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272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颈部按摩仪,其中,颈部按摩仪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绕颈段及两个夹臂段,两个夹臂段分别设于绕颈段的两端,并位于绕颈段的同一侧;夹臂段包括位于外侧的外侧结构以及位于内侧的内侧结构,内侧结构包括内侧板及位于内侧板同侧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连接内侧板的一侧与外侧结构,第二侧板连接内侧板的另一侧与外侧结构;在绕颈段至夹臂段的延伸方向上,夹臂段向内、向下扭转以增加内侧板与脖颈和肩部之间的过渡区域的接触面积。上述颈部按摩仪的夹臂段的内侧壁能很好的与过渡区域贴合,不存在局部压力过大的问题,用户在佩戴过程中更舒适,用户体验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部按摩仪本申请要求在先申请的优先权,在先申请的申请日:2019-12-26;申请号:201922420049.3;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颈部按摩仪。
本技术涉及保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颈部按摩仪80通常包括壳体82、电池及按摩头,电池设于壳体82内,按摩头设于壳体82上,并与电池电连接。壳体82通常包括绕颈段822及两个夹臂段824,两个夹臂段824分别设于绕颈段822的两端,并位于绕颈段822的同一侧,按摩头设于绕颈段822。当颈部按摩仪80佩戴于脖颈时,按摩头与两个夹臂段824均与脖颈贴合,从而使得颈部按摩仪80稳定佩戴于脖颈。因人体的脖颈比肩部窄,人体的脖颈与肩部之间具有过渡区域90,该过渡区域90的截面形状,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渐增大。颈部按摩仪10佩戴于脖颈后,夹臂段824位于过渡区域90。但夹臂段824的内侧板824a与过渡区域90之间存在间隙,会导致夹臂段824的底部侧板824b与过渡区域90直接接触的区域存在局部压力过大的情况,用户在佩戴过程中因夹紧存在不适感,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旨在解决传统的颈部按摩仪的夹臂段的内侧壁不能很好的与过渡区域贴合,导致夹臂段的底部侧壁与过渡区域直接接触的区域存在局部压力过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颈部按摩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绕颈段;以及两个夹臂段,两个所述夹臂段分别设于所述绕颈段的两端,并位于所述绕颈段的同一侧;<br>其中,所述夹臂段包括位于外侧的外侧结构以及位于内侧的内侧结构,所述内侧结构包括内侧板及位于所述内侧板同侧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内侧板的一侧与所述外侧结构,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内侧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外侧结构;在所述绕颈段至所述夹臂段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夹臂段向内、向下扭转以增加所述内侧板与脖颈和肩部之间的过渡区域的接触面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侧板为与所述过渡区域适配的弧形板。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和所述内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均形成倒圆角。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及内壳,所述内壳包括环颈部及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设于所述环颈部的两端,所述环颈部包括中间部及两个转折部,两个所述转折部分别设于所述中间部的两端,所述壳体对应所述中间部的区段为所述绕颈段,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夹持部及所述转折部的区段为所述夹臂段,所述内侧结构包括所述转折部及所述夹持部;其中,所述夹持部的硬度大于所述环颈部的硬度,一个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电池安装腔,另一个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主控板安装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设于所述环颈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与所述弹性支架的两端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架、所述转折部及所述中间部一体成型。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内壳的一侧设有筋条,所述弹性支架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插槽,所述筋条可拆卸插于所述插槽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筋条位于外壳靠近所述内壳的一侧的外周缘,所述筋条为多条,多条所述筋条沿所述外壳的外周缘间隔排布并环绕一周,所述插槽为多个,多个所述插槽与多条所述筋条一一对应设置;其中,多条所述筋条的长短不一,相邻两长度较短的所述筋条之间,至少存一条长度较长的所述筋条。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靠近所述环颈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弹性支架靠近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定位孔与定位凸台中的一者,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定位孔与定位凸台中的另一者,所述定位凸台插于所述定位孔,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定位对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壳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或者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通过螺钉将所述垫片、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台为腰型凸台,所述定位孔为腰型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定位凸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还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包括竖直段和横直段,所述竖直段与所述横直段连通,其中,所述竖直段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导线能从所述竖直段引导入所述横直段而卡在所述横直段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部按摩仪还包括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与所述绕颈段可拆卸连接。在上述按摩仪中,夹臂段向内、向下扭转,从而使得夹臂段与过渡区域的接触区域,由传统的两块板的连接处(角落)转变为内侧板。夹臂段向内、向下扭转,使得内侧板与过渡区域正面贴合,增加了内侧板与过渡区域的接触面积,降低内侧板与过渡区域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夹臂段与过渡区域直接接触的区域存在局部压力过大的情况,使用户在佩戴过程中更舒适,用户体验更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的颈部按摩仪佩戴于颈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俯视示意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去除壳体的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分解图;图5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正视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佩戴于颈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分解图;图8为图7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剖面图;图10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分解图;图11为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图2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分解图;图1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正视图;图14为图13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按摩头的剖面示意图;图16为图13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的分解示意图;图17为图5所示的连接结构、电路板及压板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按摩头的剖面示意图;图19为图7所示的按摩头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n绕颈段;以及/n两个夹臂段,两个所述夹臂段分别设于所述绕颈段的两端,并位于所述绕颈段的同一侧;/n其中,所述夹臂段包括位于外侧的外侧结构以及位于内侧的内侧结构,所述内侧结构包括内侧板及位于所述内侧板同侧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内侧板的一侧与所述外侧结构,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内侧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外侧结构;/n在所述绕颈段至所述夹臂段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夹臂段向内、向下扭转以增加所述内侧板与脖颈和肩部之间的过渡区域的接触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26 CN 20192242004931.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
绕颈段;以及
两个夹臂段,两个所述夹臂段分别设于所述绕颈段的两端,并位于所述绕颈段的同一侧;
其中,所述夹臂段包括位于外侧的外侧结构以及位于内侧的内侧结构,所述内侧结构包括内侧板及位于所述内侧板同侧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内侧板的一侧与所述外侧结构,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内侧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外侧结构;
在所述绕颈段至所述夹臂段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夹臂段向内、向下扭转以增加所述内侧板与脖颈和肩部之间的过渡区域的接触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为与所述过渡区域适配的弧形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和所述内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均形成倒圆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及内壳,所述内壳包括环颈部及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设于所述环颈部的两端,所述环颈部包括中间部及两个转折部,两个所述转折部分别设于所述中间部的两端,所述壳体对应所述中间部的区段为所述绕颈段,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夹持部及所述转折部的区段为所述夹臂段,所述内侧结构包括所述转折部及所述夹持部;
其中,所述夹持部的硬度大于所述环颈部的硬度,一个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电池安装腔,另一个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外壳围合形成主控板安装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设于所述环颈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与所述弹性支架的两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架、所述转折部及所述中间部一体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洪湧南方炳泉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