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95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包括楼板和外窗,外窗设置于楼板上方,还包括窗台板和窗槛墙,窗台板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外窗底部铰接,窗槛墙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楼板的外端铰接,窗台板的另一端与窗槛墙的另一端连接;当窗台板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水平,则窗槛墙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竖直,窗台板与窗槛墙搭接,构成飘窗结构,当窗台板绕向相应铰接点旋转至竖直,则窗槛墙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水平,窗台板与窗槛墙搭接,构成落地窗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根据用户不同要求,在飘窗和落地窗的两种形态之间调整变化,改变使用空间,同时也不会因使用空间的扩大而增加房产购置的投入资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
技术介绍
飘窗作为建筑空间的一种元素,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建筑内部空间。对于不同的使用着来说,他们有的追求飘窗这种独特的空间使用体验,有的则追求更大的使用空间。在住宅建筑中,具备一定条件的飘窗不计入建筑面积,而落地窗是计入建筑面积的。因此,飘窗和落地窗的区别直接带来房产建筑面积及房屋总价格的差异。本装置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在飘窗和落地窗之间来调整变化使用空间,同时也不会因使用空间的扩大而增加房产购置的投入资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能根据用户不同要求,在飘窗和落地窗的两种形态之间调整变化,改变使用空间,同时也不会因使用空间的扩大而增加房产购置的投入资金。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包括楼板和外窗,外窗设置于楼板上方,还包括窗台板和窗槛墙,窗台板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外窗底部铰接,窗槛墙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楼板的外端铰接,窗台板的另一端与窗槛墙的另一端连接;当窗台板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水平,则窗槛墙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竖直,窗台板与窗槛墙搭接,构成飘窗结构,当窗台板绕向相应铰接点旋转至竖直,则窗槛墙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水平,窗台板与窗槛墙搭接,构成落地窗结构。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窗台板的外侧设有第一密封条。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窗槛墙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二密封条和第三密封条。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窗槛墙的内侧和/或外侧铺设有双面复合饰面材料。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窗台板的外侧面设有光伏发电板。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窗台板的两侧和窗槛墙的两侧均设有导轨。窗台板和窗槛墙的水平和竖直位置设有限位孔,限位孔为可选配置,当不设置导轨时采用设置限位孔的形式。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导轨设置于窗台板和窗槛墙的中部和/或铰接侧端部,窗台板和窗槛墙上设有导向杆,窗台板和窗槛墙通过导向杆与相应导轨连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导轨为金属凹槽,金属凹槽内设有硅胶密封条;硅胶密封条具有耐候性,能防止灰尘和水进入金属凹槽内。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窗台板包括金属外框,窗台板的金属外框内置有钢筋网浇轻质混凝土芯的金属外框或安全玻璃;窗槛墙包括金属外框,窗槛墙的金属外框内置有钢筋网浇轻质混凝土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当窗台板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水平,则窗槛墙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竖直,窗台板与窗槛墙形成内凹搭接,构成飘窗结构,当窗台板绕向相应铰接点旋转至竖直,则窗槛墙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水平,窗台板与窗槛墙形成外凸搭接,构成落地窗结构,能根据用户不同要求,在飘窗和落地窗的两种形态之间调整变化,改变使用空间,同时也不会因使用空间的扩大而增加房产购置的投入资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飘窗形态下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翻转变化过程中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落地窗形态下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窗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窗槛墙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伏板式窗