其出风口与所述壳体上的出风部连通;在所述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外界空气自多个侧面上的所述进风部进入到壳体内,然后流经所述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后进入到所述换热腔内,再经由所述离心风机、所述出风部从所述壳体排出;/n至少一个内换热器,所述外换热器与所述内换热器的氟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供制冷剂流通的循环模块,所述内换热器的水路与氟路进行换热以生产建筑物内空调末端所需要的冷热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外换热器,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相邻的多个侧壁延伸设置,所述壳体与所述外换热器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外换热器与隔板和/或所述壳体的壁面围合构成一封闭的换热腔;
至少两个离心风机,其吸风口与所述换热腔室连通,其出风口与所述壳体上的出风部连通;在所述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外界空气自多个侧面上的所述进风部进入到壳体内,然后流经所述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后进入到所述换热腔内,再经由所述离心风机、所述出风部从所述壳体排出;
至少一个内换热器,所述外换热器与所述内换热器的氟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供制冷剂流通的循环模块,所述内换热器的水路与氟路进行换热以生产建筑物内空调末端所需要的冷热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器的横截面呈“U”型,且沿所述壳体相邻的三个侧壁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器沿所述壳体的正面和/或侧面延伸设置,所述壳体的正面和/或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进风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正面底部或顶部,且呈狭长的条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采用后倾式离心风机,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排风腔,所述排风腔的一侧设有所述出风部,所述换热腔与所述排风腔之间设有连通的通道;所述后倾式离心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腔内,且所述后倾式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的顶部或底部和/或侧面设有所述排风腔,位于各位置处的排风腔内均设有所述后倾式离心风机,且各所述后倾式离心风机分别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采用带蜗壳的前向多翼风机,所述前向多翼风机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换热腔内,出风口伸出所述换热腔与所述出风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换热器与所述内换热器的氟路之间并列设置有多个所述循环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世山李成伟韦林林吴飞飞马骥王恒刘帅帅胡用应小勇诸葛水明徐学冲王庆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