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粒子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2758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尘埃粒子控制装置,包括进风段、粗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高效过滤段和排风段,进风段用于排入空气,粗效过滤对进风段排入的空气进行第一次过滤,中效过滤段对经过第一次过滤后的空气进行第二次过滤,高效过滤段对经过第二次过滤后的空气进行第三次过滤,排风段对第三次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送风系统中的空气进行三次过滤,对送风系统中的空气进行尘埃粒子吸附,能够起到日常净化过滤的效果,从而达到模拟昆虫最佳的生态环境,为各个器具创造相同且良好的养殖环境,提高存活率、成虫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尘埃粒子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厂化养蚕
,具体涉及尘埃粒子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自然界中的昆虫有一百多万种,分布广泛,总体生物量巨大,在生态系统或食物链中起着复杂而重要的作用。部分昆虫可为人类制造或提供原材料、食品或药品等,其作用和价值值得我们去开挖。人类很早就对昆虫进行了利用和研究,特别是近代以来加快了研究和开发的力度。自然界的天然昆虫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昆虫养殖逐渐受到了重视。养殖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人类提供原材料;(2)食用或药用;(3)提供动物蛋白饲料;(4)培养害虫天敌或生产昆虫病毒,用于防治农林业害虫;(5)用于科学研究;(6)用于服装制造。随着科技的发展,小作坊式的养殖模式逐渐被淘汰,而工厂化的养殖应运而生;在工厂化的养殖过程中,主要采用一些养殖器具来实现流水线养殖,这些养殖器具往往通过堆叠方式进行组装、输送和摆放,具有大规模、养殖密度高的特点。现有的送风系统均采用顶部往下送风,如何对送风系统中的空气进行尘埃粒子吸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尘埃粒子控制装置,对送风系统中的空气进行三次过滤,对送风系统中的空气进行尘埃粒子吸附,能够起到日常净化过滤的效果,从而达到模拟昆虫最佳的生态环境,为各个器具创造相同且良好的养殖环境,提高存活率、成虫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尘埃粒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段,进风段用于排入空气。粗效过滤段,粗效过滤对进风段排入的空气进行第一次过滤。中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对经过第一次过滤后的空气进行第二次过滤。高效过滤段,高效过滤段对经过第二次过滤后的空气进行第三次过滤。排风段,排风段对第三次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排出。本专利技术对送风系统中的空气进行三次过滤,对送风系统中的空气进行尘埃粒子吸附,能够起到日常净化过滤的效果,从而达到模拟昆虫最佳的生态环境,为各个器具创造相同且良好的养殖环境,提高存活率、成虫质量。进一步,还包括三段式固定连接的组装框架,粗效过滤段采用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段采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段采用高效过滤器,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组装框架的内部中,相邻两个组装框架之间相互连通,进风段固定连接在处于外侧的组装框架上,排风段固定连接在处于另一外侧的组装框架上。本专利技术中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的外部壳体规格均相同,只是内部设置的滤料不同,高效过滤器内部采用的滤料为超细玻璃纤维纸,该技术方案为现有技术,可参考2016.12.05公开的名称为高效过滤器(申请号:CN201621324491.6)的技术专利,具有过滤效率高、阻力低、容尘量大、风速均匀等特点。中效过滤器内部采用的滤料为滤袋,该技术方案为现有技术,可参考2015.02.02公开的名称为一种镀锌框式袋式中效过滤器(申请号:CN201510052932.5)的专利技术专利。粗效过滤器内部采用的滤料为粗效过滤棉,该技术方案为现有技术,可参考2017.04.07公开的名称为一种可拆卸式FFU粗效过滤器装置(申请号:CN201710222297.X)的专利技术专利。由于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的外部壳体规格均相同,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三段组装框架分别对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进行安装,当三段组装框架相互连通时,形成一个气流通道,集中对空气进行三次过滤。进一步,组装框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支撑在混凝土结构上。安装支架的内侧设有开口,安装支架设有竖向杆,竖向杆设有限位板,限位板设置在开口中,同一个组装框架上的限位板之间设有顶板和底板,顶板通过螺丝固定在限位板的顶部处,底板通过螺丝固定在限位板的底部处,限位板、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腔体,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组装框架的腔体中。相邻两个组装框架上的两块限位板之间相互贴合,相邻两个组装框架上的两块顶板之间相互贴合,相邻两个组装框架上的两块底板之间相互贴合,限位板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密封连接,使得组装框架的腔体之间相互连通,同时可减少相邻两个组装框架之间漏风的情况。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如果将限位板、顶板和底板一体成型制造,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当三种过滤器需要更换滤料时,不易取出过滤器。因此,本专利技术将底板和顶板可拆卸连接在限位板上,具体方案如下:安装支架的顶部设有矩形板,矩形板设有通孔,通孔中设有导向杆,导向杆沿着矩形板长度方向设置,竖向杆的顶端设置在通孔中,竖向杆设有圆孔,导向杆穿过圆孔,使得竖向杆在通孔中沿着矩形板长度方向移动,导向杆套有弹簧,弹簧设置在通孔的内侧和竖向杆的侧面之间,安装支架设有调整板,调整板螺纹连接有顶推杆,竖向杆设置在顶推杆和弹簧之间,顶推杆抵住竖向杆的另一侧面。