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449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格栅池、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微生物池,所述格栅池与总进水管相连,所述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所述格栅池具有总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格栅池的排水口与所述厌氧区通过第一排污管相连,所述沉淀区的排水口与所述微生物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二排污管相连,所述微生物池具有总排水口,所述总排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总进水口的高度,且总进水口和总排水口的高度差不小于200mm。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易布置,能够有效的对污水进行处理,确保经过处理的污水排放后不会破坏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污水处理设备大多占地面积大、投入大、成本高,对污水处理设备的检修、维护处理的难度大,且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经常存在对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不达标的问题,若污水处理效果不达标的污水直接排放,将会严重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易布置,能够有效的对污水进行处理,确保经过处理的污水排放后不会破坏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格栅池、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微生物池,所述格栅池与总进水管相连,所述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所述格栅池具有总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格栅池的排水口与所述厌氧区通过第一排污管相连,所述沉淀区的排水口与所述微生物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二排污管相连,所述微生物池具有总排水口,所述总排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总进水口的高度,且总进水口和总排水口的高度差不小于200mm。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区内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好氧区的底部,所述曝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外壁与风机相连。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设置在所述沉淀区的底部,所述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内还设有连通所述厌氧区和所述沉淀区的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污泥回流泵相连,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厌氧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区的进水孔的高度较所述沉淀区的出水孔的高度高,且所述厌氧区的进水孔的高度与所述沉淀区的出水孔的高度的高度差为80-120mm。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区的顶部和所述沉淀区的顶部均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透气孔。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的顶部均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直径不小于500mm。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池的顶部设有草木种植区,所述草木种植区内种植有植物,所述微生物池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种植区、第二种植区和出水区,所述第一种植区与所述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出水口相连,所述草木种植区位于所述第一种植区与所述第二种植区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种植区和所述第二种植区上方的草木种植区内种植的植物的种类不同。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由所述第一种植区指向所述第二种植区的方向定义为第一参考方向,将垂直于所述第一参考方向且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定义为第二参考方向,所述微生物池内设有沿所述第一参考方向设置在底部的集水主管,所述集水主管穿设在所述第一种植区和所述第二种植区内,且所述集水主管连通所述第一种植区和所述第二种植区,所述第一种植区内设有沿所述第一参考方向设置的第一布水主管,所述第一布水主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微生物池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一布水主管上间隔设有若干沿所述第二参考方向设置的第一布水支管,所述集水主管上间隔设有若干沿所述第二参考方向设置的集水支管,所述第二种植区内位于所述集水主管的上方设有第二布水主管,所述第二布水主管上间隔设有若干第二布水支管,所述第二布水支管沿所述第二参考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布水主管与所述出水区的进水口相连。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池的出水口的高度较所述微生物池的进水口的高度高,所述微生物池的出水口的高度与所述微生物池的进水口的高度的高度差为200-400mm。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格栅池内设有格栅和提升泵,所述格栅将所述格栅池分隔形成待过滤区和已过滤区,所述提升泵设置在所述已过滤区,所述提升泵与所述厌氧区通过第一排污管相连,所述格栅池的顶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总进水口的高度较溢流口的高度低,所述总进水口的高度与溢流口的高度的高度差为200mm-400mm。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引入格栅池进行初级过滤处理后,引入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依次相连的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然后进入微生物池,利用微生物池对污水进行再处理形成可排水,利用格栅池将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过滤掉,经过过滤的污水再流入厌氧区,厌氧区能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好氧区能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形成无机物,好氧区经过好氧处理的污水再流入到沉淀区内进行沉淀,将混合液泥水分离,将污水中的中小颗粒物质沉淀下来,进一步去水中悬浮物及总磷,经过沉淀的水流入微生物处理池,利用微生物对污水进一步地处理,使得污水满足排放要求,确保不会污染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污水处理系统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的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格栅池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处的截面图;图6是图4中B-B处的截面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微生物池的俯视图;图8是图7中C-C处的截面图;图9是图7中D-D处的截面图图中,100、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110、厌氧区,120、好氧区,130、沉淀区,140、污泥回流泵,150、污泥回流管,160、观察窗,170、透气孔,200、格栅池,210、溢流口,220、格栅,230、第一爬梯,240、提升泵,250、待过滤区,260、已过滤区,300、微生物池,310、第一种植区,320、第二种植区,330、排水区,331、第二爬梯,340、集水主管,341、集水支管,350、第一布水主管,351、第一布水支管,360、第二布水主管,361、第二布水支管,370、透气管,400、总进水管,500、第一排污管,600、第二排污管,700、风机,800、曝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格栅池、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微生物池,所述格栅池与总进水管相连,所述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所述格栅池具有总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格栅池的排水口与所述厌氧区通过第一排污管相连,所述沉淀区的排水口与所述微生物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二排污管相连,所述微生物池具有总排水口,所述总排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总进水口的高度,且总进水口和总排水口的高度差不小于20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格栅池、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微生物池,所述格栅池与总进水管相连,所述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所述格栅池具有总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格栅池的排水口与所述厌氧区通过第一排污管相连,所述沉淀区的排水口与所述微生物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二排污管相连,所述微生物池具有总排水口,所述总排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总进水口的高度,且总进水口和总排水口的高度差不小于2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内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好氧区的底部,所述曝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外壁与风机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设置在所述沉淀区的底部,所述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内还设有连通所述厌氧区和所述沉淀区的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污泥回流泵相连,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厌氧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的进水孔的高度较所述沉淀区的出水孔的高度高,且所述厌氧区的进水孔的高度与所述沉淀区的出水孔的高度的高度差为80-1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的顶部和所述沉淀区的顶部均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透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的顶部均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直径不小于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池的顶部设有草木种植区,所述草木种植区内种植有植物,所述微生物池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文亮盘育铁何永强陆昌剑王华静钟羽花冼敏仪朱艳灵尹成群梁许仙李勇杰方文东李海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山水生态环保建设有限公司广州市山水生态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