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记忆型鸟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267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记忆型鸟巢,包括底座和鸟巢本体,所述鸟巢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鸟巢本体包括床垫和包覆在所述床垫外的垫套,所述床垫从上至下包括海绵层和气囊层,所述气囊层内设有翻身气囊,所述鸟巢本体上固设有头托气囊,所述气囊上均设有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定时器、微型充气泵、微型抽气泵和电源,所述微型充气泵与所述进气嘴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微型抽气泵与所述出气嘴之间通过管路连接;通过气囊被动改变新生儿的体位,帮助新生儿改变睡姿,贴合新生儿生理性弯曲,有利于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记忆型鸟巢
本技术涉及新生儿护理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记忆型鸟巢。
技术介绍
新生儿在刚刚离开宫内环境后,容易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鸟巢式特色护理是近年来推行的一种较安全的新生儿护理模式,其特点是从仿生学角度营造了一个类似宫内的舒适环境,可使其躯干和四肢均有所依附和支撑,卧位与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相似,使母体环境得以延续,消除紧张情绪,提高宝宝安全度,满足宝宝心理需求。现有的新生儿鸟巢大多就地取材,使用毯子团叠而成,沿新生儿的身体四周围绕,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新生儿平躺在鸟巢内,由此方法形成的鸟巢不方便定型,容易松散;而且刚出生的新生儿还不能自主进行翻身,由于其器官功能以及颅骨组织等发育还不完善,不宜长时间保持同一睡姿,否则会造成颅骨变形,这通常就需要医护人员来对新生儿进行翻身操作,但由于新生儿身体发育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如果翻身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新生儿不适,甚至受伤;同时,刚出生的新生儿免疫功能也没有发育完善,对外界的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辅助新生儿被动改变体位的恒温鸟巢来为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辅助新生儿被动改变体位、防止其颅骨变形的记忆型鸟巢。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记忆型鸟巢,包括底座和鸟巢本体,所述鸟巢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鸟巢本体的边缘处固设有呈环形结构的护圈,所述鸟巢本体包括床垫和包覆在所述床垫外的垫套,所述床垫从上至下包括海绵层和气囊层,所述气囊层内设有翻身气囊;所述鸟巢本体上固设有头托气囊;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定时器、微型充气泵、微型抽气泵和电源,所述微型充气泵与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微型抽气泵与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翻身气囊的表面还分别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压敏传感器,所述微型充气泵和微型抽气泵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压敏传感器用于检测气囊表面的压力值,控制器根据该压力值判断新生儿的睡姿并控制微型充气泵和微型抽气泵以对相应的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进一步的,所述翻身气囊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位于所述气囊层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分别位于所述气囊层的左、右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所述头托气囊包括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所述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均为“U”型气囊,两个所述“U”型气囊的开口相对以形成支撑新生儿的头部的枕头,且所述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上均设有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进气嘴和出气嘴上均设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的内壁上均固设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气压传感器。进一步的,在所述气囊层内还固设有第一隔离带,所述第一隔离带呈“工”字形以将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相互分隔开。进一步的,在所述底座上对应鸟巢本体的左、右两侧转动设有多个导向座,每一所述导向座上均固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包括上弧形环扣和下弧形环扣,所述上弧形环扣的一端与所述下弧形环扣的一端铰接,所述上弧形环扣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弧形环扣的另一端卡扣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护圈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约束带,两条所述约束带的一端分别固接在对应侧的护圈上,另一端均设有第一魔术贴刺面;在所述护圈上对应所述约束带下方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贴合的第一魔术贴毛面。进一步的,所述鸟巢本体的底部设有第二魔术贴毛面,在所述底座上对应第二魔术贴毛面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二魔术贴毛面贴合的第二魔术贴刺面。进一步的,在所述垫套的一侧固设有第一拉链,在所述护圈的一侧固设有第二拉链。