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05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泵,包括泵体、泵盖、泵轴和叶轮,叶轮设置于泵轴上,泵体与泵盖相连在一起并安装于泵轴上;泵体与泵盖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金属缠绕密封垫,泵体、泵盖及叶轮间所形成的高低压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金属缠绕密封垫;泵体上设置有吐出流道,泵盖上设置有吸入流道,吐出流道连通吐出接口,吸入流道连通吸入接口;泵体的底部设置有热膨胀定位导向块,位于泵轴两端的机械密封及轴承易损件安装室外侧设置有封闭式水冷腔,封闭式水冷腔包括左封闭式水冷腔和右封闭式水冷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运行稳定、故障率低、易于维护、维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泵
本技术属于卧式水泵
,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泵。
技术介绍
我国电力行业火力发电厂目前占比较高,而且老旧电厂较多,火力发电厂的稳定运行关乎整个电力系统电力供给的稳定性。火力发电厂中设备的稳定运行或者检修周期的缩短能够良好的保证火力发电厂电力的供给。发电厂用泵最主要有三种,给水泵、凝结水泵和循环水泵,其中,给水泵的作用是将除氧器的水加压后供给锅炉,用以锅炉加热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给水泵为高速泵,汽蚀余量很高,除氧器高度不能满足给水泵稳定运行需要,给水泵入口需要设置前置泵为给水泵入口加压。所以给水泵前置泵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乎发电厂整体稳定运行。电力行业的前置泵运行时易发生泵体泵盖结合面泄露、转子窜动、机械密封和轴承损坏频繁等问题,电力行业火力发电厂原前置泵设备均存在此类问题;前置泵是电厂给水系统中很关键的设备,前置泵的运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主给水泵的稳定运行,行业老结构的前置泵存在不同的影响安全稳定运行的缺陷。具体地,目前的电力行业前置水泵结构型式及存在的缺陷:外壳为水平中开式结构的双吸泵,泵的出口与入口均在泵壳的下部;此种结构泵中开面加工工艺要求高,中开面存在泄漏隐患,吸入流道左右对称布置在泵盖上,做型和铸造偏差会导致转子受力不均匀引起转子轴向窜动;吸入和吐出流道之间高低压没有辅助密封,存在高低压之间有回流的事故。机械密封腔体外无水冷腔体,轴承部位容易受壳体热辐射影响,导致机械密封和轴承使用寿命较短。安装型式属于地脚安装,无法释放和引导金属热膨胀变形量。因此,此种结构型式的前置泵不太适用于高温等使用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的需要。外壳为径向剖分结构的双吸泵,泵的出口与入口均在泵壳的侧上部。此种结构泵对吸入吐出流道过渡部位铸造工艺要求高,过渡部位很容易造成堵塞。吸入扩散段流道和吐出流道在一个相位上,高低压之间没有很好的辅助密封,很容易形成高低压之间泄露。进出口位置在侧上方,不利于管路布置和安装施工。吸入吐出流道和轴线不垂直,壳体热膨胀无规律无法全部引导热膨胀变形量。因此,此种结构型式的前置泵也不能完全适用于高温等使用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前置泵结构型式设计的不足,提供一种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泵;此泵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运行稳定、故障率低、易于维护、维护成本低,为一种新型结构型式的前置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泵,包括泵体、泵盖、泵轴和叶轮,叶轮设置于泵轴上,泵体与泵盖相连在一起并安装于泵轴上;其特征在于:泵体与泵盖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金属缠绕密封垫,泵体、泵盖及叶轮间所形成的高低压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金属缠绕密封垫;泵体上设置有吐出流道,泵盖上设置有吸入流道,吐出流道连通吐出接口,吸入流道连通吸入接口;泵体的底部设置有热膨胀定位导向块,位于泵轴两端的机械密封及轴承易损件安装室外侧设置有封闭式水冷腔,封闭式水冷腔包括左封闭式水冷腔和右封闭式水冷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泵盖包括左泵盖和右泵盖,左泵盖和右泵盖与泵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金属缠绕密封垫。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泵体、泵盖采用马氏体不锈钢材质制成。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吸入流道的吸入接口、吐出流道的吐出接口均设置于泵轴的下方水平位置处。