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梯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266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爬梯轮椅,包括座椅框架(1)、主动轮结构(2)、辅助轮结构(3)及驱动控制组件(4),其中,所述主动轮结构(2)包括驱动电机(21)、伸缩组件(22)、变速箱组件(23)、滑套组件(24)、内轮盘(25)及外轮圈(26);所述伸缩组件(22)包括伸缩杆(221)、电动环形滑套(222)、驱动齿轮(223)、定位齿杆(224)及定位齿轮(225),所述变速箱组件(23)包括变速齿轮副(231)、齿条(232)及推杆(233)。该爬梯轮椅结构简单、重量轻、稳定性高,能快速、有效的实现不同高度台阶或楼梯的攀爬;同时,该轮椅在爬梯过程中颠簸小、使用者舒适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爬梯轮椅
本技术涉及轮椅
,具体涉及一种爬梯轮椅。
技术介绍
轮椅是医学上康复的重要工具,是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也是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辅助工具。目前市面上的轮椅一般只能在平地上行走,无法用于攀登楼梯,从而限制了轮椅使用者的活动范围,影响其参与社会生活。在中国专利2017112541882中公开了一种电动爬梯轮椅,主要通过履带实现爬楼梯动作,但是履带式轮椅体积大、重量大,易损坏路面或楼梯,运动过程阻力矩较大,换向过程实现困难,造价成本高;在中国专利2016102858711中公开了一种自动测距的智能爬楼梯轮椅,主要采用了行星轮的结构实现爬楼梯动作,但是该种轮椅在上下楼梯时运动起伏大、容易产生较大颠簸,影响使用者的舒适度。现有的爬楼梯轮椅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功能比较单一,而且不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楼梯、台阶上的爬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爬梯轮椅,该爬梯轮椅结构简单、重量轻、稳定性高,能快速、有效的实现攀爬不同高度的台阶或楼梯,同时,该轮椅在爬梯过程中颠簸小、使用者舒适性好。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爬梯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框架、主动轮结构、辅助轮结构以及驱动控制组件;所述主动轮结构分别固定安装所述座椅框架下端的两侧,所述辅助轮结构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前端的两侧;所述主动轮结构包括驱动电机、伸缩组件、变速箱组件、滑套组件、内轮盘以及外轮圈;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下侧、其输出端与伸缩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杆、电动环形滑套、驱动齿轮、定位齿杆以及定位齿轮,所述伸缩杆包括细杆与粗杆,所述细杆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细杆另一端与所述粗杆滑动连接且所述粗杆靠近所述细杆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一电动环形滑套,所述电动环形滑套套接在所述细杆外壁且与所述细杆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粗杆远离所述细杆的一端端部固定套接定位齿轮,所述定位齿轮靠近所述细杆一侧、所述粗杆表面设置光滑段,所述光滑段远离所述定位齿轮一侧、所述粗杆外壁依次套接定位齿杆与驱动齿轮,所述定位齿杆靠近所述光滑段、且所述定位齿杆通过轴承与所述粗杆套接(即定位齿杆与粗杆之间能发生相对转动)、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粗杆固定套接;所述内轮盘、滑套组件、外轮圈组成所述主动轮结构的主体框架,所述滑套组件一端与所述内轮盘外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轮圈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轮圈为弧形轮圈、且若干外轮圈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轮圈,外轮圈的数量与所述滑套组件一致;所述内轮盘中心位置相对于所述定位齿轮设置一齿轮孔,所述定位齿轮初始位置卡接在所述齿轮孔内,确保驱动电机转动带动伸缩杆转动、从而带动内轮盘以及外轮圈转动;所述滑套组件内侧(即与所述定位齿杆同侧)固定设置变速箱组件,所述变速箱组件包括变速齿轮副、齿条以及推杆,所述变速齿轮副一端与所述定位齿杆远离所述粗杆的一端啮合(初始状态时)、另一端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滑套组件内侧滑动连接,所述齿条远离所述内轮盘的一端固定设置一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外轮圈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套组件为六个、所述定位齿杆为“*”形结构。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座椅框架由若干支撑杆组成,包括座椅框架本体、轮椅扶手、轮椅推动把手以及腿部放置板;所述轮椅扶手与轮椅推动把手上设置手动控制开关,所述手动控制开关与所述驱动控制组件电性连接。