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提高发动机的节能性和/或轴承抗磨损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4311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提高发动机的节能性和/或轴承抗磨损性能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原料进行混合,所述原料含有基础油、发动机油复合剂、黏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和摩擦改进剂,所述黏度指数改进剂为梳状聚甲基丙烯酸酯型改进剂和/或梳状聚丙烯酸酯型改进剂;所述基础油包括基础油A和基础油B,所述基础油A和基础油B各自独立地为III类基础油和/或PAO类基础油,且所述基础油A在100℃下的运动黏度在4.4‑5.2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提高发动机的节能性和/或轴承抗磨损性能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提高发动机的节能性和/或轴承抗磨损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汽车行业,尤其乘用车行业,对节能与环保的要求愈加苛刻。为满足国家对燃油车辆燃油经济性的要求,主机厂对发动机技术进行持续升级,同时要求发动机润滑油能够满足新型发动机更加苛刻的抗磨损要求,同时带来燃油经济性的提升。发动机油是用于润滑发动机曲轴箱各运动元件的润滑油,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冷却、清净等作用。发动机内部各运动原件之间存在摩擦,即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可能导致能量损失,增加燃油消耗。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摩擦副之间会因产生接触而造成磨损。为了提高发动机油的燃油经济性贡献,目前市面上发动机油呈现低粘度化发展趋势。但是低粘度化带来了润滑油油膜厚度的下降,对控制摩擦副之间的磨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当前已有节能型发动机油产品出现,但未针对发动机中最关键的摩擦副之一:轴瓦轴承摩擦副,进行全面的匹配验证。即市面上的发动机油产品,较难同时满足抗轴承磨损性和节能性。尽管当前市面上最新型的发动机油已经提出了0W-20甚至0W-16等低粘度的发动机油规格,但市场上产品并未就发动机轴承磨损进行相关的试验考察。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能够满足汽油发动机使用需求的,具备较强的抗轴承磨损能力的节能型发动机油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发动机油产品较难同时满足抗轴承磨损性和节能性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提高发动机的节能性和/或轴承抗磨损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发动机油组合物能够同时兼顾抗轴承磨损性和节能性,能够用于较严苛磨损环境下的发动机。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节能型机油通常采用100N与150N基础油,其中100N基础油的100℃下的运动黏度在4-4.3mm2/s,或者采用100℃下的运动黏度在5.5mm2/s以上的150N基础油,来配合各种复合剂、黏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和摩擦改进剂进行复配研究,以改善摩擦学性能来提高节能性,但是其均无法兼顾到抗轴承磨损性,不能满足较严苛磨损环境下的发动机机油需求;一般地,提高基础油的运动黏度,能够改善机油的抗磨损性,但会造成节能性的大幅下降。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将两种特定的基础油与其他组分(尤其是特定梳状结构的特定类型的黏度指数改进剂)进行配伍,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兼顾抗轴承磨损性和节能性,且能够满足较严苛磨损环境下的发动机机油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原料进行混合,所述原料含有基础油、发动机油复合剂、黏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和摩擦改进剂,所述黏度指数改进剂为梳状聚甲基丙烯酸酯型改进剂和/或梳状聚丙烯酸酯型改进剂;所述基础油包括基础油A和基础油B,所述基础油A和基础油B各自独立地为III类基础油和/或PAO类基础油,且所述基础油A在100℃下的运动黏度在4.4-5.2mm2/s,所述基础油B在100℃下的运动黏度在4-4.3mm2/s。优选地,以原料的总量计,所述基础油含量为74-86重量%,所述发动机油复合剂含量为7-12重量%,所述黏度指数改进剂含量为7-12重量%,所述降凝剂含量为0.1-0.5重量%,所述摩擦改进剂含量为0.5-1.5重量%。优选地,以原料的总量计,所述基础油A的含量为10-40重量%,所述基础油B的含量为34-76重量%。优选地,所述摩擦改进剂为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发动机油组合物,该组合物满足:硫酸盐灰分含量不超过0.8重量%,钼含量不低于0.05重量%,150℃、106s-1剪切速率条件下的高温高剪切黏度在2.6-2.8mPa·s,100℃下的运动黏度在7.5-7.9mm2/s,黏度指数在220以上,-35℃下的低温动力黏度在4500mPa·s以下。