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热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282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热疗装置,它主要由舱体构成,舱体包括舱盖和床体两部分,舱盖呈椭圆形封闭侧围,舱盖侧围与床体合围形成供人体整体进入并平躺的舱室,舱盖底部连接有能驱动舱盖斜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床体配有石墨烯发热膜床垫,所述舱室内安装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的感温器设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床垫上,所述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床垫,所述舱室内还安装有四组红外能量灯,两组近红外能量灯组,置于舱盖顶左右两端,向下照射人体,两组远红外能量灯,分别置于床体左右两端,照射人体周身,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提高体表温度,不能有效提升体核温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热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红外热疗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新的治疗模式以及治疗方法相继展开,而热疗可以杀死对放疗不敏感的处在缺氧、营养缺乏、低PH值和肿瘤分期为S期环境中的细胞,热疗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近红外热源机,在人体耐受的程度范围内,使人体的核心温度快速上升到38度到42度之间,与人体自然发热情况类似,人体自然发热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新陈代谢加快,器官与组织循环增强,刺激生长素的分泌,从而增加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因子,使神经传导加速,这些被重新激活的免疫细胞利用细胞毒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消灭癌细胞,从而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人体体内主动脉处的温度,称体核温度,它是人体体温测量的基准点,提高体核温度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益处,但目前市场上繁多的人体加温装置,均只能提高体表温度,很难有效提升体核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配有舱内全波段红外线照射方式的红外热疗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外热疗装置,由舱体构成,包括舱盖和床体两部分,其特征在于,舱盖呈椭圆形封闭侧围,所述舱盖侧围与床体合围形成供人体整体进入并平躺的舱室,所述舱盖底部连接有能驱动舱盖斜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所述舱室内还安装有四组红外能量灯,两组近红外能量灯组,置于舱盖顶左右两端,向下照射人体,两组远红外能量灯,分别置于床体左右两端,照射人体周身;进一步的,所述床体配有石墨烯发热膜床垫,石墨烯发热膜是由石墨纳米片制成的水性聚氨酯复合膜;进一步的,所述床体侧边安装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的感温器之一设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床垫上,所述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床垫;进一步的,所述近红外能量灯组波长为1μm到1.2μm,所述远红外能量灯组波长为25μm至500μm;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控制器的感温器之二为人体直肠测温器;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控制器的感温器之三到五分别为置于腋窝、中下腹部和腰椎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器还与血氧、脉搏监测器电性连接,实时监控人体生理参数;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控制器还连接有舱内通风循环系统,所述的通风循环系统设于舱盖中间,包括一个舱内温度传感器和至少一个风扇,所述的舱内温度传感器和风扇均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所述的舱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舱内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时会发出报警信号给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包括壳体、按键面板,内接有PCB板和温控接头以及与PCB板芯片连接的微控制单元;所述按键面板用于操控系统以及系统参数输入;所述PCB板内设有功率控制芯片,由过零检测获取同步信号;所述温控接头接收包括目标人体五个感温器温度、舱内温度传感器以及血氧、脉搏监测器临界值报警信号;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是通过软件控制可控硅的导通和关断时间来调节输出功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配有舱内全波段红外线照射方式的红外热疗装置,能有效提高提高人体体核温度,同时温度控制器能控制四组红外能量灯照射功率以及石墨烯发热床垫发热功率,避免造成人体烧伤。