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08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所述连接体系包括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交互搭接;曲面夹板,所述曲面夹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搭接区域,所述曲面夹板上设有紧固螺栓和螺母,所述紧固螺栓和螺母用于固定所述曲面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高效,且操作简单、适用性广、工程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
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
,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轻质高强、耐腐蚀以及疲劳性能优越,使其在建筑、机械和汽车等领域有着普遍的应用,而复合材料是一种各项异性材料,且不能像金属一样通过焊接来实现复合材料的有效连接,复合材料的有效连接技术是复合材料能广泛应用的前提,特别是复合材料受拉构件的连接。现有的复合材料连接技术主要是胶接技术,复合材料胶接技术有接头应力集中小、纤维连续、抗疲劳性能好、连接表面光滑、重量轻等优点。目前工程中常见的几种典型的胶接接头形式分类有:单搭接、双搭接、盖板搭接、对接、阶梯形搭接、楔形搭接等形式。其中胶接单搭连接是最简单、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胶接形式,但单搭接接头边缘存在较大的剥离应力,造成搭接接头承载力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高强度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本技术使得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高效,且操作简单、适用性广、工程实用性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包括: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交互搭接;曲面夹板,所述曲面夹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搭接区域,所述曲面夹板上设有紧固螺栓和螺母,所述紧固螺栓和螺母用于固定所述曲面夹板。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通过将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交互搭接,增大了搭接区域处的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它们的摩擦力,充分利用复合材料的强度;曲面夹板可以对搭接区域施加预紧力,降低搭接区域的剥离应力,并通过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共同作用,实现两端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有效连接。本技术使得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高效,且操作简单、适用性广、工程实用性强。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面夹板包括第一曲面夹板和第二曲面夹板,所述第一曲面夹板和所述第二曲面夹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搭接区域的上下两个表面,所述第一曲面夹板和所述第二曲面夹板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和螺母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和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分别为单层或多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搭接区域浸有粘结胶。由此,粘结交互搭接的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增加了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搭接区域的粘结力。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面夹板两端靠近所述搭接区域的表面均为平直段,两端平直段之间的表面为波纹曲线。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直段的长度为3cm-5cm。由此,保证两端复合材料平行薄板受力在一条直线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纹曲线的曲率半径为100mm-200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和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材质均为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或混杂纤维,所述曲面夹板的长度为100-150倍的单层复合材料板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和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所述曲面夹板的长度为150-200倍的单层复合材料板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螺栓沿所述复合材料平行薄板长度方向包括两排,分别设置在所述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两侧,每排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紧固螺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排所述紧固螺栓的间距不小于所述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宽度,且两者差值小于2mm。由此保证两端复合材料薄板对齐。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的正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的曲面钢夹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参考图1~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包括: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1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n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交互搭接;/n曲面夹板,所述曲面夹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搭接区域,所述曲面夹板上设有紧固螺栓和螺母,所述紧固螺栓和螺母用于固定所述曲面夹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
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交互搭接;
曲面夹板,所述曲面夹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搭接区域,所述曲面夹板上设有紧固螺栓和螺母,所述紧固螺栓和螺母用于固定所述曲面夹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夹板包括第一曲面夹板和第二曲面夹板,所述第一曲面夹板和所述第二曲面夹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搭接区域的上下两个表面,所述第一曲面夹板和所述第二曲面夹板通过所述紧固螺栓和螺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和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分别为单层或多层;
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平行薄板与所述第二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搭接区域浸有粘结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平行薄板的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夹板两端靠近所述搭接区域的表面均为平直段,两端平直段之间的表面为波纹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鹏艾鹏程丁国桢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