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组合物,所述发动机油组合物含有基础油、发动机油复合剂、黏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和摩擦改进剂,且按照SH/T0765-2005进行HFRR高频往复试验,在试验条件为80℃、负荷400g、频率50Hz、冲程1mm、试验周期1.5h的条件下,得到的平均磨痕直径在220μm以下,摩擦系数在0.07以下;按照NB/SH/T0721-2016进行SRV摩擦试验,在试验条件为80℃、接触载荷200N、频率50Hz、振幅1mm的条件下测得的摩擦系数在0.1以下。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发动机的节能性和/或轴承抗磨损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前述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所述的发动机油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通过采用特定组成的基础油,尤其是采用包括两种在100℃下具有特定运动黏度范围的基础油A和基础油B,与前述其他组分(尤其是特定梳状结构的特定类型的黏度指数改进剂)混合,具备较好的配方平衡性与配伍性,能够极好的满足汽车制造商对其配套发动机用机油的抗轴承磨损性及节能性要求。其中,采用包括两种在100℃下的特定运动黏度范围的基础油A和基础油B,能够适当提高所得发动机油组合物中混合的基础油的黏度,以改善发动机油组合物整体的初始油膜强度;而如若混合的基础油的黏度过高,会影响发动机油的节能性以及低温动力黏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油组合物能够满足APISNPLUS规格(包括0W-20黏度等级);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油组合物应用后,能够在节能的同时,有效提高发动机轴承抗磨损性能,能够有效降低LSPI(低速早燃现象)的发生率,同时抑制低温油泥的生成。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油组合物能够通过SRV摩擦试验、高频往复摩擦试验、倒拖节能台架试验检验,其油品节能性与抗磨损性的综合性能显著优于现有的各类参比油;且经过轴承磨损台架试验,发动机油组合物的抗磨损性评分较现有的参比油得到显著改善。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油组合物适用范围广,尤其适合于其他类型对发动机油节能性与抗轴承磨损性有较高要求的汽油发动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油组合物硫酸盐灰分(质量分数)不超过0.8%,对为满足乘用车国六排放要求所使用的后处理装置GPF(汽油车辆颗粒捕集器)的使用更为友好。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采用特定类型及用量的各原料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发挥配伍性,进一步提高所制得的发动机油组合物应用的抗轴承磨损性和节能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将在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第一方面,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原料进行混合,所述原料含有基础油、发动机油复合剂、黏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和摩擦改进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度指数改进剂为梳状聚甲基丙烯酸酯型改进剂和/或梳状聚丙烯酸酯型改进剂;所述基础油包括基础油A和基础油B,所述基础油A和基础油B各自独立地为III类基础油和/或PAO类基础油,且所述基础油A在100℃下的运动黏度在4.4-5.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原料进行混合,所述原料含有基础油、发动机油复合剂、黏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和摩擦改进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度指数改进剂为梳状聚甲基丙烯酸酯型改进剂和/或梳状聚丙烯酸酯型改进剂;所述基础油包括基础油A和基础油B,所述基础油A和基础油B各自独立地为III类基础油和/或PAO类基础油,且所述基础油A在100℃下的运动黏度在4.4-5.2mm2/s,所述基础油B在100℃下的运动黏度在4-4.3mm2/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以原料的总量计,所述基础油含量为74-86重量%,所述发动机油复合剂含量为7-12重量%,所述黏度指数改进剂含量为7-12重量%,所述降凝剂含量为0.1-0.5重量%,所述摩擦改进剂含量为0.5-1.5重量%;
优选地,以原料的总量计,所述基础油含量为79-84重量%,所述发动机油复合剂含量为7.5-9重量%,所述黏度指数改进剂含量为7.5-10重量%,所述降凝剂含量为0.2-0.3重量%,所述摩擦改进剂含量为0.8-1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以原料的总量计,所述基础油A的含量为10-40重量%,所述基础油B的含量为34-76重量%;
优选地,以原料的总量计,所述基础油A的含量为10-20重量%,所述基础油B的含量为59-74重量%;
优选地,所述基础油A在100℃下的运动黏度在4.4-4.6mm2/s,所述基础油B在100℃下的运动黏度在4.1-4.3mm2/s。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摩擦改进剂为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摩擦改进剂以油溶液的形式引入,所述油溶液中摩擦改进剂以钼元素计的浓度为3-20重量%;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雷凌孙瑞雨付丽雪朱珠王向阳王丽娟龙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