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辅助轮结构为行星轮结构,包括轮架与滚轮,所述滚轮沿圆周均匀安装在所述轮架上,所述轮架通过轴承与所述座椅框架前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辅助轮结构前端设置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驱动控制组件电性连接。作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控制组件包括电池与控制器组件,所述电池与控制器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的背部,且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电池与控制器组件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设置轴承与轴承座组件,保证驱动电机输出平稳、不会出现轴向跳动。作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内轮盘之间设置保护壳体,所述伸缩组件位于所述保护壳体内,避免外界杂质(如石头、生活垃圾)卡入伸缩组件中、导致整个运行机构卡滞。作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细杆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电动环形滑套内壁均匀设置若干卡齿,所述细杆外壁对应所述卡齿设置若干滑槽、所述滑槽为沿细杆轴线方向的通槽,所述卡齿卡接在所述滑槽内,确保电动环形滑套与细杆滑动连接的同时跟随细杆一同转动、即电动环形滑套与细杆的相对运动仅为沿细杆轴线方向的平移;所述滑槽为“T”字形结构、且所述“T”字形结构的横线段靠近所述细杆外壁。优选的,所述电动环形滑套与所述驱动控制组件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齿轮、定位齿杆以及定位齿轮的厚度均一致,所述光滑段的长度与所述定位齿轮的厚度一致。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滑套组件包括固定套以及滑动套,所述固定套一端与所述内轮盘外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套远离所述内轮盘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套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套远离所述固定套的一端与所述外轮圈内壁固定连接。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套与滑动套均为“凹”字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变速箱组件还包括变速箱壳体,用于保护变速齿轮副与齿条、避免卡齿。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推杆、所述滑动套通过固定板及螺钉组件与所述外轮圈固定连接。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装置通过驱动电机与伸缩杆之间的转动以及定位齿轮与内轮盘之间的啮合,实现主动轮结构的转动、从而实现整个轮椅的前进后退,在此过程中,定位齿杆与变速箱组件啮合且定位齿杆与伸缩杆之间通过轴承套接(且驱动齿轮未与变速箱组件啮合、其独自转动),因此伸缩杆转动不会导致定位齿杆转动、进而不会产生变速箱组件运动、滑套组件不发生变化,主动轮结构始终保持完整的圆形;当电动环形滑套通电时、其推动伸缩杆伸长,此时驱动齿轮与变速箱组件啮合、光滑段位于内轮盘的齿轮孔中,因此,驱动电机转动不会导致内轮盘转动、其转动导致变速箱组件转动(保证主动轮结构伸缩与前进的过程独立、不会互相影响),从而导致推杆与滑动套运动、外轮圈外扩,进而增大主动轮结构的半径,实现平稳爬梯。本技术结构能根据平地状态与爬梯状态进行不同的切换,从而保证平地与爬梯时均能平稳、有效的前进,安全性好、舒适性高;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不会对地面造成严重损伤,爬梯过程中稳定性好,适用与各种路况下的肢体伤残者或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动爬梯轮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动爬梯轮椅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动爬梯轮椅的主动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为图3的B向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动爬梯轮椅的滑套组件伸缩后的展开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爬梯轮椅,其特征在于:/n包括座椅框架(1)、主动轮结构(2)、辅助轮结构(3)以及驱动控制组件(4);所述主动轮结构(2)分别固定安装所述座椅框架(1)下端的两侧,所述辅助轮结构(3)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1)前端的两侧;/n所述主动轮结构(2)包括驱动电机(21)、伸缩组件(22)、变速箱组件(23)、滑套组件(24)、内轮盘(25)以及外轮圈(26);所述驱动电机(21)固定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1)下侧、其输出端与伸缩组件(22)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组件(22)包括伸缩杆(221)、电动环形滑套(222)、驱动齿轮(223)、定位齿杆(224)以及定位齿轮(225),所述伸缩杆(221)包括细杆(2211)与粗杆(2212),所述细杆(2211)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21)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