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茂兵专利>正文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起重动力设备的设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483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6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起重动力设备的设置方法,将起重动力设备设置在与建筑物稳固连接的起重支承结构处。其中,该起重动力设备设置在起重支承结构中高于其下方底平面的部位处,并使该起重动力设备的底平面与其所在的起重支承结构的下方底平面间的垂直高度,与起重动力设备中包括驱动机构及其所连接的升降传动结构和各连接结构在内的升降结构件在提升运行中的最小结构性垂直高度之和相适应。该设置方法可以将传统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对起重动力设备的预留提升空间的高度由至少两个提升高度单元,减少为只需预留一个提升高度单元,能具有大幅减少施工材料和能源消耗成本的经济价值,并能显著提高脚手架的防坠落和防倾覆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起重动力设备的设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对建筑领域中在悬空升降作业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对起重动力设备的设置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城市中,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已广为普及,随之而来的建筑设备和施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目前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修建,基本已不采用传统必须搭建稳固矗立于地面的全高度固定式脚手架,而是用可升降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进行施工,通过只需构建有限高度的可升降运行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由环绕设置于已完工部分的建筑物外围的诸多起重动力设备,通过群机同步协同操作,根据所建不同建筑物的每个作业阶段的施工高度需要,以该施工阶段的标准高度作为每次的提升高度单元,由起重动力设备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逐次提拉升高后,依托该悬空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进行施工。例如,对于高层楼房的修建,以所建楼房的楼层层高作为提升高度单元,所用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建造结构高度通常仅需覆盖4-5个建筑楼层的层高,通过环绕分布在所建楼房外围各吊点处的起重动力设备的群机同步操作,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逐次提升后,逐层施工作业。此种施工方式能大大节省用于组建脚手架的各种施工材料和能耗,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并且能适应对任何高度建筑物的建设要求,而随着建筑物修建高度的增加,其节能降耗和环保的优势也会更加显著。目前用于提升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起重动力设备,大多采用的是俗称“电动葫芦”的低速环链电动提升机,主要结构件包括驱动机构及其所连接的升降提拉链条等升降传动结构,以及用于与附着升降脚手架等结构相连接的连接结构等。施工时,用上挂钩等连接结构将电动葫芦吊挂在稳固连接于建筑结构层中的起重挑梁等起重承支承结构下方,通过驱动机构、升降提拉链条等升降传动结构及相应的连接结构与脚手架连接,实现对脚手架的提升和悬空定位。以目前修建楼房建筑为例,在总高度为4-5个建筑楼层层高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为电动葫芦预留的提升运行的空间的高度通常不少于2个楼层层高,否则将无法满足正常的提升和施工作业要求。这是由于在吊挂在起重挑梁等起重承支承结构下方的“电动葫芦”中的各结构件分别都具有各自固有的结构性高度/长度。例如电动葫芦的上吊钩与下吊钩间的最小间距为≤700毫米(“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机同步控制系统应用技术规程”,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373:2014)。因此,在电动葫芦提拉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总提升运行高度中,吊挂在起重挑梁下方的电动葫芦中的各个结构件所具有的结构性高度/长度,必然要占据起重挑梁下方的相应提升距离高度,使实际的有效提升空间高度/距离不到位,不能满足正常的施工作业需求,而且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这一提升不到位的高度/距离部分,就被留在了相应楼层之下,成为了该脚手架体下方的一个因缺少遮拦/阻挡结构的悬空空间,是对人员及材料、设备存在的一个巨大安全隐患所在。为避免这种情况,目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为电动葫芦规范的预留提升运行空间的高度通常至少应为2个提升高度单元(即建筑楼层的标准层高),如图1所示。这种为解决电动葫芦等起重动力设备的结构性高度/长度而增加一个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结构层高的方式,对于本就只具有4-5个标准层高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而言,所增加的该结构层中的多余部分的构建材料成本及因此带来的运行能耗的增大等,显然都是很大的浪费。