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光能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81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光能幕墙,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包括框架,框架的内侧安装有玻璃,玻璃靠近框架的两端镶嵌有密封条,密封条的内侧安装有套筒,套筒的内侧弹性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套筒的一端弹性连接有连杆,玻璃的背面安装有集水槽,集水槽的上端镶嵌有过滤网,设置有集水槽,通过集水槽将雨水收集,雨水通过过滤网过滤,过滤后雨水进入集水槽的内部,雨水冲击至管道内部,使得挡板能够于管道内部呈角度摆动,且能够通过挡板避免在晴天时,杂质通过管道进入水腔内部,雨水通过管道进入水腔内部,使得可通过出水管方便对水腔内部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使得该种幕墙能够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光能幕墙
本技术涉及绿色建筑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光能幕墙。
技术介绍
绿色幕墙是绿色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考虑建筑造型,通过幕墙构造设计,使建筑物能直接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使室内环境品质得到调节;关于幕墙,经检索发现,有一篇专利号为CN201921049851.X一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该种绿色建筑的绿化幕墙,可方便浸润绿化植物的土壤,提高使用合理性;其中不足点如下:因幕墙内部玻璃通常为双层玻璃,而玻璃在受到吹送时,玻璃之间无法进一步连接,导致该种幕墙玻璃稳固性较差,且无法方便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背景中幕墙玻璃稳固性较差,无法方便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光能幕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光能幕墙,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侧安装有玻璃;所述玻璃靠近框架的两端镶嵌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内侧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侧弹性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套筒的一端弹性连接有连杆,所述玻璃的背面安装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上端镶嵌有过滤网,所述集水槽靠近玻璃的一侧贯穿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内壁镶嵌有挡板,所述管道远离集水槽的一侧贯穿有水腔,所述水腔下端远离集水槽的一侧贯穿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延伸至玻璃的外侧,所述水腔设置于玻璃的内侧,且管道通过水腔与出水管贯通。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安装有配套阀门,且挡板整体呈横向“V”状设置。优选的,所述管道贯穿并延伸至玻璃的内侧,所述挡板呈倾斜25-45°设置,且挡板为橡胶材质挡板。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内部贯穿有多个孔径为0.1-0.3cm孔洞,所述集水槽呈凹状设置,且集水槽贯穿设置于玻璃的背面。优选的,所述套筒设置于框架的内侧,所述弹簧长度为0.2-0.5cm,且连杆通过弹簧于套筒的内侧呈水平弹性活动。优选的,所述密封条为橡胶材质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环绕于玻璃的两端,且玻璃采用双层玻璃。有益效果:1、该种绿色建筑光能幕墙设置有连杆,通过玻璃嵌入于框架的内侧,可通过密封条对玻璃限位固定,而套筒设置于玻璃之间,并连杆将套筒之间对接,使得可通过连杆方便玻璃之间安装对接,进而使得玻璃之间能够进一步安装对接,提高玻璃整体稳固性。2、该种绿色建筑光能幕墙设置有集水槽,通过集水槽将雨水收集,雨水通过过滤网过滤,过滤后雨水进入集水槽的内部,雨水冲击至管道内部,使得挡板能够于管道内部呈角度摆动,且能够通过挡板避免在晴天时,杂质通过管道进入水腔内部,雨水通过管道进入水腔内部,使得可通过出水管方便对水腔内部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使得该种幕墙能够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中:1-框架,101-玻璃,102-密封条,2-套筒,201-连杆,202-弹簧,3-集水槽,301-过滤网,302-管道,303-挡板,4-水腔,401-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绿色建筑光能幕墙,包括框架1,框架1的内侧安装有玻璃101;玻璃101靠近框架1的两端镶嵌有密封条102,密封条102的内侧安装有套筒2,套筒2的内侧弹性连接有弹簧202,弹簧202远离套筒2的一端弹性连接有连杆201,玻璃101的背面安装有集水槽3,集水槽3的上端镶嵌有过滤网301,集水槽3靠近玻璃101的一侧贯穿有管道302,管道302的内壁镶嵌有挡板303,管道302远离集水槽3的一侧贯穿有水腔4,水腔4下端远离集水槽3的一侧贯穿有出水管401。