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泵体与泵盖连接处的两端设置有端抽式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泵,其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运行稳定、故障率低、易于维护、维护成本低,为一种新型结构型式的前置泵。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一种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泵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泵的剖视结构图。图中标记:1为左泵盖;2为端抽式结构;3为第一金属缠绕密封垫;4为泵体;5为第二金属缠绕密封垫;6为右泵盖;7为左封闭式水冷腔;8为右封闭式水冷腔;9为泵轴;10为叶轮;11为吐出流道;12为吸入流道;13为吐出接口;14为吸入接口;15为热膨胀定位导向块。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所示,一种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泵,包括泵体4、泵盖、泵轴9和叶轮10,叶轮10设置于泵轴9上,泵体4与泵盖相连在一起并安装于泵轴9上;其特征在于:泵体4与泵盖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金属缠绕密封垫3,泵体4、泵盖及叶轮10间所形成的高低压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金属缠绕密封垫5;泵体4上设置有吐出流道11,泵盖上设置有吸入流道12,吐出流道11连通吐出接口13,吸入流道12连通吸入接口14;泵体4的底部设置有热膨胀定位导向块15,位于泵轴9两端的机械密封及轴承易损件安装室外侧设置有封闭式水冷腔,封闭式水冷腔包括左封闭式水冷腔7和右封闭式水冷腔8。所述的泵盖包括左泵盖1和右泵盖6,左泵盖1和右泵盖6与泵体4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金属缠绕密封垫3。所述的泵体4、泵盖采用马氏体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的吸入流道12的吸入接口14、吐出流道11的吐出接口13均设置于泵轴9的下方水平位置处。所述泵体4与泵盖连接处的两端设置有端抽式结构2。具体地,本技术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泵的泵体4、泵盖采用马氏体不锈钢材质,这样可以提高母材的耐热和耐冲刷性;吸入流道12、吐出流道11分别在泵体4和泵盖上,这样可以避免吸入流道12不对称导致转子额外受力;高低压腔体之间有金属缠绕密封垫辅助密封,泵盖轴向加工尺寸保证其压缩量且易实现。机械密封及轴承等易损件安装室体外设置封闭式水冷腔,这样可以实现延长易损件的使用寿命;吸入接口14、吐出接口13在泵轴9下部水平位置,可便于管线安装拆卸;泵体4与泵盖连接处的两端设置有端抽式结构2,便于设备的检修更换。泵体4底部设立热膨胀定位导向块15,可保证机泵运行时无热膨胀应力作用,提高运行安全稳定性。综上所述的本结构泵的整体结构设计可以延长前置泵的检修期,减低用户的检修频率;使用可靠,大大降低检修更换或修复零件的必然性,为用户节约大量的检修人工费用和备件费用。另外,本技术拆装便捷,缩短前置泵检修期间的检修恢复周期;本技术应用广泛性,可以普遍推广用于各发电厂所用的前置泵,具有很强的市场推广性。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泵,包括泵体、泵盖、泵轴和叶轮,叶轮设置于泵轴上,泵体与泵盖相连在一起并安装于泵轴上;其特征在于:泵体与泵盖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金属缠绕密封垫,泵体、泵盖及叶轮间所形成的高低压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金属缠绕密封垫;泵体上设置有吐出流道,泵盖上设置有吸入流道,吐出流道连通吐出接口,吸入流道连通吸入接口;泵体的底部设置有热膨胀定位导向块,位于泵轴两端的机械密封及轴承易损件安装室外侧设置有封闭式水冷腔,封闭式水冷腔包括左封闭式水冷腔和右封闭式水冷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泵,包括泵体、泵盖、泵轴和叶轮,叶轮设置于泵轴上,泵体与泵盖相连在一起并安装于泵轴上;其特征在于:泵体与泵盖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金属缠绕密封垫,泵体、泵盖及叶轮间所形成的高低压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金属缠绕密封垫;泵体上设置有吐出流道,泵盖上设置有吸入流道,吐出流道连通吐出接口,吸入流道连通吸入接口;泵体的底部设置有热膨胀定位导向块,位于泵轴两端的机械密封及轴承易损件安装室外侧设置有封闭式水冷腔,封闭式水冷腔包括左封闭式水冷腔和右封闭式水冷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抽式径向剖分中心线支撑下进下出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迎宇王生举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