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33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弯模具,属于数控冲模具钣金领域。折弯模具包括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所述的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刀口;所述的下模部分包括滚轴刀口、摇臂、滚轴刀口固定座、滑块和下模座,所述滚轴刀口可转动连接于滚轴刀口固定座上,所述摇臂贯穿滚轴刀口固定座,用于将滚轴刀口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可滑动连接于下模座内部,滑块滑动的同时带动滚轴刀口转动,其中,所述滚轴刀口上开设折弯槽,合模时,所述上模刀口将工件压至折弯槽内,同时滚轴刀口转动使工件被折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弯模具可以加工钣金件上凸起的折弯结构,且适应尺寸小、多种折弯角度的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弯模具
本技术属于数控冲模具钣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折弯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汽车、电器、船舶等需要不同折弯形状的零件来满足其组装的要求。对于局部凸起且多道折弯的钣金件来说,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折弯的凸起部件焊接至钣金件本体上,以实现局部凸起的折弯结构,但焊接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却不及折弯工件。为了减少焊缝数量,提高工件的结构强度,可采用折弯工件代替焊接工件,不仅可以提高工件使用时的防护性能,还能工件外形更加美观。但是现有的折弯模具大多对钣金件的整体进行折弯。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367075.2,申请公开日为2016年9月28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压圈模具。该压圈模具上模上设有第一模腔、下模上设有第二模腔,上模与下模装配完成后,第一模腔、第二模腔配合形成主模腔,并且,主模腔由中模封闭,第一模腔、第二模腔的结构简单,可以方便地在第一模腔、第二模腔内设置对环状零件进行倒角的倒角结构,从而使得环状零件在成型时即可对倒角进行加工,提高了环状零件的加工效率,降低了环状零件的制造成本;另外,该模具还可以方便地成型截面形状为异形结构的环状零件,进一步优化了模具的使用性能。该模具是对环形零件的边缘进行倒角的加工,不适用于凸起折弯结构的加工。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0394449.9,申请公开日为2020年2月7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耐磨损折弯模及其下模具。该专利折弯模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包括下模本体、耐磨件和限位导向组件,其中,耐磨件安装在下模本体上,当上下模具进行折弯工作时,耐磨件可随时更换;限位导向组件设置在下模本体上相对耐磨件的一侧,用于防止上模具工作时与下模具错位,包括安装段、支撑段、导向件和支座,安装段用于连接下模本体与限位导向组件,支撑段上设有支座,导向件通过轴承安装在支座上,导向件可在支座转动。该专利是对工件进行一次折弯便可以形成多道折弯的折弯模具,但是对于该模具适合折弯模具大的工件,对于钣金件上凸起的小尺寸折弯结构,使用该模具不能满足折弯精度的要求,而且在折弯的过程中还会导致无需折弯的钣金件部分被迫弯曲。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0748213.5,申请公开日为2019年11月8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钣金箱柜圆弧边角板材的下料方法。该专利下料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1)制作钣金箱柜圆弧边角所需的原料板材;2)用局部冲切模具对原料板材进行撕裂冲切,加工出钣金箱柜圆弧边角板材需要的圆弧尺寸,此时,钣金箱柜圆弧边角撕裂边界分成两层;3)由压平冲切模具对钣金箱柜圆弧边角中间板材进行压平冲切,从而使得钣金箱柜圆弧边角板材平整,同时去除多余的板材,使其能进行下个工序的加工;4)通过折弯刀具,对钣金箱柜圆弧边角平整板材进行弯折,形成钣金箱柜圆弧边角半成品;5)将半成品进行无填丝焊接,再进行焊缝打磨处理,得到成品。该专利的下料方法是将折弯后的半成品进行焊接以得到凸起的折弯结构。对于多道折弯且凸起的折弯结构来说,其成型加工存在以下难点:首先,折弯部相对于无需折弯部来说是凸起状态的,使用折弯模具进行折弯时,很难不会损坏无需折弯部;而且,若折弯部的尺寸小,不能保证折弯精度;另一方面,一个折弯模具若想折弯不同角度的折弯件,需要更换上模或下模,以满足成型形状的要求,这就导致一模专用,当该批工件加工完毕后,模具便会闲置,造成成本的增高;最后,更多是采用折弯+焊接的方式进行加工,焊接后的工件不如折弯工件强度高,产品质量也不高。因此,市场上亟需一种折弯模具,可以适应多尺寸、且折弯部凸起的工件加工,其模具的制备方法可以满足多种形状的折弯部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折弯模具不能满足凸起的折弯部件加工要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弯模具,通过模具结构设计,无需更换模具便可加工多种折弯角度的工件,且适应小尺寸折弯部的加工精度要求。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弯模具,包括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所述的上模部分包括上模刀口;所述的下模部分包括滚轴刀口、摇臂、滚轴刀口固定座、滑块和下模座,所述滚轴刀口可转动连接于滚轴刀口固定座上,所述摇臂贯穿滚轴刀口固定座,用于将滚轴刀口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可滑动连接于下模座内部,机床控制系统滑块于下模座内部的滑动,所述滑块滑动的同时带动滚轴刀口于滚轴刀口固定座上转动,其中,所述滚轴刀口上开设折弯槽,合模时,所述上模刀口将工件压至折弯槽内,同时滚轴刀口转动使工件被折弯。