进一步的,所述护圈和海绵层内均填充有记忆海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在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的表面设置压敏传感器,通过压敏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判断新生儿的睡姿方向,以控制微型充气泵和微型抽气泵对相应的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被动改变新生儿的睡觉体位,避免新生儿长期朝向同一侧睡觉造成颅骨变形,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2)在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内均设置气压传感器检测各气囊内的压力值,以将气囊内的压力控制在阈值压力范围内,防止气囊充气过度或充气不足对新生儿造成伤害;(3)在护圈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约束带,对新生儿的身体进行约束,避免医护人员进行护理时新生儿任意扭动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记忆型鸟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的截面图。图4为图1中卡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记忆型鸟巢包括底座1和鸟巢本体2,所述鸟巢本体2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在所述鸟巢本体2的边缘处还固设有呈环形结构的护圈3,防止新生儿从鸟巢本体2内跌落。所述鸟巢本体2包括床垫4和包覆在所述床垫4外的垫套5,所述床垫4从上至下包括海绵层41和气囊层42。所述气囊层42内设有翻身气囊,所述鸟巢本体2上固设有头托气囊,所述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用于辅助新生儿进行翻身,被动改变新生儿的睡姿,避免新生儿长期朝向同一侧睡觉造成颅骨变形。所述翻身气囊包括第一气囊421、第二气囊422、第三气囊423和第四气囊424,所述第一气囊421和第二气囊422分别设于所述气囊层42的前、后两端,且所述第一气囊421和第二气囊422分别对应人体的头部位置和腿部位置,用于调整新生儿头部及腿部的位置;所述第三气囊423和第四气囊424分别设于所述气囊层42的左右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气囊421和第二气囊422之间,且所述第三气囊423和第四气囊424分别对应人体的左侧躯干位置和右侧躯干位置,用于调整新生儿的睡姿;充气后,所述第一气囊421、第三气囊423和第四气囊424的高度相同,且不低于第二气囊的高度,以避免新生儿躺在鸟巢本体2上时腿部高于身体以及头部造成其呼吸不畅。所述头托气囊包括第一支撑气囊211和第二支撑气囊212,所述第一支撑气囊211和第二支撑气囊212均为“U”型气囊,两个所述“U”型气囊的开口相对以形成枕头21,以支撑新生儿的头部,将其颈部仰伸,使新生儿的气道打开,避免造成呼吸不畅。所述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之间设有间隙,使用时,新生儿的头部枕于枕头21上,第一支撑气囊211支撑其后脑的右侧,第二支撑气囊212支撑其后脑的左侧,后脑的中部位于间隙处,以对新生儿的头部进行固定,同时还能避免其头部长时间收到气囊的挤压导致头部变形。所述第一气囊421、第二气囊422、第三气囊423、第四气囊424、支撑气囊211、第一支撑气囊211和第二支撑气囊212上均设有进气嘴426和出气嘴427,分别用于向气囊内充气和放气;所述进气嘴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记忆型鸟巢,包括底座和鸟巢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鸟巢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鸟巢本体的边缘处固设有呈环形结构的护圈,所述鸟巢本体包括床垫和包覆在所述床垫外的垫套,所述床垫从上至下包括海绵层和气囊层,所述气囊层内设有翻身气囊;所述鸟巢本体上固设有头托气囊;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定时器、微型充气泵、微型抽气泵和电源,所述微型充气泵与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微型抽气泵与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翻身气囊的表面还分别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压敏传感器,所述微型充气泵和微型抽气泵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压敏传感器用于检测气囊表面的压力值,控制器根据该压力值判断新生儿的睡姿并控制微型充气泵和微型抽气泵以对相应的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记忆型鸟巢,包括底座和鸟巢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鸟巢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鸟巢本体的边缘处固设有呈环形结构的护圈,所述鸟巢本体包括床垫和包覆在所述床垫外的垫套,所述床垫从上至下包括海绵层和气囊层,所述气囊层内设有翻身气囊;所述鸟巢本体上固设有头托气囊;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定时器、微型充气泵、微型抽气泵和电源,所述微型充气泵与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微型抽气泵与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翻身气囊的表面还分别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压敏传感器,所述微型充气泵和微型抽气泵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压敏传感器用于检测气囊表面的压力值,控制器根据该压力值判断新生儿的睡姿并控制微型充气泵和微型抽气泵以对相应的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记忆型鸟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气囊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位于所述气囊层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分别位于所述气囊层的左、右两侧并位于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所述头托气囊包括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所述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均为“U”型气囊,两个所述“U”型气囊的开口相对以形成支撑新生儿的头部的枕头,且所述第一支撑气囊和第二支撑气囊之间设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记忆型鸟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气囊和头托气囊上均设有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进气嘴和出气嘴上均设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鑫何华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