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红外热疗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红外热疗床温度控制模块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红外热疗床温度控制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舱盖;2、床体;3、舱室;4、升降机构;5、温度控制器;6、床垫;7、近红外能量灯组;8、远红外能量灯组;9、通风系统;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本专利技术专利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红外热疗装置,由舱体构成,包括舱盖1和床体2两部分,舱盖1呈椭圆形封闭侧围,舱盖1侧围与床体2合围形成供人体整体进入并平躺的舱室3,舱盖1底部连接有能驱动舱盖斜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4,舱室3内还安装有四组红外能量灯,两组近红外能量灯组7,置于舱盖顶左右两端,向下照射人体,两组远红外能量灯组8,分别置于床体左右两端,照射人体周身。所述床体2配有石墨烯发热膜床垫6,石墨烯发热膜是由石墨纳米片制成的水性聚氨酯复合膜。所述床体2侧边安装有温度控制器5,所述温度控制器5的感温器之一设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床垫6上,所述温度控制器5电性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床垫6。所述近红外能量灯组7波长为1μm到1.2μm,所述远红外能量灯组8波长为25μm至500μm。所述温度控制器5的感温器之二为人体直肠测温器,用于测量人体体核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器5的感温器之三到五分别为置于腋窝、中下腹部和腰椎的温度传感器,用于对人体表皮温度进行监控,避免皮肤表皮烧伤。所述温度控制器5还与血氧、脉搏监测器电性连接,实时监控人体生理参数,避免因体核温度上升导致并发症。所述温度控制器5还连接有舱室3内通风循环系统9,所述的通风循环系统9设于舱盖1中间,包括一个舱内温度传感器和至少一个风扇,所述的舱内温度传感器和风扇均与温度控制器5相连,所述的舱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舱内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时会发出报警信号给温度控制器5。所述温度控制器5包括壳体、按键面板,内接有PCB板和温控接头以及与PCB板芯片连接的微控制单元,所述按键面板用于操控系统以及系统参数输入,所述PCB板内设有功率控制芯片,由过零检测获取同步信号,所述温控接头接收包括目标人体五个感温器温度、舱内温度传感器以及血氧、脉搏监测器临界值报警信号,所述微控制单元是通过软件控制可控硅的导通和关断时间来调节输出功率。如图2,温控接头包括目标温度的测量和舱内温度的测量。目标温度通过前端的光学系统滤波和聚焦,将有用的远红外辐射信号聚焦到热电堆传感器上,然后将热电堆输出的电压信号经放大滤波,由A/D转换得到。舱内温度通过热敏电阻直接经电阻电压转换,由A/D转换得到,PCB板内有功率控制,主要由过零检测获取同步信号,通过软件控制可控硅的通断时间来实现,具体为在50Hz的交流电压通过零点时产生一个高电平脉冲,利用此脉冲产生的单片外部中断启动单片机定时器,由此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和关断时间比值,以达到调节输出功率的目的,从而控制热疗温度。如图3,微控制单元为软件控制为核心,设置好温度值和持续时间值后,通过不断地读取当前体核温度,计算出温度偏差k(设定值与测量所得的温度差)和温度偏差变化率kc(前后两次采样温差/时间间隔),当上升偏差变化率kc大于设定值kc0(实施例为0.05)时,停止加热,并提示加热过快;当下降偏差变化率kc大于设定值kc0时,通过数字滤波判断是由于患者移动造成的干扰还是患者更换了理疗部位,并作出相应的丢弃或更新处理;当温度偏差k大于设定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热疗装置,由舱体构成,包括舱盖和床体两部分,其特征在于,舱盖呈椭圆形封闭侧围,所述舱盖侧围与床体合围形成供人体整体进入并平躺的舱室,所述舱盖底部连接有能驱动舱盖斜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所述舱室内还安装有四组红外能量灯,两组近红外能量灯组,置于舱盖顶左右两端,向下照射人体,两组远红外能量灯组,分别置于床体左右两端,照射人体周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热疗装置,由舱体构成,包括舱盖和床体两部分,其特征在于,舱盖呈椭圆形封闭侧围,所述舱盖侧围与床体合围形成供人体整体进入并平躺的舱室,所述舱盖底部连接有能驱动舱盖斜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所述舱室内还安装有四组红外能量灯,两组近红外能量灯组,置于舱盖顶左右两端,向下照射人体,两组远红外能量灯组,分别置于床体左右两端,照射人体周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配有石墨烯发热膜床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热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侧边安装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的感温器之一设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床垫上,所述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床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能量灯组波长为1μm到1.2μm,所述远红外能量灯组波长为25μm至5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热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源
申请(专利权)人:迈尔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