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线径密封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79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线径密封圈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的下侧面设有上模腔,下模板的上侧面设有下模腔,所述模腔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成型腔,所述成型腔中心处设有内排料孔,所述内排料孔外设有减压层,所述减压层外侧设有成模槽,所述成模槽内部凹槽用于制造大线径密封圈成模产品,各所述成型腔的成模槽相抵接。该模具所得大线径密封圈的成模产品重量、厚度、尺寸一致,成模产品无需辅助工具可进行快速自拆,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线径密封圈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大线径密封圈模具。
技术介绍
大线径密封圈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密封圈,因其截面为O型,又称其为O型橡胶密封圈,O型密封圈一般采用丁腈、硅胶、氟胶作为主要材料,加工时首先需要将原材料制成混炼胶,而后利用平板模具硫化成型,由于密封圈脱模过程中难取出,容易导致相邻密封圈损坏的现象,而且合模后中空腔通入压缩空气后进行硫化过程慢、结合面易开裂导致出现次品率高等问题,因此亟待开发一种大线径密封圈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线径密封圈模具,该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的下侧面设有上模腔,下模板的上侧面设有下模腔,所述模腔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成型腔,所述成型腔中心处设有内排料孔,所述内排料孔外设有减压层,所述减压层外侧设有成模槽,所述成模槽内部凹槽用于制造大线径密封圈成模产品,各所述成型腔的成模槽相抵接。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中间设置有垫片且内部设有正方形空腔,所述垫片可对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合模过程进行震动缓冲。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腔表面设置有若干加料槽,所述加料槽为长条形凹槽,所述加料槽底部设置有外排料孔,所述外排料孔为圆孔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材质均为718模具钢。进一步的,所述垫片与上模板和下模板均为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均为一体压铸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模具所得大线径密封圈的成模产品重量、厚度、尺寸一致,成模产品无需辅助工具可进行快速自拆,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极大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大线径密封圈模具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模板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下模板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垫片的主视图。附图标记:1-上模板;2-下模板;3-上模腔;4-下模腔;5-成型腔;6-内排料孔;7-减压层;8-成模槽;9-成模产品;10-垫片;11-加料槽;12-外排料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附图1-5,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所述上模板1的下侧面设有上模腔3,下模板2的上侧面设有下模腔4,所述模腔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成型腔5,所述成型腔5中心处设有内排料孔6,所述内排料孔6外设有减压层7,所述减压层7外侧设有成模槽8,所述成模槽8内部凹槽用于制造大线径密封圈成模产品9,各所述成型腔5的成模槽8相抵接。实际使用时,将上模板1和下模板2进行合模,通过成型腔5中心处设置用于排气内排料孔6,让多余的胶料溢出,确保每个成模产品重量一致;通过设置减压层7确保胶料在硫化过程中均匀流动,保证毛边内外一致,从而控制成模产品9的厚度和尺寸一致;通过将各成型腔5的成模槽8相抵接,使各成模产品9的间距缩小,形成的成模产品9为整模连接,可进行自拆操作,无需额外辅助工具,提高生产效率。该模具所得大线径密封圈的成模产品重量、厚度、尺寸一致,成模产品无需辅助工具可进行快速自拆,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极大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中间设置有垫片10且内部设有正方形空腔,所述垫片10可对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合模过程进行震动缓冲。本技术在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中间设置有垫片10,用于缓冲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合模过程进行震动,减少合模过程中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损坏,垫片10内部的正方形空腔用于上模腔3和下模腔4的合模。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腔4表面设置有若干加料槽11,所述加料槽11为长条形凹槽,所述加料槽11底部设置有外排料孔12,所述外排料孔12为圆孔状结构。本技术在下模腔4表面设置有若干长条形加料槽11,用于固定放置塑料胶条,放置胶条位置在合模过程中发生歪斜,加料槽11底部的外排料孔12用于辅助排气和排废料,确保每个成模产品9重量、厚度、尺寸一致,提高成模产品9的合格率。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材质均为718模具钢。本技术采用718模具钢制成上模板1和下模板2,该模具钢性能优越,可以制作尺寸大、高质量的塑料模具成形零件。进一步的,所述垫片10与上模板1和下模板2均为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垫片10与上模板1和下模板2均为可拆卸连接,方便拆卸和放置。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均为一体压铸成型。本技术通过一体压铸成型制成上模板1和下模板2,制作方便,精准度高且成本较少。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线径密封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的下侧面设有上模腔,下模板的上侧面设有下模腔,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成型腔,所述成型腔中心处设有内排料孔,所述内排料孔外设有减压层,所述减压层外侧设有成模槽,所述成模槽内部凹槽用于制造大线径密封圈成模产品,各所述成型腔的成模槽相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线径密封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的下侧面设有上模腔,下模板的上侧面设有下模腔,所述上模腔和下模腔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成型腔,所述成型腔中心处设有内排料孔,所述内排料孔外设有减压层,所述减压层外侧设有成模槽,所述成模槽内部凹槽用于制造大线径密封圈成模产品,各所述成型腔的成模槽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线径密封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中间设置有垫片且内部设有正方形空腔,所述垫片可对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合模过程进行震动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强张震韦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益驰密封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