在本实施例中:出水管401延伸至玻璃101的外侧,水腔4设置于玻璃101的内侧,且管道302通过水腔4与出水管401贯通,出水管401的一端安装有配套阀门,且挡板303整体呈横向“V”状设置,通过设置有出水管401,使得可通过出水管401方便对水腔4内部雨水回收利用。在本实施例中:管道302贯穿并延伸至玻璃101的内侧,挡板303呈倾斜25-45°设置,且挡板303为橡胶材质挡板,通过设置有挡板303,能够通过挡板303避免在晴天时,杂质通过管道302进入水腔4内部。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网301的内部贯穿有多个孔径为0.1-0.3cm孔洞,集水槽3呈凹状设置,且集水槽3贯穿设置于玻璃101的背面,设置有集水槽3,通过集水槽3将雨水收集,雨水通过过滤网301过滤,过滤后雨水进入集水槽3的内部,雨水冲击至管道302内部,使得挡板303能够于管道302内部呈角度摆动,雨水通过管道302进入水腔3内部,使得可通过出水管401方便对水腔4内部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使得该种幕墙能够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在本实施例中:套筒2设置于框架1的内侧,弹簧202长度为0.2-0.5cm,且连杆201通过弹簧202于套筒2的内侧呈水平弹性活动,设置有连杆201,通过玻璃101嵌入于框架1的内侧,可通过密封条102对玻璃101限位固定,而套筒2设置于玻璃101之间,并连杆201将套筒2之间对接,使得可通过连杆201方便玻璃101之间安装对接,进而使得玻璃101之间能够进一步安装对接,提高玻璃101整体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条102为橡胶材质密封条,密封条102环绕于玻璃101的两端,且玻璃101采用双层玻璃,通过设置有密封条102,使得可通过密封条102对玻璃101限位固定。在使用本技术一种绿色建筑光能幕墙时,首先通过玻璃101嵌入于框架1的内侧,可通过密封条102对玻璃101限位固定,而套筒2设置于玻璃101之间,并连杆201将套筒2之间对接,使得可通过连杆201方便玻璃101之间安装对接,进而使得玻璃101之间能够进一步安装对接,提高玻璃101整体稳固性;其次,通过集水槽3将雨水收集,雨水通过过滤网301过滤,过滤后雨水进入集水槽3的内部,雨水冲击至管道302内部,使得挡板303在雨水的势能下在管道302内部张开,且能够通过挡板303避免在晴天时,杂质通过管道302进入水腔4内部,雨水通过管道302进入水腔3内部,使得可通过出水管401方便对水腔4内部雨水进行回收利用,通过水流过玻璃之间,产生流体视觉效果,提高幕墙的生态绿色程度。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光能幕墙,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侧安装有玻璃(101);/n所述玻璃(101)靠近框架(1)的两端镶嵌有密封条(102),所述密封条(102)的内侧安装有套筒(2),所述套筒(2)的内侧弹性连接有弹簧(202),所述弹簧(202)远离套筒(2)的一端弹性连接有连杆(201),所述玻璃(101)的背面安装有集水槽(3);/n所述集水槽(3)的上端镶嵌有过滤网(301),所述集水槽(3)靠近玻璃(101)的一侧贯穿有管道(302),所述管道(302)的内壁镶嵌有挡板(303),所述管道(302)远离集水槽(3)的一侧贯穿有水腔(4),所述水腔(4)下端远离集水槽(3)的一侧贯穿有出水管(4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光能幕墙,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侧安装有玻璃(101);
所述玻璃(101)靠近框架(1)的两端镶嵌有密封条(102),所述密封条(102)的内侧安装有套筒(2),所述套筒(2)的内侧弹性连接有弹簧(202),所述弹簧(202)远离套筒(2)的一端弹性连接有连杆(201),所述玻璃(101)的背面安装有集水槽(3);
所述集水槽(3)的上端镶嵌有过滤网(301),所述集水槽(3)靠近玻璃(101)的一侧贯穿有管道(302),所述管道(302)的内壁镶嵌有挡板(303),所述管道(302)远离集水槽(3)的一侧贯穿有水腔(4),所述水腔(4)下端远离集水槽(3)的一侧贯穿有出水管(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光能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401)延伸至玻璃(101)的外侧,所述水腔(4)设置于玻璃(101)的内侧,且管道(302)通过水腔(4)与出水管(401)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光能幕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亚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节能环保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