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块通过伸缩弹簧与下模座连接,开模时,伸缩弹簧恢复,带动滑块滑至初始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块通过气缸与下模座连接,机床控制系统控制气缸的伸缩,开模时,气缸将滑块移至初始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下模部分还包括退料板,所述退料板位于滚轴刀口固定座上方,并与下模座之间通过若干退料弹簧连接,合模时,退料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滚轴刀口包括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构成折弯槽,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一工作面连接,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二工作面连接,其中,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宽度一致,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形成的夹角为90°,开模时,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平行于水平面。进一步地,所述上模部分还包括上模体,用于固定连接上模刀口。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体与上模刀口之间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模部分还包括上模座,用于将上模体固定于机床上。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和上模体之间通过第二锁紧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通过等高固定螺栓固定在折弯机工作台上。一种折弯方法,步骤为:(1)将工件通过线切割工艺切割若干个待折弯部;(2)组装上述折弯模具,将工件的一个待折弯部置于下模部分的上方,即滚轴刀口固定座上方或者退料板上方;(3)上模部分下行至接触工件的同时,机床控制系统控制滑块于下模座内滑动,以带动滚轴刀口于滚轴刀口固定座内转动,使得工件向上折弯;(4)上模部分上行,滑块滑至初始位置,完成一次折弯操作。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当滑块的滑动距离为L,且0<L<8mm时,工件的待折弯部被折弯成圆弧形,其中,圆弧形截面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为θ,圆弧形截面对应的圆半径为R,满足以下关系式:L=π*R*θ/18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当滑块的滑动距离为L,且L≥8mm时,工件的待折弯部被折弯形成具有折弯角度为α,满足以下关系式:L=π*r*α/180°,式中r为滚轴刀口上折弯槽槽边的宽度。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5):重复步骤(2)~(4),更换待折弯部,进行多次折弯操作,得到折弯零件成品。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模具可以加工钣金件上凸起的折弯结构,保证无需折弯部的表面质量不被损坏;即便是对于尺寸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弯模具,包括上模部分(100)和下模部分(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部分(100)包括上模刀口(110);所述的下模部分(200)包括滚轴刀口(210)、摇臂(220)、滚轴刀口固定座(230)、滑块(240)和下模座(260),所述滚轴刀口(210)可转动连接于滚轴刀口固定座(230)上,所述摇臂(220)贯穿滚轴刀口固定座(230),用于将滚轴刀口(210)与滑块(240)固定连接,所述的滑块(240)通过伸缩弹簧(250)或气缸与下模座(260)可滑动连接,滑块(240)滑动的同时带动滚轴刀口(210)转动,其中,所述滚轴刀口(210)上开设折弯槽,合模时,所述上模刀口(110)将工件(300)压至折弯槽内,同时滚轴刀口(210)转动使工件(300)被折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模具,包括上模部分(100)和下模部分(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部分(100)包括上模刀口(110);所述的下模部分(200)包括滚轴刀口(210)、摇臂(220)、滚轴刀口固定座(230)、滑块(240)和下模座(260),所述滚轴刀口(210)可转动连接于滚轴刀口固定座(230)上,所述摇臂(220)贯穿滚轴刀口固定座(230),用于将滚轴刀口(210)与滑块(240)固定连接,所述的滑块(240)通过伸缩弹簧(250)或气缸与下模座(260)可滑动连接,滑块(240)滑动的同时带动滚轴刀口(210)转动,其中,所述滚轴刀口(210)上开设折弯槽,合模时,所述上模刀口(110)将工件(300)压至折弯槽内,同时滚轴刀口(210)转动使工件(300)被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部分(200)还包括退料板(270),所述退料板(270)位于滚轴刀口固定座(230)上方,并与下模座(260)之间通过若干退料弹簧(280)连接,合模时,退料弹簧(280)处于压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轴刀口(210)包括第一工作面(211)、第二工作面(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招谢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雷默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