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除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293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循环除碳装置,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的内壁且靠近第二管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隔板上且在第一电机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隔板上且在第一电机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延伸有电机轴,且电机轴贯穿隔板至第一管的内部,所述电机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网架,所述网架上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第一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容器,所述容器的中部设置有小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可以转动的网架,实现滤网的自洁,避免了滤网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除碳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除碳领域,尤其涉及循环除碳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中,需要对废气进行处理。废气处理的工艺有燃烧热解、吸附水洗、干燥过滤等。目的是将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去除。在燃烧热解过程中氧化不充分或者废气本身携带大量的固体碳。需要将废气进行过滤,将固体碳去除。但是现有的装置,没有自洁的功能,过滤时间一长,很容易导致滤网被堵塞,影响废气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循环除碳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循环除碳装置,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的内壁且靠近第二管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隔板上且在第一电机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隔板上且在第一电机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延伸有电机轴,且电机轴贯穿隔板至第一管的内部,所述电机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网架,所述网架上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第一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容器,所述容器的中部设置有小孔;所述第一管的一端侧壁且靠近隔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侧壁且靠近第一法兰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管的内壁且在连接件和循环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二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延伸设置有电机轴,且电机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第二电机的侧壁等角度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和安装套的内壁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上均等角度设置有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所述第一管通过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固定螺栓、固定螺母和第二管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管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端贯穿第一管并和连接件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扩径段,且扩径段处于第一通孔的一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容器和连接件为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和第一管连通。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可以转动的滤网,在废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之间循环时,将滤网上的附着的固体碳进行清理,实现装置的自洁,有利于减少人力物力对过滤装置的维护,同时可以提高废气的处理效率。2、本技术,设置有容器,且容器的内部设置有小孔,避免了容器的被过滤的杂质吸出。3、本技术,设置有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通过卸下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上的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可轻易将第一管和第二管分离,方便对滤网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循环除碳装置的立体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循环除碳装置的平面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循环除碳装置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循环除碳装置的左端无风扇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循环除碳装置的右端无风扇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循环除碳装置的风扇正面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循环除碳装置的风扇背面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例说明:1、第一管;2、容器;3、小孔;4、连接件;5、循环管;6、第一风扇;7、扩径段;8、滤网;9、网架;10、第二管;11、第一电机;12、第二风扇;13、第一通孔;14、隔板;15、第二通孔;16、第一法兰;17、第二法兰;18、安装套;19、扇叶;20、支撑杆;21、第二电机;22、固定螺栓;23、固定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循环除碳装置,包括第一管1,第一管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10,第一管1的内壁且靠近第二管10固定连接有隔板14,隔板1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隔板14上且在第一电机1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通孔13,使得处理的废气从第二管10中送入至第一管1中,隔板14上且在第一电机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通孔15,将第一管1中的废气送入至第二管10中,实现废气在第一管1和第二管10之间的循环,第一电机11的一端延伸有电机轴,且电机轴贯穿隔板14至第一管1的内部,电机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网架9,第一电机11用于驱动网架9转动,网架9上固定连接有滤网8,废气进入第二管10时,经过滤网8,将固体碳截留,在滤网8随着网架9旋转的过程中,废气通过第一通孔13又进入至第一管1中,穿过滤网8时,将固体碳吹落清理,由于第一通孔13比第二通孔15小,确保第一管1的一端送入废气,第二管10的另一端送出废气同时,也能实现第一管1和第二管10之间的废气循环,对滤网8进行清理;第一管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件4,连接件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容器2,容器2的中部设置有小孔3,第一管1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管5,循环管5的一端贯穿第一管1并和连接件4连通,循环管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扩径段7,且扩径段7处于第一通孔13的一侧,容器2和连接件4为螺纹连接,方便容器2的清理,连接件4和第一管1连通,在滤网8清理掉落的固体碳通过扩径段7进入循环管5中,并随着循环管5进入至连接件4中,一分部固体碳在重力的作用下穿过小孔3掉落至容器2中,而小孔3的设置避免了容器2中的固体碳被吸出;第一管1的一端侧壁且靠近隔板14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16,第二管10的一端侧壁且靠近第一法兰16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17,第一法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循环除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1),所述第一管(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10),所述第一管(1)的内壁且靠近第二管(10)固定连接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所述隔板(14)上且在第一电机(1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通孔(13),所述隔板(14)上且在第一电机(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通孔(15),所述第一电机(11)的一端延伸有电机轴,且电机轴贯穿隔板(14)至第一管(1)的内部,所述电机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网架(9),所述网架(9)上固定连接有滤网(8);/n所述第一管(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容器(2),所述容器(2)的中部设置有小孔(3);/n所述第一管(1)的一端侧壁且靠近隔板(14)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16),所述第二管(10)的一端侧壁且靠近第一法兰(16)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17)。/n

【技术特征摘要】
1.循环除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1),所述第一管(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10),所述第一管(1)的内壁且靠近第二管(10)固定连接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所述隔板(14)上且在第一电机(1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通孔(13),所述隔板(14)上且在第一电机(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通孔(15),所述第一电机(11)的一端延伸有电机轴,且电机轴贯穿隔板(14)至第一管(1)的内部,所述电机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网架(9),所述网架(9)上固定连接有滤网(8);
所述第一管(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容器(2),所述容器(2)的中部设置有小孔(3);
所述第一管(1)的一端侧壁且靠近隔板(14)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16),所述第二管(10)的一端侧壁且靠近第一法兰(16)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除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1)的内壁且在连接件(4)和循环管(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6),所述第二管(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除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6)和第二风扇(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俊孙诚骏陈晓春顾添宇
申请(专利权)人:海正药业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