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255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通槽,所述壳体内设有纤丝固定件;所述纤丝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柱体穿过所述通槽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的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光纤孔;所述第一柱体的一端至少设置有两个光纤头,每个所述光纤头均轴向的穿出所述壳体,每个所述光纤头分别与所述光纤孔连通;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光纤头的一端还连接有弹性导向组件;本检测光纤头通过多个所述光纤头的设置,能够同时引导和插入多根光纤,形成多个检测触点;能够直接穿过头发接触头皮,减少头发遮挡光纤头带来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
本技术涉及到光纤检测装置
,具体涉及到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
技术介绍
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装置利用安全的近红外光来测量大脑皮层的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总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量来获得大脑功能信息。近红外发射探针插入头盔上,头盔佩戴于被测试者头上,探针的顶端触碰头皮,近红外光通过探头入射大脑组织,被接收探针接收检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告号:CN106725306B)在2019年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装置的弹性探针,包括壳体与盖帽,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圆柱形空腔,所述壳体底部设有限位挡圈,探针设置于空腔内,探针顶部设置弹簧Ⅰ,弹簧Ⅰ另一端抵靠在盖帽上;探针上部设置限位环,限位环下方、探针外侧套设弹簧Ⅱ,弹簧Ⅱ另一端抵靠在限位挡圈上;该弹性探针能够连接光纤并对头皮进行接触检测,但是单个的探针只能够形成单点接触,进行近红外检测头部时,对于头发颜色较深(特别是黑色)的被测者,效果很差,因为头发容易遮挡住光纤端部,深色浓密的头发不透光,影响光线和信号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通槽,所述壳体内设有纤丝固定件;所述纤丝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柱体穿过所述通槽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的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光纤孔;所述第一柱体的一端至少设置有两个光纤头,每个所述光纤头均轴向的穿出所述壳体,每个所述光纤头分别与所述光纤孔连通;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光纤头的一端还连接有弹性导向组件,所述弹性导向组件远离所述纤丝固定件的端部贯穿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光纤头的端部。本检测光纤头通过多个所述光纤头的设置,能够同时引导和插入多根光纤(或者纤丝),形成多个检测触点;由传统的单点接触,变成了多点接触,单个接触点的面积变小,但整体的总接触面积不变;由于单个接触点变小能够直接穿过头发接触头皮进而创造良好的测试环境,减少头发遮挡光纤头带来的不利影响。所述纤丝固定件的设置能够将外部的多根光纤从所述第二柱体处引入所述第一柱体中,并分别插入多个所述光纤头中,能够对光纤进行固定,使其能够跟随整个所述纤丝固定件同步移动,有利于提高测试操作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所述通槽的设置刚好能够卡合所述第二柱体,使所述第二柱体在所述通槽的范围内来回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柱体在所述壳体内往复运动。所述弹性导向组件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为所述第一柱体提供活动导向和按压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形成预连接、预调节的作用,提供预压力,便于所述光纤头与头皮的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光纤头为中心对称的三个,三个所述光纤头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的端部的四周,所述光纤头均具有导线孔;所述第一柱体内的所述光纤孔分出三路分别连通所述导线孔。也就是在所述第一柱体靠近所述光纤头的部分,所述光纤孔形成了中心对称的三个支路,三根光纤逐一插入所述光纤孔中后分别通向三个所述光纤头,以形成三个检测触点。进一步的,所述光纤头的末端均为截锥形设置,使得端部的尺寸渐小,形成一定的锥度,便于穿过茂密的头发抵接头皮。三个所述光纤头两两之间的间距相同设置。比如任意两个光纤头之间的间距为2.5mm,即使间距大于2.5mm形成的局部多点测试对检测结构也不影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为一体结构且中轴线垂直设置,所述光纤孔分别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二柱体靠近所述第一柱体的周向尺寸大于远离所述第一柱体的周向尺寸。较粗部分的所述第二柱体便于与所述通槽滑动配合,较细的部分可以向外延伸便于连接光纤。进一步的,所述通槽为腰圆形槽,所述第二柱体为圆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通槽的槽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柱体靠近所述光纤头的一端为喇叭状、另一端为阶梯状,阶梯状的端部卡接所述弹性导向组件。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柱、以及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的弹簧,所述导向柱具有卡合部和柱体部;所述卡合部背向所述柱体部的一面设有内沉孔,所述内沉孔卡合连接所述第一柱体的端部,所述卡合部朝向所述柱体部的一面设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卡合所述弹簧;所述柱体部的端部穿过所述壳体的端部。采用该结构的导向柱既能够稳定连接所述第二柱体,也方便安装所述弹簧,使所述弹簧对所述第二柱体产生一定的预压力。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卡合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所述第二壳体为阶梯状并均有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所述通槽;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外螺纹,位于所述外螺纹下方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方的外径。所述第二壳体可以以卡合、螺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能够开启和关闭,便于内部组件的安装;特别的,所述通槽的一部分开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使得所述第二壳体取下时,所述通槽的上部是开口状态,能够安装所述纤丝固定件。所述外螺纹的设置便于将整个检测光纤头固定和安装在检测仪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检测光纤头通过多个所述光纤头的设置,能够同时引导和插入多根光纤(或者纤丝),形成多个检测触点;由传统的单点接触,变成了多点接触,单个接触点的面积变小,但整体的总接触面积不变;由于单个接触点变小能够直接穿过头发接触头皮进而创造良好的测试环境,减少头发遮挡光纤头带来的不利影响;2、所述纤丝固定件的设置能够将外部的多根光纤从所述第一柱体处引入所述第二柱体中,并分别插入多个所述光纤头中,能够对光纤进行固定,使其能够跟随整个所述纤丝固定件同步移动,有利于提高测试操作的便利性和准确性;3、所述通槽的设置刚好能够卡合所述第二柱体,使所述第二柱体在所述通槽的范围内来回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柱体在所述壳体内往复运动;4、所述弹性导向组件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为所述第二柱体提供活动导向和按压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形成预连接、预调节的作用,提供预压力,便于所述光纤头与头皮的接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的第二柱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的纤丝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的弹性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的壳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01、第一壳体;102、第二壳体;2、通槽;3、纤丝固定件;301、第一柱体;302、第二柱体;4、光纤孔;5、光纤头;501、导线孔;6、光纤;7、弹性导向组件;8、导向柱;801、柱体部;802、卡合部;9、弹簧;10、外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通槽,所述壳体内设有纤丝固定件;所述纤丝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柱体穿过所述通槽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的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光纤孔;所述第一柱体的一端至少设置有两个光纤头,每个所述光纤头均轴向的穿出所述壳体,每个所述光纤头分别与所述光纤孔连通;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光纤头的一端还连接有弹性导向组件,所述弹性导向组件远离所述纤丝固定件的端部贯穿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光纤头的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通槽,所述壳体内设有纤丝固定件;所述纤丝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柱体穿过所述通槽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的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光纤孔;所述第一柱体的一端至少设置有两个光纤头,每个所述光纤头均轴向的穿出所述壳体,每个所述光纤头分别与所述光纤孔连通;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光纤头的一端还连接有弹性导向组件,所述弹性导向组件远离所述纤丝固定件的端部贯穿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光纤头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头为中心对称的三个,三个所述光纤头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的端部的四周,所述光纤头均具有导线孔;所述第一柱体内的所述光纤孔分出三路分别连通所述导线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头的末端均为截锥形设置,三个所述光纤头两两之间的间距相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多触点检测光纤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为一体结构且中轴线垂直设置,所述光纤孔分别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聪陈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资联虹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