当安装过滤器时,将过滤器放置到两块限位板之间,再拧动顶推杆,使得顶推杆驱动竖向杆在通孔中向过滤器方向移动,此时弹簧压缩,当限位板紧贴过滤器时,此时两块限位板限位过滤器,可对顶板和底板进行全面涂设保护漆,当顶板和底板符合安装要求后,再将顶板和底板通过螺丝固定在两块限位板之间,这样有充足的时间对顶板和底板进行防腐防锈处理,如果不对限位板进行移动,就需要先将顶板和底板通过螺丝固定在两个限位板之间,再装入过滤器,然后在顶板和底板上涂设保护漆,这样导致保护漆涂设不完全。当取出过滤器时,先将底板之间的密封胶割除,再将顶板和底板从限位板上拆除,然后反向拧动顶推杆,顶推杆从调整板上退出,在弹簧恢复形变的作用下,竖向杆在通孔中向远离过滤器方向移动,增加两块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再将过滤器从限位板的下方取出,对过滤器进行更换滤料操作,使得过滤器充分进行尘埃粒子吸附作用,能够起到日常净化过滤的效果,从而达到模拟昆虫最佳的生态环境,为各个器具创造相同且良好的养殖环境,提高存活率、成虫质量。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进风段和整个新风系统进行连接,因此如何将进风段和新风系统有效连接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方案如下:限位板设有限位凸起,竖向杆设有限位槽,限位凸起嵌入到限位槽中,限位凸起在限位槽中沿着矩形板宽度方向移动,竖向杆设有紧固螺栓,限位凸起设有滑移槽,紧固螺栓穿过滑移槽,使得限位板在紧固螺栓上沿着矩形板宽度方向移动,紧固螺栓设有紧固螺母。本专利技术中的紧固螺母未拧紧时,可将限位板、顶板和底板连接成的整体结构在竖向杆上移动。在安装过程中,可先将进风段和新风系统进行对接,再根据进风段的位置,对用于安装粗效过滤器的组装框架进行安装,可将安装支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再将限位板、顶板和底板连接成的整体结构在竖向杆上向进风段方向移动,使得限位板和进风段的第一安装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再根据安装粗效过滤器的组装框架的位置,对用于安装中效过滤器的组装框架进行安装,可将安装支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再将限位板、顶板和底板连接成的整体结构在竖向杆上向安装粗效过滤器的组装框架方向移动,再将相邻两个组装框架上的两块限位板通过固定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尘埃粒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进风段,所述进风段用于排入空气;/n粗效过滤段,所述粗效过滤对所述进风段排入的空气进行第一次过滤;/n中效过滤段,所述中效过滤段对经过第一次过滤后的空气进行第二次过滤;/n高效过滤段,所述高效过滤段对经过第二次过滤后的空气进行第三次过滤;排风段,所述排风段对第三次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尘埃粒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风段,所述进风段用于排入空气;
粗效过滤段,所述粗效过滤对所述进风段排入的空气进行第一次过滤;
中效过滤段,所述中效过滤段对经过第一次过滤后的空气进行第二次过滤;
高效过滤段,所述高效过滤段对经过第二次过滤后的空气进行第三次过滤;排风段,所述排风段对第三次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埃粒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段式固定连接的组装框架,所述粗效过滤段采用粗效过滤器,所述中效过滤段采用中效过滤器,所述高效过滤段采用高效过滤器,所述粗效过滤器、所述中效过滤器和所述高效过滤器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组装框架的内部中,相邻两个所述组装框架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进风段固定连接在处于外侧的所述组装框架上,所述排风段固定连接在处于另一外侧的所述组装框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埃粒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框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内侧设有开口,所述安装支架设有竖向杆,所述竖向杆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开口中,同一个所述组装框架上的所述限位板之间设有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处,所述底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处,所述限位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腔体,相邻两个所述组装框架上的两块所述限位板之间相互贴合,相邻两个所述组装框架上的两块所述顶板之间相互贴合,相邻两个所述组装框架上的两块所述底板之间相互贴合,所述限位板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组装框架的所述腔体之间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埃粒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设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着所述矩形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竖向杆的顶端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竖向杆设有圆孔,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圆孔,使得所述竖向杆在所述通孔中沿着所述矩形板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导向杆套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内侧和所述竖向杆的侧面之间,所述安装支架设有调整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何锐敏金耀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