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庆麟专利>正文

一种收纳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19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纳袋,其中,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折叠部,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接,以能够形成所述收纳袋的具有第一体积的第一收纳本体;第一封闭件,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接,以能够开启或封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的物品放置口;内衬,其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相接,且所述内衬与所述第一侧壁的远离所述折叠部的端部密封连接并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远离所述折叠部之间形成开口,以能够形成收纳袋的具有第二体积的第二收纳本体;其中,所述第二体积大于所述第一体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收纳袋可以根据需要收纳的物品体积调节收纳袋的体积,实现方便携带物品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纳袋
本技术属于袋子
,具体涉及一种收纳袋。
技术介绍
常见容纳包实际体积与其容量相适应,使用人员需要放置较多东西时就需要携带很大的背包或提包,携带不方便,影响美观,并且,体积较大的容纳包在不使用时也不便于进行存放。为解决现用技术的缺陷,有必要提出一种收纳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纳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收纳的物品体积调节收纳袋的体积,实现方便携带物品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收纳袋,其中,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折叠部,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接,以能够形成所述收纳袋的具有第一体积的第一收纳本体;第一封闭件,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接,以能够开启或封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的物品放置口;内衬,其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相接,且所述内衬与所述第一侧壁的远离所述折叠部的端部密封连接并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远离所述折叠部之间形成开口,以能够形成收纳袋的具有第二体积的第二收纳本体;其中,所述第二体积大于所述第一体积。如上所述的收纳袋,其中,还包括:第二封闭件,其用于开启或封闭所述内衬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的开口。如上所述的收纳袋,其中,所述第二封闭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口处的夹层,所述夹层环设于所述开口,所述开口上开设有连接口,在所述夹层内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由连接口穿出。如上所述的收纳袋,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折叠部一体成型。如上所述的收纳袋,其中,所述折叠部设置有至少一条折痕,所述折痕沿收纳袋的宽度方向设置。如上所述的收纳袋,其中,所述第一封闭件为拉链、魔术贴、子母扣以及纽扣中的一种或多种。如上所述的收纳袋,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拉带,所述第二侧壁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拉带相对应的第二拉带。如上所述的收纳袋,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折叠部均为布料材质制成。如上所述的收纳袋,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折叠部均为防水材料制成。如上所述的收纳袋,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折叠部均为网料材质制成。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收纳袋结构简单,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折叠和扩容,在折叠状态下能够有双层储存空间,便于用户的使用,以方便携带物品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收纳袋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收纳袋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收纳袋中的第二封闭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收纳袋,其中,本技术的收纳袋包括: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20、折叠部30、第一封闭件40以及内衬50,其中,折叠部30与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20相接,以能够形成收纳袋的具有第一体积的第一收纳本体,第一封闭件40与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20相接,以能够开启或封闭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20形成的物品放置口(也可以称为第一袋口,图中未示出),内衬50与第一侧壁10的内壁和第二侧壁20的内壁相接,且内衬50与第一侧壁10的远离折叠部30的端部密封连接并与第二侧壁20的远离折叠部30之间形成开口(也可以称为第二袋口),内衬50与第一侧壁10的侧部和第二侧壁20的侧部相接,以能够形成收纳袋的具有第二体积的第二收纳本体,其中,第二体积大于第一体积。具体地,当使用时,收纳的物品较少时,直接通过折叠部30与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20形成具有第一体积的第一收纳本体,此时内衬50衬在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20的内壁,并不影响收纳袋的外观,当收纳的物品较多时,折叠部30与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20形成第二收纳本体的一外壁,内衬形成第二收纳本体的内壁,且内衬与第二侧壁20的远离折叠部30之间形成开口,从而形成第二体积的第二收纳本体,此时收纳本体的体积较大,可以收纳更多的物品。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收纳袋还包括第二封闭件60,其用于开启或封闭内衬50和第二侧壁20形成的开口。具体地,第二封闭组件60包括设置于开口的夹层61,夹层61环设于第二袋口,夹层61上开设有连接口62,在夹层61内设置有拉绳63,拉绳63的两端由连接口62穿出。当需要封闭开口时,向外拉动拉绳63的两端,使得夹层61内的拉绳63缩短,进而闭合开口。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20和折叠部30一体成型,以提高折叠包的牢固程度和美观程度,优选地,10、第二侧壁20和折叠部30可以采用一块长方形部折叠形成,对容纳本体两端进行缝合时固定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20和折叠部30的形状,此种设置方式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精简生产工艺,并且,可使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20和折叠部30之间的连接没有缝合痕迹,美观度更佳。进一步地,折叠部30设置有至少一条折痕,折痕沿收纳袋的宽度方向设置,从而便于收纳袋展开与闭合。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封闭件为拉链、魔术贴、子母扣以及纽扣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封闭件,只要能够实现打开或封闭第一袋口即可,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侧壁10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拉带70,第二侧壁的外壁设置有与第一拉带70相对应的第二拉带。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共同使得用户更方便地携带收纳有物品的收纳袋。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20和折叠部30均为布料材质制成,以便于折叠收纳或携带,使用时更舒适。优选地,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20和折叠部30均为防水材料制成,从而避免阴雨天气淋湿收纳袋内的物品,并且,也可便于对折叠包进行清洗,收纳袋上沾染的油污、尘土等更容易清洗掉。备选地,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20和折叠部30均为网料材质制成。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收纳袋结构简单,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折叠和扩容,在折叠状态下能够有双层储存空间,便于用户的使用,以方便携带物品的目的。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纳袋,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侧壁;/n第二侧壁;/n折叠部,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接,以能够形成所述收纳袋的具有第一体积的第一收纳本体;/n第一封闭件,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接,以能够开启或封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的物品放置口;/n内衬,其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相接,且所述内衬与所述第一侧壁的远离所述折叠部的端部密封连接并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远离所述折叠部之间形成开口,以能够形成收纳袋的具有第二体积的第二收纳本体;/n其中,所述第二体积大于所述第一体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纳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侧壁;
第二侧壁;
折叠部,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接,以能够形成所述收纳袋的具有第一体积的第一收纳本体;
第一封闭件,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接,以能够开启或封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的物品放置口;
内衬,其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相接,且所述内衬与所述第一侧壁的远离所述折叠部的端部密封连接并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远离所述折叠部之间形成开口,以能够形成收纳袋的具有第二体积的第二收纳本体;
其中,所述第二体积大于所述第一体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封闭件,其用于开启或封闭所述内衬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闭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口处的夹层,所述夹层环设于所述开口,所述开口上开设有连接口,在所述夹层内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由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庆麟
申请(专利权)人:蔡庆麟蔡庆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