细杆(2211)另一端与所述粗杆(2212)滑动连接且所述粗杆(2212)靠近所述细杆(2211)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一电动环形滑套(222),所述电动环形滑套(222)套接在所述细杆(2211)外壁且与所述细杆(2211)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粗杆(2212)远离所述细杆(2211)的一端端部固定套接定位齿轮(225),所述定位齿轮(225)靠近所述细杆(2211)一侧、所述粗杆(2212)表面设置光滑段(2210),所述光滑段(2210)远离所述定位齿轮(225)一侧、所述粗杆(2212)外壁依次套接定位齿杆(224)与驱动齿轮(223),所述定位齿杆(224)靠近所述光滑段(2210)、且所述定位齿杆(224)通过轴承(2241)与所述粗杆(2212)套接、所述驱动齿轮(223)与所述粗杆(2212)固定套接;所述内轮盘(25)、滑套组件(24)、外轮圈(26)组成所述主动轮结构(2)的主体框架,所述滑套组件(24)一端与所述内轮盘(25)外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轮圈(26)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轮圈(26)为弧形轮圈、且若干外轮圈(26)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轮圈,外轮圈(26)的数量与所述滑套组件(24)一致;所述内轮盘(25)中心位置相对于所述定位齿轮(225)设置一齿轮孔(251),所述定位齿轮(225)初始位置卡接在所述齿轮孔(251)内;所述滑套组件(24)内侧固定设置变速箱组件(23),所述变速箱组件(23)包括变速齿轮副(231)、齿条(232)以及推杆(233),所述变速齿轮副(231)一端与所述定位齿杆(224)远离所述粗杆(2212)的一端啮合、另一端与所述齿条(232)啮合,所述齿条(232)与所述滑套组件(24)内侧滑动连接,所述齿条(232)远离所述内轮盘(25)的一端固定设置一推杆(233),所述推杆(233)远离所述齿条(232)的一端与所述外轮圈(26)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套组件(24)为六个、所述定位齿杆(224)为“*”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梯轮椅,其特征在于:
包括座椅框架(1)、主动轮结构(2)、辅助轮结构(3)以及驱动控制组件(4);所述主动轮结构(2)分别固定安装所述座椅框架(1)下端的两侧,所述辅助轮结构(3)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1)前端的两侧;
所述主动轮结构(2)包括驱动电机(21)、伸缩组件(22)、变速箱组件(23)、滑套组件(24)、内轮盘(25)以及外轮圈(26);所述驱动电机(21)固定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1)下侧、其输出端与伸缩组件(22)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组件(22)包括伸缩杆(221)、电动环形滑套(222)、驱动齿轮(223)、定位齿杆(224)以及定位齿轮(225),所述伸缩杆(221)包括细杆(2211)与粗杆(2212),所述细杆(2211)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21)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细杆(2211)另一端与所述粗杆(2212)滑动连接且所述粗杆(2212)靠近所述细杆(2211)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一电动环形滑套(222),所述电动环形滑套(222)套接在所述细杆(2211)外壁且与所述细杆(2211)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粗杆(2212)远离所述细杆(2211)的一端端部固定套接定位齿轮(225),所述定位齿轮(225)靠近所述细杆(2211)一侧、所述粗杆(2212)表面设置光滑段(2210),所述光滑段(2210)远离所述定位齿轮(225)一侧、所述粗杆(2212)外壁依次套接定位齿杆(224)与驱动齿轮(223),所述定位齿杆(224)靠近所述光滑段(2210)、且所述定位齿杆(224)通过轴承(2241)与所述粗杆(2212)套接、所述驱动齿轮(223)与所述粗杆(2212)固定套接;所述内轮盘(25)、滑套组件(24)、外轮圈(26)组成所述主动轮结构(2)的主体框架,所述滑套组件(24)一端与所述内轮盘(25)外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轮圈(26)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轮圈(26)为弧形轮圈、且若干外轮圈(26)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轮圈,外轮圈(26)的数量与所述滑套组件(24)一致;所述内轮盘(25)中心位置相对于所述定位齿轮(225)设置一齿轮孔(251),所述定位齿轮(225)初始位置卡接在所述齿轮孔(251)内;所述滑套组件(24)内侧固定设置变速箱组件(23),所述变速箱组件(23)包括变速齿轮副(231)、齿条(232)以及推杆(233),所述变速齿轮副(231)一端与所述定位齿杆(224)远离所述粗杆(2212)的一端啮合、另一端与所述齿条(232)啮合,所述齿条(232)与所述滑套组件(24)内侧滑动连接,所述齿条(232)远离所述内轮盘(25)的一端固定设置一推杆(233),所述推杆(233)远离所述齿条(232)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琳罗天洪李嘉威罗陆锋薛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