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置换与内循环二合一的房间新风系统及全屋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539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置换与内循环二合一的房间新风系统以及采用该房间新风系统的全屋新风系统,房间新风系统包括:分进风口,设于房间墙壁;二合一送风模块,设置在所述分进风口上,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通道、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分进风口连通,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房间内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还分别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且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换热通道的连通处、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换热通道的连通处分别设置有控制风门,所述换热通道还与所述房间内连通;所述换热通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机,所述换热器还连接有为其提供换热介质的空调室外机组;回风管,一端与房间内连通,另一端与房间外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置换与内循环二合一的房间新风系统及全屋新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换风系统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新风置换与内循环二合一的房间新风系统及全屋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特别是住宅内部,由于需要设置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不同的家庭功能空间,原先通风采光条件良好的大尺度建筑空间被内部墙体和门窗分隔成许多个尺寸较小的单元空间;这些墙体和门窗,隔断了各个单元空间之间的气流、光线联系,各个单元空间的通风采光条件变差;同时,在建筑物特别是住宅内部,由于人和动物的呼吸与排泄、炊事过程中燃气油烟的扩散、洗浴清洁过程中水蒸汽的飘逸、各种人造材料中苯类醛类成分的挥发等等,又使室内空气污浊化;因为这些套内墙体、房门的阻隔,室内污浊空气无法扩散、稀释、外排,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房地产企业和业主,尝试用布置双向流风机风管的方法,如图1所示,将室外新鲜空气强制输入室内并将室内污浊空气导向室外,取得了很大效果;在图1中,空心箭头、实心箭头代表双向流即引入住宅的新风和排出住宅的污浊空气。但是,在如上建筑物和住宅内大规模采用送风风管和排风风管的双向流全屋新风系统,存在着三个问题:1.送风管二次污染在传统双向流建筑物新风系统通风运行过程和停运阶段,风管内以及风管与包覆风管的装饰夹层内,积累起大量无法清除的粉尘,滋生细菌霉菌,还给蚊蝇、臭虫、蟑螂甚至老鼠等等滋生繁衍提供了温床;特别是送风管(新风管),管路内壁容易凝露,附着的湿润粉尘成为细菌微生物培养基,产生新的二次污染;送风管内累积的细菌、微生物、臭虫蟑螂粪便等等,在新风置换时随着新风吹入室内空间,带来了新的严重的居室健康卫生问题。2.新风置换效果差房间内新风系统的新风进风口和污浊空气排出口,如图2所示,都设置在房间天花板下的吊顶上,虽然设计施工中重视了在吊顶水平方向上拉开距离错位安装,但是竖向方向即高度方向上新风进风口和污浊空气排出口却无法错开;由于分进风口补入的新风速度通常在2m/s左右,向下动压头很小,一部分新风气流寻找到新风进风口和污浊空气排出口之间最小阻力最短距离的路径,沿着吊顶面直奔排出口而去,并没有深度下沉参加房间新风置换,造成一部分新风气流短路,浪费了新风资源,同时又在房间底部和四角产生了大区域的通风盲区,新风置换效果差。3.送排风管路复杂装修成本高双向流建筑物新风系统设置两套进风排风主管路和进出各个房间末梢管路,构建经络状全屋管路系统,用正压将新风送到每一间房间并用负压将每一间房间污浊空气抽吸排出;这些迂回曲折的送风风管和排风风管,包括主管路和各个房间末梢管路,不仅安装复杂,安装之后还要对风管进行包覆装饰以改善视觉效果,还要在室内吊顶以掩饰新风和回风风管及进出风口,材料消耗大施工工艺复杂,致使新风系统成为建筑装修成本中最高的分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送风管二次污染、新风短路置换效果差和送排风管路复杂装修成本高三大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置换与内循环二合一的房间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进风口,设于房间墙壁;二合一送风模块,设置在所述分进风口上,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通道、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分进风口连通,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房间内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还分别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房间内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内或与换热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控制风门,所述回风通道内或者与换热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控制风门;所述换热通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机,所述换热器还连接有为其提供换热介质的循环机组;回风管,一端与房间内连通,另一端与房间外连通。较佳地,所述分进风口、所述二合一送风模块设置在所述房间的房门门框的上方。较佳地,所述房间靠近与之相通的公共空间一侧的墙体内外具有竖向延伸的空心墙柱,所述空心墙柱构成所述回风管,所述空心墙柱靠近地面的一端与所述房间内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房间外连通。较佳地,所述空心墙柱设置在所述房间的房门的一侧。较佳地,所述房间靠近所述公共空间一侧墙体上具有前后两个房门,所述分进风口、所述二合一送风模块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房门门框的上方,所述回风管靠近另一个所述房门设置。较佳地,所述第一控制风门/第二控制风门包括:固定孔板,其上设置有多个顺序排列的通风区域;滑动孔板,所述滑动孔板与所述固定孔板重叠设置,所述滑动孔板上与所述固定孔板上各所述通风区域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配风口,且所述配风口能覆盖所述通风区域;驱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滑动孔板相对于所述固定孔板运动,相对移动过程中各所述通风区域与所述配风口重叠部分改变,实现通风区域的开关以及空气流量的调节。