特别是对于建设规模巨大的整个建筑行业而言,更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巨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起重动力设备的设置方法,可以在现有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构建高度中,只需为起重动力设备预留相当于一个提升高度单元的距离即可,具有能大幅降低施工材料及能耗的巨大经济价值,还能显著提高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起重动力设备的设置方法,是对现有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的起重动力设备设置方式进行的改进。在同样将起重动力设备设置在与建筑物稳固连接的起重支承结构上的前提下,将起重动力设备设置在所述起重支承结构中高于其下方底平面的部位处,并使该起重动力设备的底平面与其所在的起重支承结构的下方底平面间的垂直高度,与起重动力设备中包括驱动机构及其所连接的升降传动结构和各连接结构在内的升降结构件在提升运行中的最小结构性垂直高度之和相适应。其中,所述的与建筑物稳固连接的起重支承结构,包括目前常用的各种形式、材料、长度的起重悬挑梁及能具有同样功能/作用的其它相应替代性结构。上述将起重动力设备设置在所述起重支承结构中高于其下方底平面的部位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根据所用该起重支承结构而言自身结构所具有的垂直高度/厚度,在结构、材料的强度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将起重动力设备设置在该起重支承结构中上方承载面与底平面间的“中间”部位处,但更为简单方便的是将起重动力设备支承设置在位于所述起重支承结构上方的动力设备支承结构上。上述的起重动力设备,对于目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所广泛使用的低速环链电动提升机,即电动葫芦而言,所述的升降传动结构及和各连接结构,包括与其驱动机构连接的升降传动链条及用于与起重支承结构和/或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间的连接结构。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起重动力设备设置方法的改进,是将起重动力设备的设置位置,移出的其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提升的运行距离之外的部位,避免了起重动力设备中的各升降结构件自身所具有的结构性最小垂直高度对有效提升空间高度的占用或影响,使起重动力设备在以提升高度单元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进行提升时,能保证实际的有效提升高度能足额到位,既保证了施工所需要的足够空间高度,也彻底消除了因实际有效提升高度的不到位而使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下方存在安全隐患的悬空部位,并能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只需为起重动力设备预留相当于1个提升高度单元,即实现使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总构建高度,比必需预留2个提升高度单元的现有常规方式减少了一个结构层,从而能大幅降低施工材料及能耗的巨大经济价值,也显著提高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性。以下结合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是目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对起重动力设备电动葫芦的一种设置方法示意图。图2是图1设置方法存问题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起重动力设备的一种设置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在目前用于修建高层楼房建筑的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其中采用的是低速环链电动提升机,即电动葫芦作为起重动力设备。附着式升降脚手架1的总构建高度为与已修建完工的依次升高的楼层11、楼层12、楼层13和楼层14的高度相适应的4个建筑楼层高,即4个提升高度单元的高度,其架体底层7与建筑楼层10对应,楼层14为最后修建好的楼层。常用起重挑梁等起重支承结构2稳固设置在与建筑物楼层12对应的楼层部位。作为起重动力设备电动葫芦中的升降驱动机构4经挂钩、挂环等上连接结构3以吊挂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起重动力设备的设置方法,将起重动力设备设置在与建筑物稳固连接的起重支承结构(2)处,其特征是将起重动力设备设置在起重支承结构(2)中高于其下方底平面的部位处,并使该起重动力设备的底平面与其所在的起重支承结构(2)的下方底平面间的垂直高度,与起重动力设备中包括驱动机构(4)及其所连接的升降传动结构(5)和各连接结构在内的升降结构件在提升运行中的最小结构性垂直高度之和相适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中起重动力设备的设置方法,将起重动力设备设置在与建筑物稳固连接的起重支承结构(2)处,其特征是将起重动力设备设置在起重支承结构(2)中高于其下方底平面的部位处,并使该起重动力设备的底平面与其所在的起重支承结构(2)的下方底平面间的垂直高度,与起重动力设备中包括驱动机构(4)及其所连接的升降传动结构(5)和各连接结构在内的升降结构件在提升运行中的最小结构性垂直高度之和相适应。


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思月苏泉云苏茂兵苏燕
申请(专利权)人:苏茂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