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玻璃式窗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窗台板,2-窗槛墙,3-窗台板端部导轨,4-窗台板中部导轨,5-窗槛墙中部导轨,6-窗槛墙端部导轨,7-楼面金属护角,8-第一密封条,9-第二密封条,10-第三密封条,11-外窗,12-中间导向杆,13-端部导向杆,14-金属边框,15-安全玻璃,16-楼板,17-光伏发电板,18-窗底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包括楼板16和外窗11,外窗11设置于楼板16上方,还包括窗台板1和窗槛墙2,外窗11悬置于楼板16外,窗台板1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外窗11底部铰接,窗槛墙2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楼板16的外端铰接,窗台板1的另一端与窗槛墙2的另一端连接;如图1所示,当窗台板1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水平,则窗槛墙2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竖直,窗台板1与窗槛墙2形成内凹搭接,构成飘窗结构,如图3和图6所示,当窗台板1绕向相应铰接点旋转至竖直,则窗槛墙2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水平,窗台板1与窗槛墙2形成外凸搭接,构成落地窗结构,两种形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窗台板1和窗槛墙2均为提前预制成型,到现场进行安装。进一步地,窗台板1的外侧设有第一密封条8。进一步地,窗槛墙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二密封条9和第三密封条10。进一步地,窗台板1的内侧和/或外侧铺设有双面复合饰面材料。进一步地,窗台板1的外侧面设有光伏发电板17,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窗台板1的两侧和窗槛墙2的两侧均设有导轨。进一步地,当窗台板1和窗槛墙2的水平和竖直位置设置限位孔时,而导向杆修改为伸缩限位杆;限位孔为可选配置,当不设置导轨时采用设置限位孔的形式。进一步地,导轨设置于窗台板1和窗槛墙2的中部和/或铰接侧端部,窗台板1和窗槛墙2上设有导向杆,窗台板1和窗槛墙2通过导向杆与相应导轨连接。进一步地,窗台板1的中部和端部的导轨分别为窗台板中部导轨4和窗台板端部导轨3,窗槛墙2的中部和端部的导轨分别为窗槛墙中部导轨5和窗槛墙端部导轨6。进一步地,当窗台板中部导轨4和窗槛墙中部导轨5分别设置于窗台板1和窗槛墙2的中部时,导向杆设置于窗台板1和窗槛墙2的中部,形成中间导向杆12。进一步地,当窗台板端部导轨3和窗槛墙端部导轨6分别设置于窗台板1和窗槛墙2的铰接侧端部时,导向杆设置于窗台板1和窗槛墙2的铰接侧端部,形成端部导向杆13。进一步地,导轨为弧形导轨。进一步地,导轨为金属凹槽,金属凹槽内设有硅胶密封条;硅胶密封条具有耐候性,能防止灰尘和水进入金属凹槽内。进一步地,窗台板1包括金属外框,窗台板1的金属外框内置有钢筋网现浇轻质混凝土芯的金属外框或安全玻璃15;窗槛墙2包括金属外框,窗槛墙2的金属外框内置有钢筋网现浇轻质混凝土芯的金属外框,如图4~图5和图7所示。进一步地,楼板16的外侧设有楼面金属护角7。进一步地,中间导向杆12和端部导向杆13均为金属。以上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包括楼板和外窗,外窗设置于楼板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还包括窗台板和窗槛墙,窗台板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外窗底部铰接,窗槛墙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楼板的外端铰接,窗台板的另一端与窗槛墙的另一端连接;当窗台板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水平,则窗槛墙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竖直,窗台板与窗槛墙搭接,构成飘窗结构,当窗台板绕向相应铰接点旋转至竖直,则窗槛墙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水平,窗台板与窗槛墙搭接,构成落地窗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包括楼板和外窗,外窗设置于楼板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还包括窗台板和窗槛墙,窗台板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外窗底部铰接,窗槛墙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楼板的外端铰接,窗台板的另一端与窗槛墙的另一端连接;当窗台板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水平,则窗槛墙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竖直,窗台板与窗槛墙搭接,构成飘窗结构,当窗台板绕向相应铰接点旋转至竖直,则窗槛墙绕相应铰接点旋转至水平,窗台板与窗槛墙搭接,构成落地窗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其特征在于,窗台板的外侧设有第一密封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其特征在于,窗槛墙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二密封条和第三密封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其特征在于,窗台板的外侧面设有光伏发电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为窗台板落地形式的飘窗,其特征在于,窗台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凯聂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