较佳地,所述换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回风通道的进口上下设置。较佳地,所述换热通道的出口由圆弧形出风面和垂直出风面共同构成。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全屋新风系统,用于房间群,所述房间群包括有多个房间以及与各房间连通的公共空间;其中各所述房间设置有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置换与内循环二合一的房间新风系统;该全屋新风系统还包括:总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公共空间或者其中一间所述房间外墙上,实现该房间或公共空间与房间群外界空气的连通,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总进风口连通;总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公共空间或者其中一间所述房间外墙上;总排风管,一端连通所述总出风口,另一端连通所述回风管。较佳地,所述总出风口设置有第二风机和/或所述总进风口设置有第三风机。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消除了送风管二次污染在传统双向流住宅新风系统通风运行过程和停运阶段,送排风管内以及风管与包覆风管的装饰夹层内,积累起大量无法清除的粉尘,滋生细菌霉菌,还给蚊蝇、臭虫、蟑螂甚至老鼠等等滋生繁衍提供了温床;特别是送风管(新风管),管路内壁容易凝露,附着的湿润粉尘成为细菌微生物培养基,产生新的二次污染;送风管累积的细菌、微生物、臭虫蟑螂粪便等等,在新风置换时随着新风吹入室内空间,带来了新的严重二次污染问题;本技术以门框上部的二合一送风模块为新风气流调控手段,以公共空间和需要置换新风房间作为风道,撤销传统住宅新风系统全部新风送风管以及相应的掩饰性装修,消除了送风管路二次污染问题。2、提升新风置换效果传统住宅新风送风口和污浊空气排风口,都设置在房间天花板下的吊顶上,由于送风口补入的新风速度通常在2m/s左右,向下动压头很小,一部分新风气流并没有深度下沉参加新风置换,而是寻找到新风正压送风口和污浊空气负压排风口之间最小阻力最短距离的路径,沿着吊顶面直奔排风口而去,造成一部分新风气流短路,浪费了新风资源,同时又在房间底部和四角产生了大区域的通风盲区,新风置换效果差;本技术通过二合一送风模块对房间输送高位新风,高位新风自门头上方对房间主体空间倾泻而下,压迫污浊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置换与内循环二合一的房间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分进风口,设于房间墙壁;/n二合一送风模块,设置在所述分进风口上,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通道、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分进风口连通,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房间内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还分别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房间内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内或与换热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控制风门,所述回风通道内或者与换热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控制风门;所述换热通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机,所述换热器还连接有为其提供换热介质的循环机组;/n回风管,一端与房间内连通,另一端与房间外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置换与内循环二合一的房间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进风口,设于房间墙壁;
二合一送风模块,设置在所述分进风口上,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通道、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分进风口连通,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房间内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还分别与所述换热通道连通,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房间内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内或与换热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控制风门,所述回风通道内或者与换热通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控制风门;所述换热通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侧设有第一风机,所述换热器还连接有为其提供换热介质的循环机组;
回风管,一端与房间内连通,另一端与房间外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置换与内循环二合一的房间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进风口、所述二合一送风模块设置在所述房间的房门门框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置换与内循环二合一的房间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靠近与之相通的公共空间一侧的墙体内具有竖向延伸的空心墙柱,所述空心墙柱构成所述回风管,所述空心墙柱靠近地面的一端与所述房间内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房间外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置换与内循环二合一的房间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墙柱设置在所述房间的房门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置换与内循环二合一的房间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靠近所述公共空间一侧墙体上具有前后两个房门,所述分进风口、所述二合一送风模块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房门门框的上方,所述回风管靠近另一个所述房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世山李成伟韦林林周萍薛碧荷王恒诸葛水明马骥刘帅帅胡用刘玉恩王庆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