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洋专利>正文

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36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包括:底座;两个第一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与底座表面的两侧,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板的一侧,收线辊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侧,两个连接组件分别设置于收线辊的两侧,带动装置设置于底座的表面,固定组件设置于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两个升降装置设置于工作台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具有防止在勘探时造成勘探线的缠绕,也会减少工作结束后进行工具整理的不便,也能够方便对收线辊进行更换和方便对收线辊进行固定,防止收线辊工作时造成脱落导致设备的损坏,并且有利于各种地理环境下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
本技术涉及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
技术介绍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指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由于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层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导电性、磁性、放射性以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的局部变化。现有的对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只通过电机带动收线辊进行收放,但在工作过程中会造成收线辊表面的勘探线造成缠绕,并且现有的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无法适应各种地理环境下的使用,会造成勘探时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解决了现有的对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只通过电机带动收线辊进行收放,但在工作过程中会造成收线辊表面的勘探线造成缠绕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包括:底座;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与所述底座表面的两侧;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收线辊,所述收线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侧且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收线辊的两侧;带动装置,所述带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表面且位于所述收线辊的下方;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且位于所述收线辊的上方;空腔,所述空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空腔开设于所述底座内部的两侧;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两个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栓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的一侧。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收线辊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一滑块相适配的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滑板的一侧设置有弹簧。优选的,所述带动装置包括滑杆,所述滑杆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麻花杆,所述麻花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轮。优选的,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一侧通过皮带与所述第一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之间设置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拉杆,两个所述拉杆之间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挤压板,两个所述拉杆的表面均套设有卡块,所述U形板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与两个所述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挤压板的使用可以防止收线辊工作时造成表面的勘探线造成混乱。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滚轮。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一侧啮合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握把,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下方设置有调节轮。调节轮的使用可以根据各种地理环境下进行微调,能够使底座在工作时起到稳定作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通过带动装置和固定组件的使用能够防止在勘探时造成勘探线的缠绕,也会减少工作结束后进行工具整理的不便,通过连接组件的使用能够方便对收线辊进行更换,也可以方便对收线辊进行固定,防止收线辊工作时造成脱落导致设备的损坏,通过升降装置的配合使用能够适应各种地理环境下的使用,能防止工作时收线辊放置不稳定导致勘测数据也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带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座,2、第一固定板,3、第一电机,4、收线辊,5、连接组件,51、第一滑槽,52、滑板,53、套管,54、轴承,55、第一滑块,56、第二滑槽,57、弹簧,6、带动装置,61、滑杆,62、限位板,63、第二固定板,64、麻花杆,65、转动杆,66、第一皮带轮,67、第二电机,68、第二皮带轮,69、活动块,610、第二滑块,7、固定栓,8、固定组件,81、凹槽,82、U形板,83、拉杆,84、挤压板,85、卡块,86、卡槽,9、空腔,10、升降装置,101、螺纹杆,102、螺纹块,103、活动板,104、滚轮,105、第一锥齿轮,106、第二锥齿轮,107、握把,108、调节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带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外部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包括:底座1;第一固定板2,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2分别固定连接与所述底座1表面的两侧;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一侧;收线辊4,所述收线辊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轴的一侧且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板2之间;连接组件5,所述连接组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组件5分别设置于所述收线辊4的两侧;带动装置6,所述带动装置6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表面且位于所述收线辊4的下方;固定组件8,所述固定组件8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2之间且位于所述收线辊4的上方;空腔9,所述空腔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空腔9开设于所述底座1内部的两侧;升降装置10,所述升降装置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装置10设置于两个所述空腔9的内部;固定栓7,所述固定栓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栓7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2相对的一侧。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两个第一滑槽51,两个所述第一滑槽51之间设置有滑板52,所述滑板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管53,所述套管53内部设置有轴承54,所述轴承54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55,所述收线辊4表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n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与所述底座表面的两侧;/n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n收线辊,所述收线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侧且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n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收线辊的两侧;/n带动装置,所述带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表面且位于所述收线辊的下方;/n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且位于所述收线辊的上方;/n空腔,所述空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空腔开设于所述底座内部的两侧;/n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两个所述空腔的内部;/n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栓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
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与所述底座表面的两侧;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
收线辊,所述收线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侧且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收线辊的两侧;
带动装置,所述带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表面且位于所述收线辊的下方;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且位于所述收线辊的上方;
空腔,所述空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空腔开设于所述底座内部的两侧;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两个所述空腔的内部;
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栓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收线辊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一滑块相适配的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滑板的一侧设置有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球物理勘探用的自动收放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李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